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四十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九大报告将扶贫同扶志相结合作为主攻方向,将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主打措施,通过分析重庆市脱贫技能培训基础薄弱、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分离、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对接不够精准等问题,从特殊中抽象出普遍,为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促进脱贫培训向纵深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脱贫举措;技能培训;精准对接;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6-0065-04
【收稿日期】2017-12-21
【基金项目】“重庆市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调查研究”,项目编号为2016DY10,项目负责人:夏海鹰;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三峡库区留守儿童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2014SKB31,项目负责人:夏海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精准扶贫视域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为SWU1809430,主持人:谭平
【作者简介】谭平(1989—),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夏海鹰(1959—) ,女,四川遂宁人,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马超(1980—),男,四川西昌人,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十九大报告关于“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精神,为精准扶贫攻坚指明了主攻方向,而志智结合必然要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扶贫攻坚中的技能培训、特别是扶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还存在什么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是构思“脱真贫、真脱贫”政策支持系统的逻辑起点。仅以重庆市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的调研结果梳理为例,抽象出普遍性问题,查明原因,构思针对性对策,以提升扶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对接的精准度。
一、脱贫技能培训基础薄弱
近些年来,重庆市系统教育扶贫起步较晚,脱贫技能培训基础薄弱:
1培训机构薄弱
近年来,虽然扶贫技能培训提上议事日程。重庆市政府“雨露计划”2015年底启动,共有60所培训机构报名参加投标,通过重庆市政府采购办统一招标,共有31所培训机构入围取得雨露培训资格,成为新一轮雨露培训基地校。[2]这些机构虽然运用市场手段,通过招投标选择有较大的公正公平性,但其中高校的培训机构,特别是著名高校很少参与投标,中标的高校不到20%;在渝高校虽然参加了“千校行动”,但没有具体的举措,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浪费了教育资源。在调研中,有的扶贫办认为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的雨露计划报名人数很少,原因是用餐需刷卡不方便。这样既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又造成优质培训资源短缺。在抽样调查贫困人口中,有的认为培训机构开的课与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对口,还有的认为培训与扶贫办的扶贫项目联系不紧密。建议借鉴移民局建立三峡职业学院等21个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的办法,将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化。
2实用技术培训多而杂
本来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实用技术2 000—3 000种,培训机构送教到田间地头、村社院坝,贫困人口需要什么技術就培训什么技术,并且坚持以实用技术为主、理论指导为辅,这种培训灵活多样,也有针对性,成为巫山、奉节、巫溪、石柱、秀山等区县采用的基本形式。这种培训形式最大的问题是培训时间短(半天/次)。在问卷调研中,有人认为送教上门方便,有人认为时间短学不到东西,有人认为一年培训多次很麻烦。据某区县某镇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讲,他曾经一年参加过8次田间院坝培训,实用技能虽然没学到什么,但见了不少世面。这种培训方式是一种创新,但又形成多而杂与少而精的矛盾。
3一般培训项目设计和培训执行分离
贫困人口技能培训主要经费和项目都掌握在扶贫部门,扶贫部门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实行政府购买,本来是创新,但扶贫部门对技能培训不是特别内行;培训机构面临体会扶贫项目和培训对象各自需求难,即培训前不清楚项目设立者的要求,也不明白培训对象究竟需要什么。培训项目一般是由扶贫部门与培训机构共同设计,包括培训目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训时间的确定;培训对象只负责带一支笔做记录,带一双耳朵听,带一双眼睛看,带一双手动,有人戏称为“四带一工程”。这样的结果是培训主体依据对培训对象的需求和素质预测决定技能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实然即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设计培训方案,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或基本无效即“培训热闹、训后忘掉、基本无用、跑跑龙套”成为较普遍问题。在问卷调研中,认为培训项目设置和培训方式完全符合培训对象需求的仅有36人,约占19.3%;基本符合要求的89人,约占47.6%;认为有一部分符合要求的52人,占27.8%;认为基本不符合的10人,约占5.3%。可见对培训对象的需求考虑较少,因而影响到培训效果。
4扶贫技能培训项目设计和执行分离
