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叙事 真实的人性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盘是一位创作路子宽阔的作家,既有富于现代主义色彩的力作,也有传统现实主义手法的佳篇。他具有左右开弓和打组合拳的出色能力。
  新时期以来,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学习和借鉴使中国文学出现了崭新的景观,涌现了不少让中国读者耳目一新的作品。但这其中也有弊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食洋不化、水土不服和夹生饭的现象,只有不多的作家能够真正融会贯通,穿越自如。光盘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英雄水雷》(漓江出版社2014年12月版)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英雄水雷》是一部荒诞风格的小说,人物与故事都被置放于一个荒诞的背景之中。小说安排了两位主人公:因烤红薯引起森林火灾却被当作救火英雄而备受荣宠的水皮,真正的救火英雄却被当作骗子而遭遇悲惨的雷加武。两位主人公之所以命运错置、荣辱颠倒,是因为他们身处的时空的荒诞。水皮被自己引起的火灾烧伤并逃离现场,却被人们错认为抢救了国家重要物资的救火英雄,医院专门召开紧急会议全力救治,并指派专职护士悉心照顾。地区领导专程看望,并在全地区开展向救火英雄学习的活动。接着是学校邀请作英雄事迹报告,地区钢铁厂招工,《救火英雄水皮的故事》在写作小组加班加点的工作下迅速出版并举行隆重的发行仪式,护士阳晓莉和地区副专员的女儿、工农兵大学生李姝则不屈不挠地向他表达爱情。尽管水皮一再申明自己不是英雄,甚至坦承自己是纵火犯,但人们认为他是被火烧伤了大脑,反而对他更加同情和呵护。雷加武本来是真正的救火英雄,但因为种种不巧而没能被官方发现和认定。民间中医刘华佗为给雷加武疗伤,去山上采药坠崖而死。雷加武的妹妹被刘华佗的儿子刘杏霖逼婚,婚后备受折磨。雷加武救火被烧坏的双膝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导致双腿残疾。社会上视雷加武为骗子,家人视他为给家庭和亲人带来屈辱和不幸的不肖子。一次次为了证明身份的上访,一次次的希望落空和更加沉重的身心打击。
  与西方荒诞小说的主题有所不同,光盘的小说《英雄水雷》并无社会批判的寓意,尽管作品所揭示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荒诞性。小说故事最初发生的时间是1978年。那个岁月的中国,刚走出“文革”的噩梦,某些“文革”的思维,包括英雄崇拜情结,仍深刻地烙印在国人的心中。人们仍然思维单纯,仍然容易思想动员。这种社会的心理结构,形成了《英雄水雷》主人公的环境,成为小说的荒诞背景。但在现实中,这种荒诞只是作为一种因素而存在,或者说只是作为一种小说家所意识和把握的逻辑,而不是已经发展为一种普遍的事实。因此,《英雄水雷》并无潜在的社会批判主题。同时,光盘在小说中对英雄和英雄主义仍是一种致敬的态度,并无颠覆和批判的意图。
  事实上,《英雄水雷》是一部向内转的小说,是一部哲理小说或心理学小说。它描写的是人对良心、对真正的尊严的追求和坚持。它展现的是人的精神高度是怎样树立起来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美好的人性是如何实现的。人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无论如何定义,人性都是和动物性相对峙的。良心和尊严,只是属于人性,是人性所必须具备的东西,是完美的人性的基本元素。良心,简单地说就是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是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感和个人自律。人性的尊严,则是指精神的尊贵庄严,这种尊贵庄严与人的身份地位无关。良心需要召唤,否则它会昏睡和迷失。一个人拥有良心,才会拥有真正的尊严。当水皮逃离自己引发的火灾的现场的时候,他的良心是昏睡和迷失的,此时的他也毫无尊严可言。但从他否认自己是英雄,而坦承自己是纵火者的那一刻起,良心在他的身上觉醒,使他拥有无比的尊严。为了追求和坚持自己的良心,追求和坚持自己不说谎的尊严,被荣誉和美女簇拥的水皮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比身处逆境更为严峻。因为一个人在这样的喜剧性氛围中比在艰难困苦中更容易被软化、被同化、被消化,从而掉入人性的陷阱和深渊。然而,作者笔下的水皮良心觉醒后就不再有丝毫的彷徨,他竭力抗拒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荣誉,抗拒本来不属于自己的爱情。相对于强加于自己头上的英雄称号,他宁愿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平常地甚至是卑微地活着,为此他千方百计放弃优待和特权,选择最艰苦和危险的炉前工工种并兢兢业业地工作,全心全意地向人们虚构出来的自己的英雄事迹学习,并因抢救同事丧失一条腿而成为真正的英雄。为了拒绝李姝的爱情,他甚至不惜泼盐酸毁容自残。在与虚伪、谎言和浮华的搏击中,水皮成为一个伤痕累累的怪物,甚至在外表上已经失去了人的模样,但他却修炼成了一颗强大而又柔软的良心,筑起了灵魂和精神的高地,内心的高贵和尊严使他的人性闪烁着无比美丽的光辉。
