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价体系 践行立德树人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o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自1999年创建以来,一直坚持“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和“以善养德、以德促学”的办学目标,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文化润校、特色强校”之路,围绕“秋之实、冬之韵、春之声、夏之星”四大主题,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质培养、特色品牌建设”五大工程。为了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注重对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科学、公正的考察评价,以评促纠,以评促优。
  一、 确定评价标准,优化教学管理
  我校在每学年开学第一次大会上出台《年度工作意见》,明确具体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个级部、备课组、班级,与级部、备课组、班主任签订责任状,并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制定并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方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体育课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等制度,让高效管理有章可循。教务处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每月开展校内视导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效益。抓好测试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德育处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与落实为契机,让“十好”评比活动常态化,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持续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青春礼仪教育、九年级毕业主题班会等活动,构建系统化德育主题课程,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年级部负责人、班主任、学科教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家长开展畅通而有效的交流,通过召开家长会,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印发《家教文摘》,对学生开设心理(生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增强家校联合教育的实效。评价标准为教师树立了目标,明确了工作方向,也使教学检验工作有据可依。
  二、 创新评价机制,助推教师成长
  一是开展“感动实中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评教活动以及面向社会的“课堂开放日”活动,促进教师加强个人修养,提高综合素养。二是着力建设学校“名师发展共同体”,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对年轻教师进行充分的指导,引领其专业成长。三是深入实施青蓝工程,骨干教师与有潜力的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四是开展原创试题大赛、“至善杯”中考题解题能力大赛、“金帆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银杏杯”高质量课堂展示、“领航杯”高质量课堂研讨等活动,发挥骨干的引领作用,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专业发展。五是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举措,完善了激励制度,把考评制度与奖励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丰富课程样式,培养卓越学子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智力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应该多元化。为此,我校丰富了课程样式:一是开设有特色、有效果、有影响的航模、健美操、篮球、乒乓球、合唱、书画、太极拳、剪纸、器乐等精品社团,并开展足球联赛、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田径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艺素质;二是开展“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以及诵读展演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三是建设科技教育馆(室),配置和完善科技教育装备和设施,建设STEM创客实验室,开展3D打印、机器人、编程、航模等科技活動,提高学生科技素养。我们以丰富多彩的课程为载体,从不同维度对学生实施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要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何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
在当前大力倡导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提高综合阅读能力,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进行《儒林外史》的导读教学时,尝
摘要  微德育着力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努力扩大德育资源新供给,潜心探索德育发展新路径,全力促进德育发展新提升,创造性地开拓特色鲜明的德育新思路,成就德育发展的新品质,催生德育发展的新气象,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人”的培養。通过微德育的有效途径,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健全人格。  关键词  微德育 积极情感 有效途径  德育乃教育之魂。谁抓住了德育这条主动脉,谁就拥有美好教育的未来。  描绘“微幸福教育”
学生在开启整本书阅读之前,通常对整本书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处于一种陌生化的语境中。为了快速消除陌生化所带来的阅读隔阂,教师要“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