扶贫培训难度更大的是贫困人口普遍文化素质较差,“无专业谋生手段、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2%”,[3]扶贫技能培训要求精确瞄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而这个群体普遍文化素质较差,理解能力弱,在技能培训中解决做什么、怎样做、哪些地方容易做错、怎样校正是四大关键环节。但在实际进行中则由扶贫部门依据项目的需要出培训题目,培训机构依据自己的培训经验和对贫困人口素质的基本估计,决定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结果是仍然很难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的培训达标,“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很难落地见实效。在问卷调研中,有102人知道培训项目是什么,45人只模糊知道是什么培训,40人稀里糊涂不知道是什么培训。一定要注意贫困人口本身就穷在思路、穷在文化上,注意力又不能相对集中,“鸣锣有聋子,贴告示有瞎子”成为扶贫技能培训项目设计和执行中必须关注的盲点。 二、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分离
当前技能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分离,“各吹各的号,各抬各的轿”。根据石柱等8个区县的调研,现行的教育扶贫由5大块组成:
教委对接扶贫办,根据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信息,精准摸排贫困家庭学生姓名、学籍、人数,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职(专科)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政策。截至2016年9月,重庆全市安排各类资助资金56.23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06.6万人次。教委主要负责全日制在校生的扶贫,教育方式按照常规的学历教育进行。重庆市教委牵头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扶贫实现精准扶贫的意见》(渝教财〔2015〕79号)、《重庆市治理“因学致贫”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完善建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政策的通知》(渝财教〔2016〕 126号)、《重庆市教委帮扶集团对口帮扶巫溪扶贫攻坚工作方案(2016—2018年)》等文件,主要从教委这个角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日制在校生实施扶持。这种教育扶贫采取的直补方式,问卷调查中享受过这种扶贫补贴待遇的家庭164户,占抽样调查的87.7%,受惠面广、效果立竿见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扶贫方式。
扶贫办主要围绕提高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能力开展教育扶贫。一年大约有资金5 000—6 000万,目标是通过培训,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长期稳定就业,确保每个贫困村有6名创业大户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扶贫办虽然也有统筹市级各相关部门对贫困地区涉农培训资金和项目的功能,但没有刚性条件规范。农村实用技术(70 000人/年)、贫困村党组织书记(1 919人/年)、扶贫致富带头人(1 000人/年)、贫困村创业(3 500人/年)、劳动力转移(15 000人/年)、特殊贫困人群(300人/年)、扶贫公益(2 000人/年)等7个项目是其培训工作的重点。扶贫办专门出台了《重庆市贫困地区涉农培训实施意见》,具体负责这一块的培训,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问卷调查中,享受过重庆市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培训的有156人,占抽样调查的83.4%,也属受惠面广、效果明显的一种教育扶贫方式。
人社局主要围绕贫困人口就业能力的提高开展职业培训。重庆市人社局2016年教育支出12 072.8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 917.59万元、项目支出5 151.76万元;职业培训补贴2 713.21万元,[4]其中扶贫培训约占三分之一。根据《重庆市贫困地区涉农培训实施意见》,人社局每年劳动力转移培训7 000人。由于人社局是面对全社会的就业培训,扶贫培训穿插在就业培训中,而贫困人口又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问卷调查中享受过人社局培训的贫困人口42人,约占22.5%。
移民局主要围绕移民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峡移民属重庆直辖四大任务之首。20多年来完成了近百万人次的移民培训,截止2007年底,重庆库区培训移民38.76万人次,近10年又增加30余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35.76万人次,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因而《重庆市贫困地区涉农培训实施意见》明确农村实用技术、创业、劳动力转移等移民局每年分别完成10 000、1 000、3 000的培训任务。在问卷调查中,享受过移民局培训的105人,约占56.1%。移民中,贫困人口占的比重较大,移民局在培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农委在贫困地区的实用技术培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根据农委向外披露的种养殖技术共2 000余项,分头组织了各种培训班,建立了技术指导站;这些实用技术培训在区县的乡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也形成了烟草、榨菜、反季蔬菜、脐橙等培训品牌。《重庆市贫困地区涉农培训实施意见》要求市农委每年实用技术培训30 000人,创业培训1 00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5 000人。在问卷调查中,享受过农委培训的102人,约占54.5%。农委在扶贫涉农技能培训中是主力,不容忽视。
重庆市其他局办委等24个行政部门都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在扶贫培训中也尽了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功不可没。
