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脂肪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其与血栓、粘液瘤的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例心脏脂肪瘤的超声表现,结合超声专业书及以往文献报道讨论。结果 此例中的心脏脂肪瘤主要表现为宽基底,质地柔软,摆动明显,不随心动周期出现较大幅度范围的往返活动,形态改变明显。结论 心脏脂肪瘤没有典型的超声表现,但与血栓、粘液瘤有一定的鉴别点,需结合临床病史考虑。
关键词:右心耳 脂肪瘤 超声心动图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025-01
患者女,66岁,因房颤9年余,眩晕伴心慌一周余就诊。超声心动图示:双房擴大,心室腔径基本正常;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耳处可见一附壁高回声团块,大小约18mm×13mm,质地柔软,摆动明显,宽基底附着(图1、图2);左心耳及房室腔其它部位未见异常附壁组织。室壁厚度基本正常,室壁运动尚可,大小不一,节律不整。各组瓣膜形态、结构及开放无明显异常,三尖瓣关闭时有缝隙,余组瓣膜关闭尚可。超声诊断意见:右心耳附壁团块,房颤病史,首先考虑为血栓,次之为粘液瘤;三尖瓣中度反流;房颤。两位超声医师均首先考虑为右心耳血栓形成。因为考虑到患者的房颤病史,认为情况紧急,于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右心耳占位切除+三尖瓣成形+左心耳结扎术。术后病理结果:(右心耳占位组织)肪脂瘤(图4),瘤体直径约2cm。
讨论 心脏原发性肿瘤少见,心脏脂肪瘤则更罕见,可发生在心脏其他任何部位,好发部位为右心房,左心室和房间隔[1]。可单发,也可多发。此例患者心脏脂肪瘤位于右心耳极为罕见。心脏脂肪瘤的超声表现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稍高回声团块,宽基底,活动度较小。主要可以分为孤立性和浸润性两类,孤立性脂肪瘤常较小并有完整的包膜,而浸润性脂肪瘤位于心内膜心肌层,边界不清,浸润心肌进而影响心脏传导系统[2]。心脏脂肪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患者一般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通常在体检或术前常规检查时发现。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当位于心外膜下时可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若压迫冠状动脉可导致心绞痛[1],若向外周生长时可压迫胸腔大血管、肺部产生而产生对应压迫症状;当位于心腔内流出道附近时可造成流出道梗阻,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当位于心肌内时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甚至于猝死。有临床症状者建议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心脏脂肪瘤与粘液瘤容易发生混淆,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心脏原发性肿瘤[3],其好发于左心房,大多附着在卵圆窝边缘,多数有蒂,附着面较大,游离面较小,基底部较宽,但发生于右心房的粘液瘤基底部通常更宽[4],脂肪瘤没有自主活动性,不随心动周期出现较大范围的往返活动,而且一般有完整的包膜。血栓的形态固定,与房壁连接明显,且通常会有房室瓣膜狭窄的基础,新鲜血栓回声较低,类似于心肌,不随心脏舒缩活动,形态稍改变,较好鉴别;陈旧性血栓回声较强,难以分辨,但不随心动周期活动,形态也不改变。此例患者有长期房颤的病史,容易考虑为新鲜血栓。超声心动图检查简单,无创,通常可以用于心脏脂肪瘤的初始诊断评估,但是由于超声检查对脂肪组织的分辨率不高,因此特异性不强。
本病例误诊的原因:(1)心脏脂肪瘤非常少见,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的超声图像特点,医师对此病了解不足;(2)由于患者具有长期房颤病史,位置又在心耳,惯性思维容易考虑为血栓;(3)心脏粘液瘤是心脏原发肿瘤中最常见的,且表现与此类似;(4)发生部位非常少见。
参考文献:
[1]宋砾,李嵘娟,谢谨捷,张涵,杨娅.心脏脂肪瘤超声心动图特点[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39(06):721-723+736.
[2]孙虹,孟媛媛,王志斌.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脂肪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06):821.
