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整合、优化“解决问题”中应用题的教学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7606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用题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必须对新旧教材的应用题编排和教学特点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传统应用题教材的知识体系,对传统应用题教学经验的挖掘和继承。下面从新旧教材应用题编排及教学特点两个方面做一对比。
  编排特点:①传统应用题教学。知识体系非常清晰,以单元形式编排为主,计算中编排为补充,一课一例,根据难度逐课提升,教学目标相对单纯。例题与习题的条件没有多余,问题不开放,以纯文字叙述的形式呈现。内容和问题跨度不大。②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知识体系基本上不在独立,内容被打散融合进计算教学中,少数类型编排仍以单元的形式出现。例题教学往往要兼顾计算与解决问题两大目标,前后例题之间联系松散。例题与习题多以图画或对话的方式呈现。前后知识内容不一定衔接。
  教学特点:①传统应用题教学。解决问题这一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强调应用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价值。由于教学目标相对单纯,一个课时往往就一个内容,学生往往能在一个课时当中很好地解决一类问题。教学过程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以教师教学为主导,简洁高效,充裕的练习时间得以保证。②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多以生活密切的话题出示,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多重,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但学习过程比较拖拉,练习时间得不到保证。
  从新旧教材应用题的编排和特点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课改前后应用题的“教学特点”之间具有鲜明的对比性,这一特点反映了新课标教材与教学理念的变化。二是课改前后应用题的“教学经验”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长处”恰是传统应用题教学的“短处”,而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短处”恰与排斥传统应用题教学的“长处”有关。这一特点印证了“新理念”与“旧经验”之间的人为对立。因此,我们应该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新旧整合,借鉴彼此的长处来优化自身的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建议一:返璞呈现方式,加强数量关系
  近来,要求新教材应用题“加强数量关系教学”的呼声增多,反映了应用题教学的内在要求。但新教材淡化了解题分析,弱化了数量关系,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使一部分中间生也成了学困生。其次,揭示了新教材应用题呈现方式的美中不足。众所周知,新教材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以图画式、对话式为主。以课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为例,其中图画式与对话式应用题占总数的62.8%,表格式应用题占5.6%,纯文字叙述题仅占31.6%。表面上看,应用题变可爱了,但实际上,教学难度增加了。因为学生面对的往往不是现成的应用题,而是未经加工的原始场景,相比之下,干扰信息增多了。尤其是对话式应用题,极易引起思维的混乱。因此,图画式、对话式的呈现方式是不利于数量关系教学的。
  建议二:从简情境创设,加强课堂练习
  近来,我们经常在反思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但随着“创新意识”的思想作怪,情境创设越来越“绚丽多姿”,越来越复杂了,是该给“情境过热“降点火了。应用题教学需要情境,但我们反对情境的“过度化”和“唯趣味化”。因为,过度地创设情境,造成的是大量教学时间的白白浪费;越是“唯趣味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越不是数学内容,而是降低数学的魅力,增加干扰因素,不利于学生心平气和地快速进入思考状态。打乱了教学节奏,知识得不到有效内化,技能得不到及时巩固,妨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反过来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议三:适当联系生活,加强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应用题教学的“强项”。然而,实际上由于削弱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有的学生语无伦次,有的学生会做不会说。这不仅影响了应用题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还使学生在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方面形成了新的缺陷。因此,应做好两“结合”一 “加强”。即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量关系的分析”结合起来,与“分析、综合的思考方法”结合起来,加强“说”的训练,不仅说思考过程,还要说解题思路。
  建议四:内容新旧整合,加强练习选择
  鉴于新旧教材中应用题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我们应该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对新旧教材中对应的应用题内容进行整合,为新课程教材的应用题教学服务。即两套教材备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两套教材的内容,及时教学教学调整。加强练习的设计和选用,既要强调“变化”,如题材的变化、结构的变化、数量关系的变化等,又要敢于“类型化”,切实使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关于练习的层次,应该遵循“模仿——变式——发展”的思路,尤其是新题教学之后,要适当增加模仿练习,使学生在迁移中巩固技能。
  总而言之,“解决问题”中应用题教学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与没有抓住教学策略的实质和要领有关,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准确地把握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质,是提高解决问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在Dirac-Hartree-Fock近似下理论评估了Hg+离子5d106s 2S1/2→5d96s2 2D5/2钟跃迁的质量位移(mass shift, MS)和场位移(field shift, FS)在其同位素位移(isotope shi
【摘 要】 随着影视资源的盛行与国家对历史文化影视题材的大力支持,历史教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现代化的发展中,需要更年轻的历史教学方式,而具有画面性的影视资源可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承担传播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的使命。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侧重于阐述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具体应用方法,比如内容选取原则、教学形式与课程时间分配等,以彰显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达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兴趣  夸美钮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