据不完全统计,扶贫技能培训全市投入资金1.2亿左右。虽然主体集中在扶贫办、移民局、农委,但三大局委办各自的培训重点不同,因而不能聚焦在扶贫技能培训上;其他委办局是根据扶贫攻坚的需要自筹或自己切块经费参与扶贫技能培训,受职能、行业惯性影响扶贫技能培训带有自发倾向;教委、学校掌握的经费主要用在校贫困生直补——技能培训却成为场外指导。这样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对接就出现了扶贫办负责扶持举措的出台实施,其他部委局办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扶贫培训——扶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分离成为必然,这不仅影响脱贫举措项目的有效实施,也降低了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现行的技能培训由培训机构设计并组织实施,而扶贫、脱贫举措则由扶贫办组织实施。特困连片区脱贫举措千差万别,针对脱贫项目的技能培训也相应发生变化——脱贫举措要求技能培训必须适应,不适应就必须调整。这种状况是扶贫攻坚中,特别是教育扶贫面临的无法回避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对接不够精准
近年来,重庆市在扶贫技能培训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扶贫、移民、转移就业等的技能培训总量超过了200万人次,但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对接还存在不够精准的问题。
1转移就业成为培训主打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扶贫部门通过培训输出劳动力10余万人,移民局通过培训实现了20余万人的转移就业,人社局通过培训也实现了10余万人的转移就业;移民局培育了十大移民培训品牌,库区有22个劳务品牌。在本世纪初,300万劳务人员南征北战,这是扶贫、移民、人社将培训重点放在转移就业上的结果,这是正确而卓有成效的。隨着历史进一步发展,农民工、特别是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影响,一旦“民工荒”、“技工荒”得到缓解,靠务工维持生计的就面临着发展空间的限制。返乡后做什么就成了培训应该思考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享受过务工培训一次以上的108人,两次以上的56人,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的96人,可见务工培训仍然是相关部门的主攻方向。这种培训与务工脱贫举措对接比较精准,但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生计必然与务工岗位息息相关,一旦失业就可能返贫。 2技能培训与小片区开发对接不够精准
小片区开发是采取扶贫举措的一大创举。重庆市截至2015年10月,累计实施18个小片区的扶贫连片开发,共实施扶贫项目1 655个;接着又启动了新一轮19个小片区的扶贫连片开发工作,首批启动5个,2017底基本完成。[5]但是围绕小片区开发项目开展的技能培训却还未起步。扶贫部门虽然也有很多送教到村、送教到院坝的实用技术培训,但与每一个片区的扶贫项目精准对接的培训则比较少。这样就出现了小片区开发项目与脱贫技能培训脱节,一部分一线主管小片区开发的领导或工作人员已经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但小片区开发和精准对接大的气候还未形成。在巫溪县中南部草食牲畜、酉阳县花黑板、万州区七曜山等小片区座谈调研中发现有80%的人知道小片区开发,也知道开发项目名称,但与项目相关的培训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很显然还未对接上——当然扶贫部门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3技能培训与产业扶贫举措对接不精准
重庆市农委出台了《重庆市产业扶贫配套政策的实施方案》,提出了7个百亿级产业链向贫困区县、贫困村及其贫困户延伸,建立“双对接、双选择”的对接机制,促进农产品顺产顺销,但没有具体解决这些项目相关的培训问题。虽然提出的完善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实施“科技帮扶行动”与扶贫项目相关,但这仅仅是从科技帮扶上提出问题;也提到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就业,但这不是与扶贫举措相关的技能培训。虽然也提出“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并确定每年培训贫困农户5万人,但是着力点在发展一批农民“田间学校”,围绕产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构建“专家 农业技术人员 科技示范户 农户”的推广服务模式,有精准对接的特色。只不过这种对接是一种技术指导的对接,而不是技能培训的对接,况且这个事实方案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在问卷调研中,仅有76个人知道本村“一村一品”是什么,接受过与“一品”相关培训的36人,可见重庆市扶贫产业发展思路已经形成,但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培训却滞后。
4种养殖扶贫项目与技能培训对接针对性较弱
贫困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脱贫致富除了打工就是种养殖。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收入是脱贫的主要来源,据移民局统计,2013年重庆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8 830元,工资性收入5 957元,占比为67.46%。[6]但还有32.54%的收入由种养殖或家庭手工业组成。扶贫部门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放在首位,但实施却比较薄弱;移民部门抓得较早,仅2004—2007年之间就培训了种养殖业人员2.82万人。送教到村、送教到院坝主要就是解决种养殖实用技术问题,这一块应该是对接比较精准的,但是在培训中针对项目本身和贫困人口的状况显得相对薄弱。在问卷调查中,有142人认为这种培训应该是“教我做什么”、“怎样做”就行了,用不着讲“为什么做”、“什么根据”;他们认为找相关的成功产业户来讲更实在。
5高山扶贫移民项目与技能培训对接不精准
2015—2017年重庆市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30万人,贫困人口21.3万人,根据《深入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规定,生态扶贫移民的主要政策在补贴、地票、配套设施等问题上;扶持后续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了“菜园地”,发展特色产业,建4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原有的承包地、林地使用权不变等。在访谈28名高山移民中,24名高山扶贫移民对政府安排还是比较满意,但没有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则影响后续发展;对政府准备推出的18个贫困区县的旅游精品线路和乡村休闲农业的做法,听说的有18名,完全不知道的有10名,至于针对40条旅游精品线和休闲农业进行的培训却未起步。
