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创新、促进教学体系机制改革,全面适应市场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途径和努力方向。笔者对校企合作的落脚点和切入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校企合作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轨制 良性循环 师资互补
课 题:该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立项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2012/07/053。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特定的实践环境,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并注重人才的专业化与实用性;同时,学校也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机制和专业设置,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培训与就业、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的“
双赢”。
一、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产品国际化与企业员工职业化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企业对中高级技术员工的需求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较以往有着更高的要求。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制订和实施校企合作的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的试点范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国家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内的八项要求。因此,校企合作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创新、促进教学体系机制改革、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和努力方向。
二、“双轨制”运行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20余年历史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拥有员工1700余名,产品覆盖国内外主要汽车品牌,年销售额13亿元。2010年以来与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合作之初,双方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双轨制”的运行模式。一是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岗位培训,也就是将企业员工送入课堂,强化专业理论学习,以提升岗位的胜任力为主线的培训模式。合作双方采取了请老师进企业,将员工送进课堂的方式,加强专业化技能知识的理论提升,员工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定制选拔专业学生,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学校开设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教育培养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使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能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通过“双轨制”合作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共为企业培训员工300余人次,其中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中级以上技术员工占到40%以上。为企业定制培养具有中高级操作技能资格学生75名,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即充实到了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上,并且较快地融入到企业中,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由此可见,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为企业定制培养合格毕业生的单向合作,而且是企业依靠学校的教育资源的双向合作的运行机制。同时,在多年合作过程中,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不断深化,政府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在引导校企合作中给予了政策和培训资金的大力支持,形成了社会、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校企合作模式有效运行的意义
1.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校企合作使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改变了过去理论学习与实习教学脱节,学生毕业进入企业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的弊端;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在教学方式上的互动,将培养方式改变为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在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2.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和学生就业
校企合作的重要一环,就是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课时,强化了实践内容的针对性,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加贴近于企业所需。通过实践,也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为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而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稳定开展。
3.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升级
企业的进步靠的是不断的科技创新。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在学校向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方面赢得了可靠保障,增强了企业实力,而且为企业技术创新、消化和吸收高新技术成果,打下了坚实的智力基础和人力保障,有力地助推了企业的升级发展和创新创造。
四、校企业合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校企合作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过程中也充满了各种问题与矛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理论学习与实践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未能较好地与岗位对接,如何把学生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深讲透,让学生学得进、记得牢,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2.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目前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論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等模块的课程设置中,如何设计各专业课程体系、实训教学课程结构,如何将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到企业实习项目中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法定保障是一大难题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完备的法律保障措施。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出现的劳动纠纷、工伤以及所创造出的价值是否可以取得合理的劳动报酬等问题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个别企业利用校企合作之名,取得廉价劳动之做法如何以法定的形式给予约束等问题,也需要国家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并切实抓好法规文件的执行,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4.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存在问题
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行为、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培育等仍是学校和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应规范学生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确保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五、对校企合作未来发展方向的几点设想
1.更加注重专业化培养方式
校企互动要更加紧密有效,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既可以到学校授课,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走进企业给企业员工做培训,使师资力量实现互补,促进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运行机制的实施。
2.坚持育人为本,把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学科,渗透到教学、实习和企业实践的各个环节。
3.加大校企合作经费投入
校企合作经费要纳入到政府、企业、学校常规预算中去,保障适度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为提升校企合作能力和水平助力。
4.学校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导入等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给予企业支持和帮助,不断探索新的合作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轨制 良性循环 师资互补
课 题:该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立项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2012/07/053。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特定的实践环境,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并注重人才的专业化与实用性;同时,学校也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机制和专业设置,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培训与就业、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的“
双赢”。
一、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产品国际化与企业员工职业化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企业对中高级技术员工的需求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较以往有着更高的要求。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制订和实施校企合作的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的试点范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国家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内的八项要求。因此,校企合作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创新、促进教学体系机制改革、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和努力方向。
二、“双轨制”运行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20余年历史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拥有员工1700余名,产品覆盖国内外主要汽车品牌,年销售额13亿元。2010年以来与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合作之初,双方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双轨制”的运行模式。一是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岗位培训,也就是将企业员工送入课堂,强化专业理论学习,以提升岗位的胜任力为主线的培训模式。合作双方采取了请老师进企业,将员工送进课堂的方式,加强专业化技能知识的理论提升,员工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定制选拔专业学生,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学校开设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教育培养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使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能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通过“双轨制”合作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共为企业培训员工300余人次,其中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中级以上技术员工占到40%以上。为企业定制培养具有中高级操作技能资格学生75名,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即充实到了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上,并且较快地融入到企业中,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由此可见,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为企业定制培养合格毕业生的单向合作,而且是企业依靠学校的教育资源的双向合作的运行机制。同时,在多年合作过程中,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不断深化,政府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在引导校企合作中给予了政策和培训资金的大力支持,形成了社会、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校企合作模式有效运行的意义
1.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校企合作使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改变了过去理论学习与实习教学脱节,学生毕业进入企业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的弊端;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在教学方式上的互动,将培养方式改变为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在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2.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和学生就业
校企合作的重要一环,就是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课时,强化了实践内容的针对性,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加贴近于企业所需。通过实践,也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为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而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稳定开展。
3.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升级
企业的进步靠的是不断的科技创新。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在学校向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方面赢得了可靠保障,增强了企业实力,而且为企业技术创新、消化和吸收高新技术成果,打下了坚实的智力基础和人力保障,有力地助推了企业的升级发展和创新创造。
四、校企业合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校企合作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过程中也充满了各种问题与矛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理论学习与实践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未能较好地与岗位对接,如何把学生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深讲透,让学生学得进、记得牢,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2.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目前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論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等模块的课程设置中,如何设计各专业课程体系、实训教学课程结构,如何将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到企业实习项目中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法定保障是一大难题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完备的法律保障措施。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出现的劳动纠纷、工伤以及所创造出的价值是否可以取得合理的劳动报酬等问题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个别企业利用校企合作之名,取得廉价劳动之做法如何以法定的形式给予约束等问题,也需要国家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并切实抓好法规文件的执行,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4.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存在问题
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行为、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培育等仍是学校和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应规范学生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确保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五、对校企合作未来发展方向的几点设想
1.更加注重专业化培养方式
校企互动要更加紧密有效,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既可以到学校授课,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走进企业给企业员工做培训,使师资力量实现互补,促进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运行机制的实施。
2.坚持育人为本,把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学科,渗透到教学、实习和企业实践的各个环节。
3.加大校企合作经费投入
校企合作经费要纳入到政府、企业、学校常规预算中去,保障适度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为提升校企合作能力和水平助力。
4.学校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导入等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给予企业支持和帮助,不断探索新的合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