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刚刚有所缓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又起。日前,美国国会130名议员就人民币汇率施压奥巴马,他们仍将美国从中国进口制造品视为其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亦强调“中国汇率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也曾这样指责日本,并强行要求日元升值,由此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背景,“日元升值综合症”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中国是否会患上“日元升值综合症”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首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时,随着东南亚有关国家汇率的相继贬值,人民币汇率是否贬值的问题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热点。当时,全世界几乎都断言人民币即将贬值,理由是在邻国进行与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稳定将致使中国经济遭受灭顶之灾。然而,中国政府在进行了多方面权衡之后,毅然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同时收窄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范围,使得人民币汇率事实上变成了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进入新世纪,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不过这一次压力来自反面。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一直处于“无规则”状态,而汇率制度则属于一国的内政。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就曾经以汇率问题为由,要求日元升值、日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导致日本经济长达数十年的低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2年12月2日,美国《商业周刊》撰文称“中国的通货紧缩正在危及全球经济”。随后不久,路透社引文称,美国政府希望努力说服中国将人民币升值。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长黑田东彦在伦敦《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责中国依靠定值过低的货币,已经并正在继续向台湾、香港甚至全球输出通货紧缩,中国应进行人民币升值的调整。两天后,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也发表公开讲话:“若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人民币显得过于疲弱。”并希望向G7提交一份类似“广场协议”的文件,要求人民币升值。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发达国家的态度则略有差别,它们并不直接诟病人民币的汇率水平,而是将攻击目标集中于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上。2005年7月21日, 中国人民币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自当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表明,中国以回归管理浮动的方式,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改革。
这一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刚刚有所缓和,内忧外患交织的美国再次重提人民币汇率问题,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以此来转移国内视线和矛盾。美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以后,美国政府放弃强势美元政策,美元持续走弱,日元对美元、欧元对美元汇率连创历史新高。人民币由于钉住美元,随美元一起对欧元、日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的被动贬值,增加了市场对人民币币值低估的预期,引发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简而言之,人民币明显被低估,故而人民币应该升值。日前,美国国会130名议员就人民币汇率施压奥巴马,他们仍将美国从中国进口制造品视为其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亦强调“中国汇率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
“日元升值综合症”的经验与教训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就曾经以汇率问题为由,要求日元升值、日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导致日本经济长达数十年的低迷,使日本患上了“日元升值综合症”。
“日元升值综合症”的概念是美国著名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日本学者大野健一在《美元与日元化解美日两国的经济冲突》一书中首先系统提出的,其含义为自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以来,在美国政府的高压下,国际社会形成了持续的和牢固的日元升值预期以及由此而来的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出现泡沫经济、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为避免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外需的不利影响,日本中央银行大幅度放松了银根,过度的流动性流向投机性资产从而引发泡沫经济。与传统购买力平价的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是日元升值引发通紧缩,而非通货紧缩引发日元升值。也与传统利率平价的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是日元升值预期使日元利率长期低于美国,随着美国利率水平的下降,日本被迫陷入流动性陷阱。
日元汇率是影响日本利率的因素之一,但是广场协议达成后,持续的低利率是日本政府对日元汇率升值带来的经济影响估计错误、过度反应的结果,持续的物价稳定使日本政府对超低利率出现了错误判断,造成了泡沫经济的发生。事实上,从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开始,经过广场协议,再到日美构造协议,美国一直在想方设法控制新兴的日本。
1985年广场协议以后,因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日本机构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出现巨额的汇兑亏损,这使美国充满危机感。如果日本投资者信心动摇,为减少亏损而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将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连锁反应。首先可能导致美国国债市场全线崩溃,进而导致美国股票市场的动荡不安,国际资本为规避风险也将撤离美国。没有持续的海外资本流入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将难以维持。由于国债市场大幅度下跌,美国的国债也难以发行出去,财政赤字问题便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之下,卢浮宫协议应运而生。
美元兑日元贬值后,由于缺乏新科技新技术来引领经济增长,日本企业家纷纷将本应用于扩大生产的资金转投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从而推高了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升,加剧了经济的泡沫化和空心化。为了抑制泡沫,日本央行连续提高再贴现率,剧烈的金融紧缩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这导致相关银行出现巨额坏账。资产泡沫破裂直接打击了消费,中小金融机构破产也严重影响了投资,日本经济因此滑向通货紧缩。
1986年美国为了减轻利益关系密切的南美巨额债务国的债务,刺激不景气的经济,决定下调官方利率。美国降息而日本和联邦德国维持利率不变将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将损害这两国在美国的利益。由于日本拥有巨额的美元资产,最害怕美元贬值,所以日本官方利率如同美国利率的影子,美国降息,日本也跟随降息。美国通过高利率与强势美元的策略引诱日本大规模投资美国国债,从而使日本拥有高额美元资产。因此美国的利益就是日本的利益,日本被迫主动保卫美元。同时,为维持经济增长,日本决策当局不得不将利率长期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这又使得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