重庆市存在的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这一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扶贫技能培训的针对性,进而影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效果。最终影响脱贫摘帽后的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将另撰专文讨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10[EB/OL].http://www.liuxue86.com/a/3351261.html.
[2]上半年重庆雨露计划扶贫培训1800人已有31所机构入围培训资格[Z].
[3]夏海鹰.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的创建及价值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219—224.
[4]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6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EB/OL].http://www.cqhrss.gov.cn/c/2017-08-25/507512.shtml.
[5]颜安.重庆市新启动19个小片区扶贫连片开发[N].重庆日报,2015-10-27.
[6]重庆市长江三峡移民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重庆市移民工程初验报告[D].2015:53.
【Abstract】Inthe past forty years,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he 19th Party Congress took combining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promote ambition as the main direction of attack,and took carrying out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on a large scale as the main meas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ongqing,poverty alleviation skills training foundation is weak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and skills training docking is not accurate enough and so on. It provides decision reference for the precise docking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skill tr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raining from abstract to the normal.
【Key words】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skill training; precise docking; problem analysis
(編辑/徐枫)
【关键词】脱贫举措;技能培训;精准对接;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6-0065-04
【收稿日期】2017-12-21
【基金项目】“重庆市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调查研究”,项目编号为2016DY10,项目负责人:夏海鹰;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三峡库区留守儿童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2014SKB31,项目负责人:夏海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精准扶贫视域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为SWU1809430,主持人:谭平
【作者简介】谭平(1989—),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夏海鹰(1959—) ,女,四川遂宁人,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马超(1980—),男,四川西昌人,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十九大报告关于“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精神,为精准扶贫攻坚指明了主攻方向,而志智结合必然要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扶贫攻坚中的技能培训、特别是扶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还存在什么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是构思“脱真贫、真脱贫”政策支持系统的逻辑起点。仅以重庆市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的调研结果梳理为例,抽象出普遍性问题,查明原因,构思针对性对策,以提升扶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对接的精准度。
一、脱贫技能培训基础薄弱
近些年来,重庆市系统教育扶贫起步较晚,脱贫技能培训基础薄弱:
1培训机构薄弱
