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全国“菜篮子”工作的不断开展,结合昭觉县特色的乌金猪品种、彝族吃小猪儿肉的民俗及彝族年集中屠宰大肥猪,我县的生猪养殖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特别促进了母猪的饲养。为了保证养殖户持续、健康、稳定的养殖,保障全县人民的食品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现就我乡的猪只养殖行业作一些个人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关键词:乌金猪;母猪;饲养;问题;对策
1 现状
1.1 国家政策性补贴 2007年以来,国家推进养殖业保险,在我县首先对养殖户的能繁母猪进行政策性保险和补贴,政府直接对饲养母猪的农户补贴100元/头;能繁母猪的保险由农户缴纳保险费12元,参保的能繁母猪出险后由保险公司确认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为1000元/头。完善的激励措施,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我乡母猪的饲养量2007年为1560头,2014年参保户数2140户,参保能繁母猪2672头,6年增加了580头母猪。猪只的养殖大量增加,提高了养殖户的家庭经济,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肉类消费需求。
1.2 猪只的饲养管理较原始 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是半农半牧的彝族聚居高寒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其中以林地和草山草坡为主,也形成了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林吃林的原始的畜牧养殖。猪只的饲养在凉山彝区90%是中老人在家的自然经济模式,主要是散养,也是开放式的饲养,即是早上由畜主饲喂一定的土豆、荞麦等,随其和牛羊一起放到山坡自行找食、休息,晚上回家再饲喂一顿。
1.3 母猪的选择和饲养条件 农户在母猪的饲养中,小母猪的选择主要是本地的乌金猪种,体况是否健康良好等;母猪的一生基本是一种自然生长繁殖模式,即母猪发情就配种,产仔就由母猪带仔自行哺乳,直到小猪卖出或母猪再次发情才断奶,有的母猪甚至在配种后还继续带着小猪,一窝小猪的哺乳期约50—60天;只要产过小猪的母猪基本没有淘汰,有的母猪已经是体弱多病,瘦骨嶙峋,但畜主还是一直将其
饲养。
1.4 猪只的疾病根源复杂 在特殊的养殖模式中,外加开放式的社会交流,养猪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造成猪只的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结合本地的实际,猪只的疾病为:一是外出放牧引起的伤残,外出放养经常会有各种家畜的争斗,高坡的跌倒等情形。二是营养不足引起的体弱瘦小,农户以现有的农作物(土豆、玉米、原根、牧草)煮熟饲喂猪只,一日2顿,严重引起猪只的营养不足。三是圈舍矮不通气,圈舍排污不畅,不打扫粪便引起各种疾病的混合发生和相互传染。四是发病猪只治疗不及时或不治疗,有的甚至请毕摩做
仪式。
2 现有的问题
2.1 生猪价格的不稳定,呈现以“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特点 这一特点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养殖户积极性,农户开始扩大养殖规模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又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又打击养殖户积极性,农户开始缩减养殖规模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
2.2 生猪销售环节薄弱,养殖获利较低 养殖户对生猪市场的信息渠道狭窄,获得生猪市场信息的能力有限,交通的不方便,农户不能够直接把猪拉到市场上,销售猪贩子在生猪流通中起着关键作用,猪贩子贩运一头猪能获益100—200元,直接减少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3 对策与思考
因地制宜,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减少养殖疾病和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的养殖效益,是畜牧兽医人员的的责任和义务。
3.1 打造地方特色产业,高山地区保留乌金猪品种饲养 乌金猪是四川省重要的地方猪种,于2000年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该猪的品种好,且由当地小农用粮食喂养,肉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彝族人历来喜食仔猪,尤以黑猪的仔猪为上品,在传统法事“毕摩仪式”中都是宰杀黑仔猪。消费习惯已经影响到很多地区,带动周边的市场的消费。目前,在省外其他地区,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安全,追求健康饮食生活,黑猪日益成为一种高端消费品,大部分仔猪都已外销,黑猪的市场潜力巨大。
3.2 加强养殖管理,强化政府职能 在疫病防治技术中,加强农户的防疫意识,提高其防疫能力能有效抵御疫病的风险,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增加销售数量;在养殖技术中,让农户获得更多的保育技术,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育肥技术能缩短生猪育肥时间,提高出栏重量;在政策保险中,减少农户的养殖风险,当遭遇风险时,能有效降低其损失,节约已经投入的养殖成本;在政府补贴中,搞好各种需要的预防免疫和能繁母猪给予的补贴,降低小农的养殖成本;在市场需求信息中,为农户提供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达到有效的市场需求对接,提高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
3.3 结合养殖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园区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历年来国家政策性对我县养殖业投入的重点,建立集中成片的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农户良好的的养殖氛围和提高饲养管理能力,促进养殖销售渠道和市场。示范园区的圈舍一般为两间12平米,饲养4—6头肥猪,科学的饲养管理结合本地实际,改进了传统的饲养模式,建立了采光、通风较好的
