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鲜明的独立性,体育教学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小学;体育教学
引言:
创新意识也可称作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当今的时代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等。创新意识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而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呢?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的几点体会。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并非一种知识特性,而是一种科学的探索,是一种新的观念、意识、思想、精神和行为的系统性的体系。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传统体育课中基本部分的学习中,大都是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积极性的调动,而且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与创造性的发挥;不但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根本谈不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变换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传统体育课中的“准备部分”中的慢跑,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将慢跑的形式变化一下,例如,采用自由慢跑、追逐跑等,或者是用游戏代替慢跑,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使学生的积极性倍增,学生们的脸上自然会洋溢出阳光般的微笑。我还将这部分定义为“热身准备、激情引趣”。在体育课结束部分中的放松,大都采用深呼吸或者是拍打(按摩)肌肉等方法,不利于学生身心很好地恢复,可在深呼吸的同时播放音乐或者是在学生放松时进行语言的暗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行课的总结时,我经常安排学生总结,然后我再补充,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而且还能从学生的总结中发现很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这部分中,学生不但能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放松,而且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转变教育理念是首当其冲。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提出了四点课程价值内容。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及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单纯的教师布置任务与游戏课堂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标准终身体育的理念才能走出副科体育的雾霾,建议教师从学生需求出发,课前多做调研工作,了解学生锻炼喜好,才能构建出一个民主和谐,共同进步的体育课堂。(2)优化课堂精心设计是重要途径。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规范化的动作示范与生动形象的举例说明能够浅显易懂地将体育技巧传授给学生。
四、改变体育课上的分组方法,创新学習氛围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五、巧用多媒体,进行还原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有许多运动项目需要老师通过身体或图片演示教给学生,尽管这些偏难的运动都在书上有动作分解图,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新课改方针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更多的走进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学习是一门形象化的学科,需要学生模仿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体操锻炼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用相同的情境影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运动项目动作生动的制作成视频,通过贴近学生的鲜活表达让小学生直观的看到整个动作过程,或者用慢帧处理定格动作,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最好的结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最快最好的接触和接受每一项运动形式。这是情境教学还原动作过程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
六、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教学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生身体成长心理发育的必要课程。小学生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贯彻新课标的要求,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引进“合作教学”、“情境教学”、心理培养、多媒体演练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和培养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也将小学体育教学带入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祁江波.中学篮球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J].体育教学. 2006,4
[2]贾桂云.论创新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8期
[3]洪明忠.创新教育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体育教学2006,3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小学)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小学;体育教学
引言:
创新意识也可称作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当今的时代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等。创新意识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而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呢?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的几点体会。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并非一种知识特性,而是一种科学的探索,是一种新的观念、意识、思想、精神和行为的系统性的体系。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传统体育课中基本部分的学习中,大都是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积极性的调动,而且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与创造性的发挥;不但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根本谈不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变换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传统体育课中的“准备部分”中的慢跑,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将慢跑的形式变化一下,例如,采用自由慢跑、追逐跑等,或者是用游戏代替慢跑,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使学生的积极性倍增,学生们的脸上自然会洋溢出阳光般的微笑。我还将这部分定义为“热身准备、激情引趣”。在体育课结束部分中的放松,大都采用深呼吸或者是拍打(按摩)肌肉等方法,不利于学生身心很好地恢复,可在深呼吸的同时播放音乐或者是在学生放松时进行语言的暗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行课的总结时,我经常安排学生总结,然后我再补充,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而且还能从学生的总结中发现很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这部分中,学生不但能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放松,而且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转变教育理念是首当其冲。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提出了四点课程价值内容。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及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单纯的教师布置任务与游戏课堂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标准终身体育的理念才能走出副科体育的雾霾,建议教师从学生需求出发,课前多做调研工作,了解学生锻炼喜好,才能构建出一个民主和谐,共同进步的体育课堂。(2)优化课堂精心设计是重要途径。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规范化的动作示范与生动形象的举例说明能够浅显易懂地将体育技巧传授给学生。
四、改变体育课上的分组方法,创新学習氛围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五、巧用多媒体,进行还原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有许多运动项目需要老师通过身体或图片演示教给学生,尽管这些偏难的运动都在书上有动作分解图,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新课改方针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更多的走进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学习是一门形象化的学科,需要学生模仿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体操锻炼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用相同的情境影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运动项目动作生动的制作成视频,通过贴近学生的鲜活表达让小学生直观的看到整个动作过程,或者用慢帧处理定格动作,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最好的结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最快最好的接触和接受每一项运动形式。这是情境教学还原动作过程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
六、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教学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生身体成长心理发育的必要课程。小学生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贯彻新课标的要求,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引进“合作教学”、“情境教学”、心理培养、多媒体演练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和培养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也将小学体育教学带入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祁江波.中学篮球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J].体育教学. 2006,4
[2]贾桂云.论创新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8期
[3]洪明忠.创新教育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体育教学2006,3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