近年来,虽然扶贫技能培训提上议事日程。重庆市政府“雨露计划”2015年底启动,共有60所培训机构报名参加投标,通过重庆市政府采购办统一招标,共有31所培训机构入围取得雨露培训资格,成为新一轮雨露培训基地校。[2]这些机构虽然运用市场手段,通过招投标选择有较大的公正公平性,但其中高校的培训机构,特别是著名高校很少参与投标,中标的高校不到20%;在渝高校虽然参加了“千校行动”,但没有具体的举措,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浪费了教育资源。在调研中,有的扶贫办认为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的雨露计划报名人数很少,原因是用餐需刷卡不方便。这样既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又造成优质培训资源短缺。在抽样调查贫困人口中,有的认为培训机构开的课与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对口,还有的认为培训与扶贫办的扶贫项目联系不紧密。建议借鉴移民局建立三峡职业学院等21个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的办法,将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化。
2实用技术培训多而杂
本来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实用技术2 000—3 000种,培训机构送教到田间地头、村社院坝,贫困人口需要什么技術就培训什么技术,并且坚持以实用技术为主、理论指导为辅,这种培训灵活多样,也有针对性,成为巫山、奉节、巫溪、石柱、秀山等区县采用的基本形式。这种培训形式最大的问题是培训时间短(半天/次)。在问卷调研中,有人认为送教上门方便,有人认为时间短学不到东西,有人认为一年培训多次很麻烦。据某区县某镇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讲,他曾经一年参加过8次田间院坝培训,实用技能虽然没学到什么,但见了不少世面。这种培训方式是一种创新,但又形成多而杂与少而精的矛盾。
3一般培训项目设计和培训执行分离
贫困人口技能培训主要经费和项目都掌握在扶贫部门,扶贫部门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实行政府购买,本来是创新,但扶贫部门对技能培训不是特别内行;培训机构面临体会扶贫项目和培训对象各自需求难,即培训前不清楚项目设立者的要求,也不明白培训对象究竟需要什么。培训项目一般是由扶贫部门与培训机构共同设计,包括培训目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训时间的确定;培训对象只负责带一支笔做记录,带一双耳朵听,带一双眼睛看,带一双手动,有人戏称为“四带一工程”。这样的结果是培训主体依据对培训对象的需求和素质预测决定技能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实然即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设计培训方案,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或基本无效即“培训热闹、训后忘掉、基本无用、跑跑龙套”成为较普遍问题。在问卷调研中,认为培训项目设置和培训方式完全符合培训对象需求的仅有36人,约占19.3%;基本符合要求的89人,约占47.6%;认为有一部分符合要求的52人,占27.8%;认为基本不符合的10人,约占5.3%。可见对培训对象的需求考虑较少,因而影响到培训效果。
4扶贫技能培训项目设计和执行分离
扶贫培训难度更大的是贫困人口普遍文化素质较差,“无专业谋生手段、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2%”,[3]扶贫技能培训要求精确瞄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而这个群体普遍文化素质较差,理解能力弱,在技能培训中解决做什么、怎样做、哪些地方容易做错、怎样校正是四大关键环节。但在实际进行中则由扶贫部门依据项目的需要出培训题目,培训机构依据自己的培训经验和对贫困人口素质的基本估计,决定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结果是仍然很难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的培训达标,“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很难落地见实效。在问卷调研中,有102人知道培训项目是什么,45人只模糊知道是什么培训,40人稀里糊涂不知道是什么培训。一定要注意贫困人口本身就穷在思路、穷在文化上,注意力又不能相对集中,“鸣锣有聋子,贴告示有瞎子”成为扶贫技能培训项目设计和执行中必须关注的盲点。 二、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分离
当前技能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分离,“各吹各的号,各抬各的轿”。根据石柱等8个区县的调研,现行的教育扶贫由5大块组成:
教委对接扶贫办,根据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信息,精准摸排贫困家庭学生姓名、学籍、人数,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职(专科)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政策。截至2016年9月,重庆全市安排各类资助资金56.23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06.6万人次。教委主要负责全日制在校生的扶贫,教育方式按照常规的学历教育进行。重庆市教委牵头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扶贫实现精准扶贫的意见》(渝教财〔2015〕79号)、《重庆市治理“因学致贫”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完善建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政策的通知》(渝财教〔2016〕 126号)、《重庆市教委帮扶集团对口帮扶巫溪扶贫攻坚工作方案(2016—2018年)》等文件,主要从教委这个角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日制在校生实施扶持。这种教育扶贫采取的直补方式,问卷调查中享受过这种扶贫补贴待遇的家庭164户,占抽样调查的87.7%,受惠面广、效果立竿见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扶贫方式。
扶贫办主要围绕提高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能力开展教育扶贫。一年大约有资金5 000—6 000万,目标是通过培训,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长期稳定就业,确保每个贫困村有6名创业大户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扶贫办虽然也有统筹市级各相关部门对贫困地区涉农培训资金和项目的功能,但没有刚性条件规范。农村实用技术(70 000人/年)、贫困村党组织书记(1 919人/年)、扶贫致富带头人(1 000人/年)、贫困村创业(3 500人/年)、劳动力转移(15 000人/年)、特殊贫困人群(300人/年)、扶贫公益(2 000人/年)等7个项目是其培训工作的重点。扶贫办专门出台了《重庆市贫困地区涉农培训实施意见》,具体负责这一块的培训,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问卷调查中,享受过重庆市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培训的有156人,占抽样调查的83.4%,也属受惠面广、效果明显的一种教育扶贫方式。
