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监控不仅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还有打假的功用。但在中国,想透过专利信息“挖角”,得小心想挖的人是企业老板还是真正的发明人?
2010年底上映的泰国唯美爱情电影《想爱就爱》(Yes Or No)的主题曲《对视》开篇就是:“你有没有感觉到,到哪里都有人注视着你。”在知识产权领域,这句歌词更能表现一些竞争对手之间的某种关系,当然,这里没有唯美的爱情,只有竞争!
上海一家公司自从进入船舶密封产品领域以来,就一直感受到被“注视”的压力。这家上海公司仅拥有寥寥数件专利,但不幸的是,它还没有充分享受到这些专利带来的价值,就被北欧一家公司悉数提出了宣告专利无效的请求,没有一件专利幸免。
事实上,上海公司也一直在悄悄关注北欧公司。如果从专利战略上讲,上海公司可以说在实践着所谓的“追随战略”:一方面模仿制造北欧公司的非专利产品,另一方面对北欧公司的中国专利改进创新,并申请新的专利。以前,北欧公司的中文网站对其产品的结构设计等都描述得非常详细,现在它开始提防起来,网站再也找不到有关产品的详细信息,它不想被模仿。
可怕的地方并不在这里。现在,北欧公司还把几年前就制造销售过的产品,又原封不动或者略有微调后申请了中国专利。毫无疑问,北欧公司试图以专利对模仿制造形成围堵,这让上海公司顿时读出了“侵权之虞”的危险信号,专利威胁蓄势待发。
上海公司准备挑战一下北欧公司专利的有效性,因为这些专利申请显然不符合专利法上新颖性或创造性的规定,但是,如何寻找到对方已经使用公开的证据,反而比申请获得专利(特别是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还要困难。你需要拿到销售这些产品的合同、发票,并找到对应的产品实物,可能还需要公证机构的协助,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使用公开证据,而这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其实,仅仅是提起无效宣告请求的代理费用,都让这家小小的上海公司有些勉为其难。因此,“专利是富人的游戏”,有时并不是一个有趣的玩笑话。
上海公司和北欧公司都在透过专利信息检索分析,相互进行专利监控。很多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或者数据库公司,都有一项称为“专利分析”或“专利预警”的类似业务,其中一个功用就是监控竞争对手的专利动态。一些大公司内部也有专利分析人员,除了检索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情况,还可能监控竞争对手的产品是否使用了自己的专利,以在需要的时候掏出专利大棒,给竞争对手一记精准的打击。
少数公司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专利实力,会把研发成果交给自己能够控制的其他公司申请专利,让竞争对手无法透过自己的公司名称追踪到这些专利申请。一家研究所的技术负责人曾经问了我一个他们疑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个行业最厉害的那家德国公司,最近几年都没有一件专利申请?我只能猜测性的说,大概这家德国公司不想被你们追随模仿,所以匿名申请了专利。
据说,专利信息分析还有“挖角”的作用。例如看到某家公司很多专利的发明人都是某某某,你肯定会以为这是个发明创新的行家里手、领军人才,值得引进。不过,在中国,那些想要通过专利分析来挖角的,可能要小心一些,你想挖的人可能都是人家企业的老板或领导,因为专利文件上记载的发明人并不是真正的发明人。
曾经拜访过一家民营企业,其专利清单上列满了400多件专利,但上面的发明人永远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而且是唯一的发明人。如果这些专利都是老板亲历亲为做出来的,那么这家公司号称拥有20多人的研发部门,是不是该撤销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而真相大约也归结于“中国特色”吧!
2010年底上映的泰国唯美爱情电影《想爱就爱》(Yes Or No)的主题曲《对视》开篇就是:“你有没有感觉到,到哪里都有人注视着你。”在知识产权领域,这句歌词更能表现一些竞争对手之间的某种关系,当然,这里没有唯美的爱情,只有竞争!
上海一家公司自从进入船舶密封产品领域以来,就一直感受到被“注视”的压力。这家上海公司仅拥有寥寥数件专利,但不幸的是,它还没有充分享受到这些专利带来的价值,就被北欧一家公司悉数提出了宣告专利无效的请求,没有一件专利幸免。
事实上,上海公司也一直在悄悄关注北欧公司。如果从专利战略上讲,上海公司可以说在实践着所谓的“追随战略”:一方面模仿制造北欧公司的非专利产品,另一方面对北欧公司的中国专利改进创新,并申请新的专利。以前,北欧公司的中文网站对其产品的结构设计等都描述得非常详细,现在它开始提防起来,网站再也找不到有关产品的详细信息,它不想被模仿。
可怕的地方并不在这里。现在,北欧公司还把几年前就制造销售过的产品,又原封不动或者略有微调后申请了中国专利。毫无疑问,北欧公司试图以专利对模仿制造形成围堵,这让上海公司顿时读出了“侵权之虞”的危险信号,专利威胁蓄势待发。
上海公司准备挑战一下北欧公司专利的有效性,因为这些专利申请显然不符合专利法上新颖性或创造性的规定,但是,如何寻找到对方已经使用公开的证据,反而比申请获得专利(特别是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还要困难。你需要拿到销售这些产品的合同、发票,并找到对应的产品实物,可能还需要公证机构的协助,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使用公开证据,而这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其实,仅仅是提起无效宣告请求的代理费用,都让这家小小的上海公司有些勉为其难。因此,“专利是富人的游戏”,有时并不是一个有趣的玩笑话。
上海公司和北欧公司都在透过专利信息检索分析,相互进行专利监控。很多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或者数据库公司,都有一项称为“专利分析”或“专利预警”的类似业务,其中一个功用就是监控竞争对手的专利动态。一些大公司内部也有专利分析人员,除了检索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情况,还可能监控竞争对手的产品是否使用了自己的专利,以在需要的时候掏出专利大棒,给竞争对手一记精准的打击。
少数公司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专利实力,会把研发成果交给自己能够控制的其他公司申请专利,让竞争对手无法透过自己的公司名称追踪到这些专利申请。一家研究所的技术负责人曾经问了我一个他们疑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个行业最厉害的那家德国公司,最近几年都没有一件专利申请?我只能猜测性的说,大概这家德国公司不想被你们追随模仿,所以匿名申请了专利。
据说,专利信息分析还有“挖角”的作用。例如看到某家公司很多专利的发明人都是某某某,你肯定会以为这是个发明创新的行家里手、领军人才,值得引进。不过,在中国,那些想要通过专利分析来挖角的,可能要小心一些,你想挖的人可能都是人家企业的老板或领导,因为专利文件上记载的发明人并不是真正的发明人。
曾经拜访过一家民营企业,其专利清单上列满了400多件专利,但上面的发明人永远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而且是唯一的发明人。如果这些专利都是老板亲历亲为做出来的,那么这家公司号称拥有20多人的研发部门,是不是该撤销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而真相大约也归结于“中国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