回顾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从金融与货币这个角度去观察,美国通过要求日元升值和对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东京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日元的国际化,减轻了基准货币美元的负担。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美国的经常赤字发生膨胀,美国还是会故伎重演,基于减轻基准货币负担的考虑来认可美元的贬值,并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首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时,随着东南亚有关国家汇率的相继贬值,人民币汇率是否贬值的问题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热点。当时,全世界几乎都断言人民币即将贬值,理由是在邻国进行与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稳定将致使中国经济遭受灭顶之灾。然而,中国政府在进行了多方面权衡之后,毅然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同时收窄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范围,使得人民币汇率事实上变成了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进入新世纪,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不过这一次压力来自反面。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一直处于“无规则”状态,而汇率制度则属于一国的内政。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就曾经以汇率问题为由,要求日元升值、日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导致日本经济长达数十年的低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2年12月2日,美国《商业周刊》撰文称“中国的通货紧缩正在危及全球经济”。随后不久,路透社引文称,美国政府希望努力说服中国将人民币升值。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长黑田东彦在伦敦《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责中国依靠定值过低的货币,已经并正在继续向台湾、香港甚至全球输出通货紧缩,中国应进行人民币升值的调整。两天后,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也发表公开讲话:“若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人民币显得过于疲弱。”并希望向G7提交一份类似“广场协议”的文件,要求人民币升值。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发达国家的态度则略有差别,它们并不直接诟病人民币的汇率水平,而是将攻击目标集中于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上。2005年7月21日, 中国人民币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自当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表明,中国以回归管理浮动的方式,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改革。
这一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刚刚有所缓和,内忧外患交织的美国再次重提人民币汇率问题,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以此来转移国内视线和矛盾。美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以后,美国政府放弃强势美元政策,美元持续走弱,日元对美元、欧元对美元汇率连创历史新高。人民币由于钉住美元,随美元一起对欧元、日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的被动贬值,增加了市场对人民币币值低估的预期,引发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简而言之,人民币明显被低估,故而人民币应该升值。日前,美国国会130名议员就人民币汇率施压奥巴马,他们仍将美国从中国进口制造品视为其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亦强调“中国汇率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
“日元升值综合症”的经验与教训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就曾经以汇率问题为由,要求日元升值、日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导致日本经济长达数十年的低迷,使日本患上了“日元升值综合症”。
“日元升值综合症”的概念是美国著名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日本学者大野健一在《美元与日元化解美日两国的经济冲突》一书中首先系统提出的,其含义为自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以来,在美国政府的高压下,国际社会形成了持续的和牢固的日元升值预期以及由此而来的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出现泡沫经济、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为避免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外需的不利影响,日本中央银行大幅度放松了银根,过度的流动性流向投机性资产从而引发泡沫经济。与传统购买力平价的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是日元升值引发通紧缩,而非通货紧缩引发日元升值。也与传统利率平价的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是日元升值预期使日元利率长期低于美国,随着美国利率水平的下降,日本被迫陷入流动性陷阱。
日元汇率是影响日本利率的因素之一,但是广场协议达成后,持续的低利率是日本政府对日元汇率升值带来的经济影响估计错误、过度反应的结果,持续的物价稳定使日本政府对超低利率出现了错误判断,造成了泡沫经济的发生。事实上,从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开始,经过广场协议,再到日美构造协议,美国一直在想方设法控制新兴的日本。
1985年广场协议以后,因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日本机构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出现巨额的汇兑亏损,这使美国充满危机感。如果日本投资者信心动摇,为减少亏损而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将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连锁反应。首先可能导致美国国债市场全线崩溃,进而导致美国股票市场的动荡不安,国际资本为规避风险也将撤离美国。没有持续的海外资本流入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将难以维持。由于国债市场大幅度下跌,美国的国债也难以发行出去,财政赤字问题便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之下,卢浮宫协议应运而生。
美元兑日元贬值后,由于缺乏新科技新技术来引领经济增长,日本企业家纷纷将本应用于扩大生产的资金转投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从而推高了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升,加剧了经济的泡沫化和空心化。为了抑制泡沫,日本央行连续提高再贴现率,剧烈的金融紧缩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这导致相关银行出现巨额坏账。资产泡沫破裂直接打击了消费,中小金融机构破产也严重影响了投资,日本经济因此滑向通货紧缩。
1986年美国为了减轻利益关系密切的南美巨额债务国的债务,刺激不景气的经济,决定下调官方利率。美国降息而日本和联邦德国维持利率不变将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将损害这两国在美国的利益。由于日本拥有巨额的美元资产,最害怕美元贬值,所以日本官方利率如同美国利率的影子,美国降息,日本也跟随降息。美国通过高利率与强势美元的策略引诱日本大规模投资美国国债,从而使日本拥有高额美元资产。因此美国的利益就是日本的利益,日本被迫主动保卫美元。同时,为维持经济增长,日本决策当局不得不将利率长期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这又使得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
回顾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从金融与货币这个角度去观察,美国通过要求日元升值和对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东京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日元的国际化,减轻了基准货币美元的负担。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美国的经常赤字发生膨胀,美国还是会故伎重演,基于减轻基准货币负担的考虑来认可美元的贬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