人社局主要围绕贫困人口就业能力的提高开展职业培训。重庆市人社局2016年教育支出12 072.8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 917.59万元、项目支出5 151.76万元;职业培训补贴2 713.21万元,[4]其中扶贫培训约占三分之一。根据《重庆市贫困地区涉农培训实施意见》,人社局每年劳动力转移培训7 000人。由于人社局是面对全社会的就业培训,扶贫培训穿插在就业培训中,而贫困人口又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问卷调查中享受过人社局培训的贫困人口42人,约占22.5%。
移民局主要围绕移民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峡移民属重庆直辖四大任务之首。20多年来完成了近百万人次的移民培训,截止2007年底,重庆库区培训移民38.76万人次,近10年又增加30余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35.76万人次,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因而《重庆市贫困地区涉农培训实施意见》明确农村实用技术、创业、劳动力转移等移民局每年分别完成10 000、1 000、3 000的培训任务。在问卷调查中,享受过移民局培训的105人,约占56.1%。移民中,贫困人口占的比重较大,移民局在培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农委在贫困地区的实用技术培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根据农委向外披露的种养殖技术共2 000余项,分头组织了各种培训班,建立了技术指导站;这些实用技术培训在区县的乡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也形成了烟草、榨菜、反季蔬菜、脐橙等培训品牌。《重庆市贫困地区涉农培训实施意见》要求市农委每年实用技术培训30 000人,创业培训1 00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5 000人。在问卷调查中,享受过农委培训的102人,约占54.5%。农委在扶贫涉农技能培训中是主力,不容忽视。
重庆市其他局办委等24个行政部门都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在扶贫培训中也尽了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功不可没。
据不完全统计,扶贫技能培训全市投入资金1.2亿左右。虽然主体集中在扶贫办、移民局、农委,但三大局委办各自的培训重点不同,因而不能聚焦在扶贫技能培训上;其他委办局是根据扶贫攻坚的需要自筹或自己切块经费参与扶贫技能培训,受职能、行业惯性影响扶贫技能培训带有自发倾向;教委、学校掌握的经费主要用在校贫困生直补——技能培训却成为场外指导。这样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对接就出现了扶贫办负责扶持举措的出台实施,其他部委局办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扶贫培训——扶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分离成为必然,这不仅影响脱贫举措项目的有效实施,也降低了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现行的技能培训由培训机构设计并组织实施,而扶贫、脱贫举措则由扶贫办组织实施。特困连片区脱贫举措千差万别,针对脱贫项目的技能培训也相应发生变化——脱贫举措要求技能培训必须适应,不适应就必须调整。这种状况是扶贫攻坚中,特别是教育扶贫面临的无法回避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对接不够精准
近年来,重庆市在扶贫技能培训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扶贫、移民、转移就业等的技能培训总量超过了200万人次,但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对接还存在不够精准的问题。
1转移就业成为培训主打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扶贫部门通过培训输出劳动力10余万人,移民局通过培训实现了20余万人的转移就业,人社局通过培训也实现了10余万人的转移就业;移民局培育了十大移民培训品牌,库区有22个劳务品牌。在本世纪初,300万劳务人员南征北战,这是扶贫、移民、人社将培训重点放在转移就业上的结果,这是正确而卓有成效的。隨着历史进一步发展,农民工、特别是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影响,一旦“民工荒”、“技工荒”得到缓解,靠务工维持生计的就面临着发展空间的限制。返乡后做什么就成了培训应该思考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享受过务工培训一次以上的108人,两次以上的56人,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的96人,可见务工培训仍然是相关部门的主攻方向。这种培训与务工脱贫举措对接比较精准,但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生计必然与务工岗位息息相关,一旦失业就可能返贫。 2技能培训与小片区开发对接不够精准
小片区开发是采取扶贫举措的一大创举。重庆市截至2015年10月,累计实施18个小片区的扶贫连片开发,共实施扶贫项目1 655个;接着又启动了新一轮19个小片区的扶贫连片开发工作,首批启动5个,2017底基本完成。[5]但是围绕小片区开发项目开展的技能培训却还未起步。扶贫部门虽然也有很多送教到村、送教到院坝的实用技术培训,但与每一个片区的扶贫项目精准对接的培训则比较少。这样就出现了小片区开发项目与脱贫技能培训脱节,一部分一线主管小片区开发的领导或工作人员已经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但小片区开发和精准对接大的气候还未形成。在巫溪县中南部草食牲畜、酉阳县花黑板、万州区七曜山等小片区座谈调研中发现有80%的人知道小片区开发,也知道开发项目名称,但与项目相关的培训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很显然还未对接上——当然扶贫部门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3技能培训与产业扶贫举措对接不精准
