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学科竞赛在高校的蓬勃开展,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本文从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学科竞赛对教、学双方的促进作用入手,分析学科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学风 教学改革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 the University
HU Doumeng[1], ZHOU Weibin[2]
([1]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2] Teaching Affair Division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and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ro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analyze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discipline competition; style of study; educational reform; initiative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这里讲的学风,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具体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学习态度等学习精神方面的表现,是一个班级或者一个专业,甚至是一个学校的整体性表现,具有一定的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学风一旦形成,就会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能时刻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矢志成才。可以说,学风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较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该如何自主支配课余时间;一些同学认为,大学是一个“补偿性的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二是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只有一个体现在就业方向上的模糊概念,不知道专业课程该怎么学,或者认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太枯燥,缺乏实际意义。三是沉迷游戏现象日趋普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大部分同学进入高校后都配置了电脑和智能手机,玩游戏、上网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学校学风。
学风建设需要教、学双管齐下,从“教”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教师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上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这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提升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广大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指高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开展专业竞赛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课外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科竞赛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进大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改进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积极参与大型学科竞赛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结合自身教学特色的专业学科竞赛,尤其是部分学科竞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不但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还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学科竞赛有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学科竞赛是以比赛的形式,考查大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对打造一支具有过硬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科竞赛的开展,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往往能够很快和参赛学生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项竞赛活动,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竞赛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针对实际问题的师生交流和互动,从前期培训,到后期具体指导,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到指导学生具体操作,这些环节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教师参与学科竞赛辅导,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修正自身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认识自己、剖析自己、自我提升的过程。
学科竞赛的选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科前瞻性,或者具有一定市场需求,往往能够为指导教师指明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当前发展的热点问题,为本学科教学体系改革和科研方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目前,学科竞赛得到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指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与管理部门的不断沟通和磨合,竞赛的前期培训、中期管理和后期总结评估,只有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其中,赛事的组织、管理和经费安排,也只有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因此,指导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教学管理的参与者,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能够为学校建立科学竞赛运行机制和合理的管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首先,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希望大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完美结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或者说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即通过在竞赛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既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将这些知识加以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成就感,参赛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科竞赛能够为参赛学生在短期内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即要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在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学科竞赛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学习。与常规学习不同,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明显提升,这种学习模式是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一种延伸。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随着竞赛开展的深入,参赛学生必须要将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梳理,逐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竞赛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有些问题,学生需要从未学习过的知识中寻找答案,甚至需要在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寻找解决办法,不但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效拓宽了学生学科结构和知识面。
再次,学科竞赛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科竞赛的开展,首先就是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而开展的。学科竞赛的赛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竞赛级别越高,完成赛题的难度越大。赛题一般采用要求参赛选手对所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作符合主题的作品等形式,赛题的本身就对学生创新性提出了要求。要完成赛题,参赛学生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在不断吸收竞赛课题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竞赛方案,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体现,对于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学科竞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的开展,就是希望通过竞争的形式,激发参赛选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或者名次。作为参赛者的大学生,都期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获得回报,因此竞争意识会贯穿整个竞赛的全程。学科竞赛有一部分采用个人参赛的形式,更多的则是采用团队参赛的形式,这种类型的竞赛,从赛题设置的角度来说,需要的知识面相对较宽,在指定时间内一个人往往不可能单独完成比赛,团队成员必须对课题任务进行分解,每人负责某一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几个方面共同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赛题。这个过程,是团队不断交流、不断磨合的过程,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手段。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规范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参赛热情,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史宁,陈芳.简论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
[2] 韦伟.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5(6).
[3] 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0(8).
[4] 唐立国.论以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8).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学风 教学改革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 the University
HU Doumeng[1], ZHOU Weibin[2]
([1]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2] Teaching Affair Division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and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ro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analyze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discipline competition; style of study; educational reform; initiative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这里讲的学风,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具体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学习态度等学习精神方面的表现,是一个班级或者一个专业,甚至是一个学校的整体性表现,具有一定的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学风一旦形成,就会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能时刻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矢志成才。可以说,学风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较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该如何自主支配课余时间;一些同学认为,大学是一个“补偿性的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二是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只有一个体现在就业方向上的模糊概念,不知道专业课程该怎么学,或者认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太枯燥,缺乏实际意义。三是沉迷游戏现象日趋普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大部分同学进入高校后都配置了电脑和智能手机,玩游戏、上网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学校学风。
学风建设需要教、学双管齐下,从“教”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教师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上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这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提升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广大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指高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开展专业竞赛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课外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科竞赛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进大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改进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积极参与大型学科竞赛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结合自身教学特色的专业学科竞赛,尤其是部分学科竞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不但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还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学科竞赛有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学科竞赛是以比赛的形式,考查大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对打造一支具有过硬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科竞赛的开展,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往往能够很快和参赛学生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项竞赛活动,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竞赛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针对实际问题的师生交流和互动,从前期培训,到后期具体指导,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到指导学生具体操作,这些环节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教师参与学科竞赛辅导,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修正自身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认识自己、剖析自己、自我提升的过程。
学科竞赛的选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科前瞻性,或者具有一定市场需求,往往能够为指导教师指明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当前发展的热点问题,为本学科教学体系改革和科研方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目前,学科竞赛得到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指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与管理部门的不断沟通和磨合,竞赛的前期培训、中期管理和后期总结评估,只有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其中,赛事的组织、管理和经费安排,也只有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因此,指导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教学管理的参与者,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能够为学校建立科学竞赛运行机制和合理的管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首先,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希望大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完美结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或者说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即通过在竞赛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既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将这些知识加以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成就感,参赛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科竞赛能够为参赛学生在短期内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即要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在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学科竞赛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学习。与常规学习不同,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明显提升,这种学习模式是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一种延伸。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随着竞赛开展的深入,参赛学生必须要将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梳理,逐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竞赛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有些问题,学生需要从未学习过的知识中寻找答案,甚至需要在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寻找解决办法,不但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效拓宽了学生学科结构和知识面。
再次,学科竞赛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科竞赛的开展,首先就是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而开展的。学科竞赛的赛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竞赛级别越高,完成赛题的难度越大。赛题一般采用要求参赛选手对所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作符合主题的作品等形式,赛题的本身就对学生创新性提出了要求。要完成赛题,参赛学生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在不断吸收竞赛课题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竞赛方案,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体现,对于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学科竞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的开展,就是希望通过竞争的形式,激发参赛选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或者名次。作为参赛者的大学生,都期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获得回报,因此竞争意识会贯穿整个竞赛的全程。学科竞赛有一部分采用个人参赛的形式,更多的则是采用团队参赛的形式,这种类型的竞赛,从赛题设置的角度来说,需要的知识面相对较宽,在指定时间内一个人往往不可能单独完成比赛,团队成员必须对课题任务进行分解,每人负责某一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几个方面共同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赛题。这个过程,是团队不断交流、不断磨合的过程,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手段。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规范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参赛热情,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史宁,陈芳.简论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
[2] 韦伟.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5(6).
[3] 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0(8).
[4] 唐立国.论以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