圈舍。
关键词:乌金猪;母猪;饲养;问题;对策
1 现状
1.1 国家政策性补贴 2007年以来,国家推进养殖业保险,在我县首先对养殖户的能繁母猪进行政策性保险和补贴,政府直接对饲养母猪的农户补贴100元/头;能繁母猪的保险由农户缴纳保险费12元,参保的能繁母猪出险后由保险公司确认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为1000元/头。完善的激励措施,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我乡母猪的饲养量2007年为1560头,2014年参保户数2140户,参保能繁母猪2672头,6年增加了580头母猪。猪只的养殖大量增加,提高了养殖户的家庭经济,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肉类消费需求。
1.2 猪只的饲养管理较原始 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是半农半牧的彝族聚居高寒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其中以林地和草山草坡为主,也形成了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林吃林的原始的畜牧养殖。猪只的饲养在凉山彝区90%是中老人在家的自然经济模式,主要是散养,也是开放式的饲养,即是早上由畜主饲喂一定的土豆、荞麦等,随其和牛羊一起放到山坡自行找食、休息,晚上回家再饲喂一顿。
1.3 母猪的选择和饲养条件 农户在母猪的饲养中,小母猪的选择主要是本地的乌金猪种,体况是否健康良好等;母猪的一生基本是一种自然生长繁殖模式,即母猪发情就配种,产仔就由母猪带仔自行哺乳,直到小猪卖出或母猪再次发情才断奶,有的母猪甚至在配种后还继续带着小猪,一窝小猪的哺乳期约50—60天;只要产过小猪的母猪基本没有淘汰,有的母猪已经是体弱多病,瘦骨嶙峋,但畜主还是一直将其
饲养。
1.4 猪只的疾病根源复杂 在特殊的养殖模式中,外加开放式的社会交流,养猪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造成猪只的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结合本地的实际,猪只的疾病为:一是外出放牧引起的伤残,外出放养经常会有各种家畜的争斗,高坡的跌倒等情形。二是营养不足引起的体弱瘦小,农户以现有的农作物(土豆、玉米、原根、牧草)煮熟饲喂猪只,一日2顿,严重引起猪只的营养不足。三是圈舍矮不通气,圈舍排污不畅,不打扫粪便引起各种疾病的混合发生和相互传染。四是发病猪只治疗不及时或不治疗,有的甚至请毕摩做
仪式。
2 现有的问题
2.1 生猪价格的不稳定,呈现以“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特点 这一特点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养殖户积极性,农户开始扩大养殖规模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又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又打击养殖户积极性,农户开始缩减养殖规模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
2.2 生猪销售环节薄弱,养殖获利较低 养殖户对生猪市场的信息渠道狭窄,获得生猪市场信息的能力有限,交通的不方便,农户不能够直接把猪拉到市场上,销售猪贩子在生猪流通中起着关键作用,猪贩子贩运一头猪能获益100—200元,直接减少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3 对策与思考
因地制宜,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减少养殖疾病和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的养殖效益,是畜牧兽医人员的的责任和义务。
3.1 打造地方特色产业,高山地区保留乌金猪品种饲养 乌金猪是四川省重要的地方猪种,于2000年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该猪的品种好,且由当地小农用粮食喂养,肉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彝族人历来喜食仔猪,尤以黑猪的仔猪为上品,在传统法事“毕摩仪式”中都是宰杀黑仔猪。消费习惯已经影响到很多地区,带动周边的市场的消费。目前,在省外其他地区,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安全,追求健康饮食生活,黑猪日益成为一种高端消费品,大部分仔猪都已外销,黑猪的市场潜力巨大。
3.2 加强养殖管理,强化政府职能 在疫病防治技术中,加强农户的防疫意识,提高其防疫能力能有效抵御疫病的风险,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增加销售数量;在养殖技术中,让农户获得更多的保育技术,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育肥技术能缩短生猪育肥时间,提高出栏重量;在政策保险中,减少农户的养殖风险,当遭遇风险时,能有效降低其损失,节约已经投入的养殖成本;在政府补贴中,搞好各种需要的预防免疫和能繁母猪给予的补贴,降低小农的养殖成本;在市场需求信息中,为农户提供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达到有效的市场需求对接,提高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
3.3 结合养殖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园区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历年来国家政策性对我县养殖业投入的重点,建立集中成片的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农户良好的的养殖氛围和提高饲养管理能力,促进养殖销售渠道和市场。示范园区的圈舍一般为两间12平米,饲养4—6头肥猪,科学的饲养管理结合本地实际,改进了传统的饲养模式,建立了采光、通风较好的
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