[3]杨旭,韩建成,孙琳,满婷婷,谷孝艳,何怡华.心脏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0,36(12):1085-1087.
[4]刘延玲,熊鉴然,等.临床超声心动图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888.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邹梦格,出生年月:1995年8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安徽蚌埠,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超声医学
关键词:右心耳 脂肪瘤 超声心动图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025-01
患者女,66岁,因房颤9年余,眩晕伴心慌一周余就诊。超声心动图示:双房擴大,心室腔径基本正常;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耳处可见一附壁高回声团块,大小约18mm×13mm,质地柔软,摆动明显,宽基底附着(图1、图2);左心耳及房室腔其它部位未见异常附壁组织。室壁厚度基本正常,室壁运动尚可,大小不一,节律不整。各组瓣膜形态、结构及开放无明显异常,三尖瓣关闭时有缝隙,余组瓣膜关闭尚可。超声诊断意见:右心耳附壁团块,房颤病史,首先考虑为血栓,次之为粘液瘤;三尖瓣中度反流;房颤。两位超声医师均首先考虑为右心耳血栓形成。因为考虑到患者的房颤病史,认为情况紧急,于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右心耳占位切除+三尖瓣成形+左心耳结扎术。术后病理结果:(右心耳占位组织)肪脂瘤(图4),瘤体直径约2cm。
讨论 心脏原发性肿瘤少见,心脏脂肪瘤则更罕见,可发生在心脏其他任何部位,好发部位为右心房,左心室和房间隔[1]。可单发,也可多发。此例患者心脏脂肪瘤位于右心耳极为罕见。心脏脂肪瘤的超声表现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稍高回声团块,宽基底,活动度较小。主要可以分为孤立性和浸润性两类,孤立性脂肪瘤常较小并有完整的包膜,而浸润性脂肪瘤位于心内膜心肌层,边界不清,浸润心肌进而影响心脏传导系统[2]。心脏脂肪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患者一般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通常在体检或术前常规检查时发现。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当位于心外膜下时可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若压迫冠状动脉可导致心绞痛[1],若向外周生长时可压迫胸腔大血管、肺部产生而产生对应压迫症状;当位于心腔内流出道附近时可造成流出道梗阻,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当位于心肌内时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甚至于猝死。有临床症状者建议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心脏脂肪瘤与粘液瘤容易发生混淆,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心脏原发性肿瘤[3],其好发于左心房,大多附着在卵圆窝边缘,多数有蒂,附着面较大,游离面较小,基底部较宽,但发生于右心房的粘液瘤基底部通常更宽[4],脂肪瘤没有自主活动性,不随心动周期出现较大范围的往返活动,而且一般有完整的包膜。血栓的形态固定,与房壁连接明显,且通常会有房室瓣膜狭窄的基础,新鲜血栓回声较低,类似于心肌,不随心脏舒缩活动,形态稍改变,较好鉴别;陈旧性血栓回声较强,难以分辨,但不随心动周期活动,形态也不改变。此例患者有长期房颤的病史,容易考虑为新鲜血栓。超声心动图检查简单,无创,通常可以用于心脏脂肪瘤的初始诊断评估,但是由于超声检查对脂肪组织的分辨率不高,因此特异性不强。
本病例误诊的原因:(1)心脏脂肪瘤非常少见,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的超声图像特点,医师对此病了解不足;(2)由于患者具有长期房颤病史,位置又在心耳,惯性思维容易考虑为血栓;(3)心脏粘液瘤是心脏原发肿瘤中最常见的,且表现与此类似;(4)发生部位非常少见。
参考文献:
[1]宋砾,李嵘娟,谢谨捷,张涵,杨娅.心脏脂肪瘤超声心动图特点[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39(06):721-723+736.
[2]孙虹,孟媛媛,王志斌.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脂肪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06):821.
[3]杨旭,韩建成,孙琳,满婷婷,谷孝艳,何怡华.心脏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0,36(12):1085-1087.
[4]刘延玲,熊鉴然,等.临床超声心动图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888.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邹梦格,出生年月:1995年8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安徽蚌埠,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超声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