重庆市农委出台了《重庆市产业扶贫配套政策的实施方案》,提出了7个百亿级产业链向贫困区县、贫困村及其贫困户延伸,建立“双对接、双选择”的对接机制,促进农产品顺产顺销,但没有具体解决这些项目相关的培训问题。虽然提出的完善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实施“科技帮扶行动”与扶贫项目相关,但这仅仅是从科技帮扶上提出问题;也提到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就业,但这不是与扶贫举措相关的技能培训。虽然也提出“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并确定每年培训贫困农户5万人,但是着力点在发展一批农民“田间学校”,围绕产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构建“专家 农业技术人员 科技示范户 农户”的推广服务模式,有精准对接的特色。只不过这种对接是一种技术指导的对接,而不是技能培训的对接,况且这个事实方案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在问卷调研中,仅有76个人知道本村“一村一品”是什么,接受过与“一品”相关培训的36人,可见重庆市扶贫产业发展思路已经形成,但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培训却滞后。
4种养殖扶贫项目与技能培训对接针对性较弱
贫困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脱贫致富除了打工就是种养殖。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收入是脱贫的主要来源,据移民局统计,2013年重庆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8 830元,工资性收入5 957元,占比为67.46%。[6]但还有32.54%的收入由种养殖或家庭手工业组成。扶贫部门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放在首位,但实施却比较薄弱;移民部门抓得较早,仅2004—2007年之间就培训了种养殖业人员2.82万人。送教到村、送教到院坝主要就是解决种养殖实用技术问题,这一块应该是对接比较精准的,但是在培训中针对项目本身和贫困人口的状况显得相对薄弱。在问卷调查中,有142人认为这种培训应该是“教我做什么”、“怎样做”就行了,用不着讲“为什么做”、“什么根据”;他们认为找相关的成功产业户来讲更实在。
5高山扶贫移民项目与技能培训对接不精准
2015—2017年重庆市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30万人,贫困人口21.3万人,根据《深入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规定,生态扶贫移民的主要政策在补贴、地票、配套设施等问题上;扶持后续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了“菜园地”,发展特色产业,建4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原有的承包地、林地使用权不变等。在访谈28名高山移民中,24名高山扶贫移民对政府安排还是比较满意,但没有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则影响后续发展;对政府准备推出的18个贫困区县的旅游精品线路和乡村休闲农业的做法,听说的有18名,完全不知道的有10名,至于针对40条旅游精品线和休闲农业进行的培训却未起步。
重庆市存在的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这一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扶贫技能培训的针对性,进而影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效果。最终影响脱贫摘帽后的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将另撰专文讨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10[EB/OL].http://www.liuxue86.com/a/3351261.html.
[2]上半年重庆雨露计划扶贫培训1800人已有31所机构入围培训资格[Z].
[3]夏海鹰.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的创建及价值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219—224.
[4]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6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EB/OL].http://www.cqhrss.gov.cn/c/2017-08-25/507512.shtml.
[5]颜安.重庆市新启动19个小片区扶贫连片开发[N].重庆日报,2015-10-27.
[6]重庆市长江三峡移民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重庆市移民工程初验报告[D].2015:53.
【Abstract】Inthe past forty years,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he 19th Party Congress took combining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promote ambition as the main direction of attack,and took carrying out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on a large scale as the main meas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ongqing,poverty alleviation skills training foundation is weak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and skills training docking is not accurate enough and so on. It provides decision reference for the precise docking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skill tr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raining from abstract to the normal.
【Key words】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skill training; precise docking; problem analysis
(編辑/徐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