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从一而终”的就业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企业的转型发展,很多员工也将面临转岗就业的问题。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智能电网体系的全面建设,充分解放了变电运维等专业员工的生产力,如何对这些富余的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实施跨岗位就业,是一个关乎企业发展和效益的重要问题,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员工;转岗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科技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生产实践和工作流程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使得企业的劳动力得到了很大的解放,由此也改变了传统的员工在同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的就业模式,很多员工需要根据企业转型发展和拓展外部市场的要求,进行易岗工作。因此,在此背景下,企业做好转岗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检修专业化、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完善,有效提高了“大检修”体系建设成效。目前,电网的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不断优化和提升,在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运行电网内,很多 35千伏及以上等级的变电站已开始逐步实现无人值守,这就充分解放了变电运维专业这部分员工的生产力,也对电力企业的员工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盘活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有必要实施跨专业转岗计划,将富余的人员逐步转岗至技术相对薄弱的输配电线路运维岗位。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转岗培训顺利开展的前提
电力企业员工转岗是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广大员工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转岗员工之前工作岗位相对稳定,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小,思想观念上未彻底转变,对于转岗就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因此,企业管理层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转岗分流过程中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在实施员工转岗分流过程中,主动深入员工队伍中,为其排忧解难,对于矛盾纠纷及时掌握、及时解决,充分考虑企业、员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使员工能正确对待转岗,用积极的态度参加培训,真正让员工“转的安心、转的开心”。
二、制定科学的转岗培训方案,是转岗培训顺利开展的条件
对转岗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活力的人才流动机制,是推进转岗分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制定转岗培训计划时,一要坚持从企业文化、价值观出发,利用企业文化的同化作用,提高转岗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二要坚持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相结合,提高员工的竞争实力,为他们竞争上岗打好基础。三要增强转岗员工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在未来岗位上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自觉主动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三、严格落实培训重点,是转岗培训目标顺利达成的保证
转岗培训原则决定培训方向,关系着培训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员工为新岗位上的胜任能力。在组织培训时,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分析转岗员工,掌握培训进度。对受训员工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素质能力等状况要了然于心,以便合理安排班级,确保同一批次的学员在学习上能齐步走。要把技能培训与思想教育同时进行,在“训”上,着力提高员工实践能力,让员工掌握新岗位的各种技能。在“教”上,注重转变学员的职业观点,提高敬业精神。在转岗培训过程中,要分清主次重点,使员工能在有限的实践内,快速按要求掌握相关技能。对岗位技能的学习,可以采用主导式教学方式,由指导老师集中授课;对于工艺流程的学习,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员进厂实地看装置,一边实践一边教学。
四、建立转岗培训绩效考核机制,是提升转岗培训效果的手段
电力企业转岗培训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培训的内容,也取决于培训管理的水平。低水平的培训管理不能不能提高转岗员工的再上岗技能,还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低回报率,造成企业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进行转岗培训时,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转岗培训绩效考核机制,根据转岗培训的预期目标,对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在员工转岗再上岗培训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将责任落实到人。对于转岗员工来说,要由培训基地和员工原属部门共同管理,坚持日考勤、月考核。对于培训教师来说,培训教师兼具“培训管理者、教学实施者、改变创造者”三种角色,所以,要充分调动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制作PPT课件,在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工具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建设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新的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对转岗员工的再上岗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再上岗的技能,做到安全生产、和谐共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企业员工的忧患意识与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英. 企业职工大规模集中转岗培训工作探究[J]. 中外企业家,2015,02:151-153.
[2]郭军坡. 浅论电力企业技术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迁移问题[J]. 现代企业教育,2012,19:37-38.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员工;转岗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科技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生产实践和工作流程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使得企业的劳动力得到了很大的解放,由此也改变了传统的员工在同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的就业模式,很多员工需要根据企业转型发展和拓展外部市场的要求,进行易岗工作。因此,在此背景下,企业做好转岗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检修专业化、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完善,有效提高了“大检修”体系建设成效。目前,电网的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不断优化和提升,在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运行电网内,很多 35千伏及以上等级的变电站已开始逐步实现无人值守,这就充分解放了变电运维专业这部分员工的生产力,也对电力企业的员工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盘活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有必要实施跨专业转岗计划,将富余的人员逐步转岗至技术相对薄弱的输配电线路运维岗位。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转岗培训顺利开展的前提
电力企业员工转岗是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广大员工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转岗员工之前工作岗位相对稳定,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小,思想观念上未彻底转变,对于转岗就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因此,企业管理层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转岗分流过程中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在实施员工转岗分流过程中,主动深入员工队伍中,为其排忧解难,对于矛盾纠纷及时掌握、及时解决,充分考虑企业、员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使员工能正确对待转岗,用积极的态度参加培训,真正让员工“转的安心、转的开心”。
二、制定科学的转岗培训方案,是转岗培训顺利开展的条件
对转岗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活力的人才流动机制,是推进转岗分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制定转岗培训计划时,一要坚持从企业文化、价值观出发,利用企业文化的同化作用,提高转岗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二要坚持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相结合,提高员工的竞争实力,为他们竞争上岗打好基础。三要增强转岗员工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在未来岗位上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自觉主动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三、严格落实培训重点,是转岗培训目标顺利达成的保证
转岗培训原则决定培训方向,关系着培训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员工为新岗位上的胜任能力。在组织培训时,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分析转岗员工,掌握培训进度。对受训员工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素质能力等状况要了然于心,以便合理安排班级,确保同一批次的学员在学习上能齐步走。要把技能培训与思想教育同时进行,在“训”上,着力提高员工实践能力,让员工掌握新岗位的各种技能。在“教”上,注重转变学员的职业观点,提高敬业精神。在转岗培训过程中,要分清主次重点,使员工能在有限的实践内,快速按要求掌握相关技能。对岗位技能的学习,可以采用主导式教学方式,由指导老师集中授课;对于工艺流程的学习,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员进厂实地看装置,一边实践一边教学。
四、建立转岗培训绩效考核机制,是提升转岗培训效果的手段
电力企业转岗培训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培训的内容,也取决于培训管理的水平。低水平的培训管理不能不能提高转岗员工的再上岗技能,还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低回报率,造成企业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进行转岗培训时,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转岗培训绩效考核机制,根据转岗培训的预期目标,对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在员工转岗再上岗培训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将责任落实到人。对于转岗员工来说,要由培训基地和员工原属部门共同管理,坚持日考勤、月考核。对于培训教师来说,培训教师兼具“培训管理者、教学实施者、改变创造者”三种角色,所以,要充分调动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制作PPT课件,在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工具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建设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新的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对转岗员工的再上岗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再上岗的技能,做到安全生产、和谐共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企业员工的忧患意识与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英. 企业职工大规模集中转岗培训工作探究[J]. 中外企业家,2015,02:151-153.
[2]郭军坡. 浅论电力企业技术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迁移问题[J]. 现代企业教育,2012,1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