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学;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16—01
曾看过一篇谈电视剧创作的短文,说是要真正使观众爱看,就得提高电视剧的质量,需要学习和提高“片外功夫”。由此想到当前的教学问题,确实也存在一个急需提高“课外功夫”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的教学有很大改进,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势,语文教学中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总的来说,问题仍然很多,目前普遍的问题是教师就教材论教材,教学中重讲轻读、重课内轻课外、照本宣科,在校园中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锐减,这就容易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阻碍学生自觉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如下表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但在现实中如何切实按照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具有合格语文能力,与教师是否具有培养合格学生的能力成为当前学校语文教育的突出矛盾与问题。
在当前日趋紧迫的改革大潮中,有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还在按部就班,始终按旧有的模式慢步前进,活不起来。教学中时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对所教的教材很熟悉,但是对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只能照搬各类参考书。 毋庸讳言,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语文教学质量。这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再则,同一篇课文,教师知识底子厚与薄、知识面宽与窄、所选择的突破点和教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新课改使教材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增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正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只有拥有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以每位教师要与周围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紧密地合作,相互交流。课余时间,教师更应博览群书,积极接触和接受一些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对教改中的新方法,我们更应该积极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以更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现实中,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虽已不断得到应用,但目前一些先进技术还不能被多数教师所掌握。能否紧跟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具有良好学习能力和广阔视野的学生也日益成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一把标尺。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途径。所以,学生能否从教师的讲授中有所收获,确实与教师的“课外功夫”深不深有很大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风格使得所有听课的人都着了迷。事后,有人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老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直接准备只用15分钟。可见,这位教师是“终生备课”的。当然他不是一辈子都在写这节课的教案,而是几十年来不断丰富知识和扩大积累,也就是不断提高“课外功夫”。现在许多语文教师恰恰缺少这种“课外功夫”,而这正是目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新课改,很多方面都应该是新的,而要使一切都成为创新,首先必须有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才不至于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作为一名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为自己“洗脑”、“换血”,这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信息,不断形成新理念,只有理念得到了更新,才能使各个方面都能真正实现创新。观念更新了,才能实现自己在课堂结构中角色的转变和掌控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必然结果,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彻底发生改变,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协调达到这一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随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学习。另外在心理上给予学生支持,使学生不断得到鼓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课外学习,不断研究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解决在现实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能力,以紧跟当代教育改革趋势,适应教学改革要求,成为一名切实帮助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16—01
曾看过一篇谈电视剧创作的短文,说是要真正使观众爱看,就得提高电视剧的质量,需要学习和提高“片外功夫”。由此想到当前的教学问题,确实也存在一个急需提高“课外功夫”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的教学有很大改进,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势,语文教学中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总的来说,问题仍然很多,目前普遍的问题是教师就教材论教材,教学中重讲轻读、重课内轻课外、照本宣科,在校园中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锐减,这就容易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阻碍学生自觉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如下表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但在现实中如何切实按照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具有合格语文能力,与教师是否具有培养合格学生的能力成为当前学校语文教育的突出矛盾与问题。
在当前日趋紧迫的改革大潮中,有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还在按部就班,始终按旧有的模式慢步前进,活不起来。教学中时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对所教的教材很熟悉,但是对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只能照搬各类参考书。 毋庸讳言,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语文教学质量。这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再则,同一篇课文,教师知识底子厚与薄、知识面宽与窄、所选择的突破点和教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新课改使教材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增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正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只有拥有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以每位教师要与周围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紧密地合作,相互交流。课余时间,教师更应博览群书,积极接触和接受一些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对教改中的新方法,我们更应该积极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以更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现实中,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虽已不断得到应用,但目前一些先进技术还不能被多数教师所掌握。能否紧跟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具有良好学习能力和广阔视野的学生也日益成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一把标尺。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途径。所以,学生能否从教师的讲授中有所收获,确实与教师的“课外功夫”深不深有很大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风格使得所有听课的人都着了迷。事后,有人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老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直接准备只用15分钟。可见,这位教师是“终生备课”的。当然他不是一辈子都在写这节课的教案,而是几十年来不断丰富知识和扩大积累,也就是不断提高“课外功夫”。现在许多语文教师恰恰缺少这种“课外功夫”,而这正是目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新课改,很多方面都应该是新的,而要使一切都成为创新,首先必须有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才不至于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作为一名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为自己“洗脑”、“换血”,这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信息,不断形成新理念,只有理念得到了更新,才能使各个方面都能真正实现创新。观念更新了,才能实现自己在课堂结构中角色的转变和掌控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必然结果,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彻底发生改变,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协调达到这一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随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学习。另外在心理上给予学生支持,使学生不断得到鼓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课外学习,不断研究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解决在现实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能力,以紧跟当代教育改革趋势,适应教学改革要求,成为一名切实帮助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