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区(CPA)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CPA区MPNST患者,共8例(占同期CPA病变的0.2%,3/3 500);另外纳入38例散发神经鞘瘤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结果8例MPNST患者中,男1例,女7例;诊断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区(CPA)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CPA区MPNST患者,共8例(占同期CPA病变的0.2%,3/3 500);另外纳入38例散发神经鞘瘤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
结果8例MPNST患者中,男1例,女7例;诊断年龄为26~60(42.1 ± 13.4)岁;病程为1~18个月(中位数为6个月),与对照组的3~120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与对照组比较,MPNST组患者术前更容易出现颅高压症状[分别为4/8、4/38(10.5%),P=0.022]、听力丧失[分别为8/8、14 /38(36.8%),P=0.001]及面神经功能丧失[分别为3/8、1/38(2.6%),P=0.013];肿瘤全切除比例[分别为4/8、37/38(97.4%),P=0.002]及术后面神经保留比例[分别为4/8、38/38(100.0%),P<0.00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肿瘤体积、囊变等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比较,MPNST组有坏死区域(分别为2/8、0/38,P=0.027),核分裂象[分别为(38.0±4.2)个/10 HPF、(1.9±1.0)个/10 HPF]、Ki-67[分别为(14.2± 8.7)%、(1.9 ± 1.0)%]和p53阳性表达(分别为4/8、0/3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患者S100、Vimentin表达均为阳性。在3例MPNST样本中,均未检测到NF2基因突变;而30例神经鞘瘤样本中共检测出18例(60.0%)存在NF2基因突变。8例MPNST患者随访时间为12~41个月,平均(22.4±7.4)个月。复发4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1.8 ±3.7)个月;2例死亡。
结论CPA区的MPNST极为罕见,影像学很难与神经鞘瘤区别,该肿瘤具有高度恶性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组织病理学为主要的确诊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和WNT抑制因子1(WIF1)在无功能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成为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标本取材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26例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构建54例侵袭性腺瘤(侵袭组)、72例非侵袭性腺瘤(非侵袭组)和6例正常垂体组织石蜡标本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
颅内多发动脉瘤(MIA)是颅内动脉瘤的一个特殊类型,指颅内同时生长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MIA的破裂风险高,且破裂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于其他类型的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困难且危险性较高。目前,一期介入治疗5个以上MIA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双侧颈内动脉7个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一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脑和脊髓血管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施复合手术治疗的15例脑和脊髓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中有7例行急诊手术,8例行择期手术。5例颅内动脉瘤均采用开颅夹闭术,其中4例术中需要调整动脉瘤夹,1例行球囊辅助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术,1例行挽救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低流量搭桥术;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均采用部分栓塞联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垂体功能相关实验室检查,除2例患者的催乳素水平轻度增高外,余激素水平均正常。9例患者均行MRI检查,其中6例行CT检查,术前影像学诊断均误诊为垂体腺瘤。9例患者均行显
探讨脑室镜手术治疗囊虫型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本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小脑幕上脑室系统囊虫合并脑积水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影像学检查确定脑室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术中采用脑室镜依次对侧脑室、第三脑室及中脑导水管进行探查,当探查到囊虫后使用活检钳准确夹除。使用脑室镜治疗脑囊虫型脑积水创伤小、有效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I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采取神经内镜下脑池造瘘术治疗的儿童IACs患者,共31例。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儿中,有症状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1.0%(20/22)。随访时间为13 ~36个月,平均(21.0±5.6)个月;与术前比较(中位数:52.5 ml;P25,P75
目的探讨通过脓肿腔内应用抗生素缩短细菌性脑脓肿患者全身抗生素应用疗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07例细菌性脑脓肿患者(共155个脓肿),均采用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并于脓肿腔内应用高浓度抗生素、结合全身抗生素疗法治疗,设为腔内治疗组。同时将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常规立体定向手术并结合全身抗生素治疗的51例细菌性脑脓肿患者设为常
目的探讨脑膜原发性尤文肉瘤(E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膜ES/pPNETs患者,共12例,其中有4例肿瘤标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易位基因检测。男/女=7/5;年龄为1~43岁,中位年龄为14.5岁;病程为2 d至7个月,中位时间为2个月。术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患者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6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前、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64例患者中,术前存在低钠血症10例(6.1%)。2例术前存在低钠血症者发生症状性垂体卒中。术后发生低钠血症3
梅毒性神经系统树胶肿临床少见。本文报道的1例颅内及脊髓多发性梅毒性肉芽肿患者以脊髓占位的临床表现入院,术前误诊为左侧岛叶胶质母细胞瘤伴颈髓及腰髓转移而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L2~S5脊髓未见明显肿瘤性病灶,术后复查血清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定性均为阳性,使用青霉素治疗后复查MRI提示颅内及脊髓病灶明显缩小,确诊为梅毒性神经系统树胶肿,经过驱梅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