  雷加武这一人物的性格在深层的意义上和水皮是同构的,尽管他们的遭遇截然相反。如果说雷加武起初一心想证明自己的救火英雄身份,还存在着某种谋求这一身份所可能带来的好处的话,那么在经历了周围人包括家人的怀疑、嘲讽和打击之后,他对证明身份的执着已经不再有任何的形而下的企求,而是出于对尊严的捍卫。雷加武对尊严不屈不挠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追求和捍卫,与水皮是可以一比的。雷加武在和水皮相遇,并得到水皮对自己的身份确认后,即对来自官方和社会的承认彻底断念。在内心里,他已经获得了尊严,为此可以永远心安,死而无憾了。英雄雷加武的死,是默默无闻的死,又是悲壮的、震撼人心的死。雷加武和水皮这两个主人公的塑造,他们的命运和际遇,他们的挣扎和奋斗,揭示出这部小说的深刻内涵。
  《英雄水雷》还呈现了作者光盘在小说艺术方面的圆熟气象。小说将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叙事进行了融洽地处理。作品的先锋气质和中国本土的审美传统能够圆融地糅合,它一方面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营造出荒诞的时空,另一方面紧紧地抓住故事和人物这两个小说的关键元素。小说在故事层面和人物塑造上保持着好看和有趣。这部以荒诞的形式虚构的小说,着眼和关切的却是中国当下现实的道德危机和困境。但它严肃的道德主题的展开和实现,伴随的是小说艺术的生气饱满和天趣盎然。
  (石一宁,《民族文学》杂志)
其他文献
主持人季进: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主办的刊物《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自1984年创刊以来,每年出版春秋两卷,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和邓腾克(Kirk Alexander Denton)先后担任主编。该刊在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的前沿论述和理论建构,勾勒出19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
期刊
电视剧《琅琊榜》在开播之初,其卖点还是“朝堂权谋、巅峰之作”,借着“男版《甄嬛传》”的标签宣传造势;然而收官之际,宣传已经变成“赤子之心、情义千秋”,俨然要与《甄嬛传》划清界限。同样是现象级作品,当《甄嬛传》在《人民日报》“比坏斗狠”的批评下无力招架,只能辩称自己的主题是反封建时,《琅琊榜》却获得了官方媒体的肯定:中央台访问主创并表扬国剧扬名海外①、新华网发表评论探讨“麒麟才子”选贤任能。《琅琊榜
期刊
主持人邵燕君:作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琅琊榜》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而在于网络“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合流。自2015年9月中旬热播以来,《琅琊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皆大欢喜”,不但老少咸宜、男女通吃、“萌向国际”,更受到主流官方和网络粉丝的共同认同,甚至引发以新华网为代表的官媒和“腐女同人圈”从不同向度的借题发挥。通过这部作品的“破壁之旅”,很多暗藏的冰山浮出水面:为什么
期刊
在广西北流这个小城,活跃着一个“漆”诗歌群体,包括吉小吉、朱山坡、谢夷珊、陈琦、琬琦、伍迁、陈前总、方为等诗人,他们的口号是:“在我们的目光中/漆即是诗/我们无法为生活镀金/但可以给生活上漆。”“漆”诗群形成了北流诗坛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所办诗刊《漆》被誉为“中国诗坛黑皮书”。70后的诗人吉小吉(笔名虫儿)是“漆”诗群的中坚力量之一,他试图用自己的诗作,触摸生命的灵魂。  吉小吉的诗歌内容具有关注生
期刊
电视剧《琅琊榜》播出后,主创团队一再申明这是一部“男人戏”①。然而在朝斗、武侠、战争等看似“男人戏”的表壳包裹下,却藏着一颗“女性向”的内核——小说《琅琊榜》出身于“女性向”网站(最初连载于晋江原创网,后转到起点女频)②;身兼原著作者与电视剧编剧双重身份的海宴也是一位女性;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彰显了一种“女性本位”的心理趋向。在《琅琊榜》中,“大历史叙述”是通过男性的“情义千秋”实现的。一方面,海
期刊
将臧棣划归到“知识分子写作”阵营,现在看来,有些过于简单了。不管他认同还是反对这一标签,如今仍纠缠于这样的问题,早已没有意义,而我们唯一需要弄清楚的是,臧棣为何这些年对“纯诗”情有独钟?不少诗人都在变化,包括当年那些被称为“知识分子写作”的诗人,像肖开愚、西川、王家新等都有不同的选择,或者向现实靠拢,或者向神秘转型,或者投入日常经验,唯有臧棣一如既往地在自己的“协会”和“丛书”中坚持不懈地走到现在
期刊
时间:2015年12月23日下午  地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室  主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南方文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持:陈晓明、张燕玲  嘉宾:谢冕、洪子诚、曹文轩、孙郁、程光炜  作者代表:李敬泽、陈晓明、孟繁华、戴锦华、施战军、臧棣、贺桂梅、李云雷、丛治辰、邵燕君、杨庆祥、金理、黄平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
期刊
当我们的任务是识别一部(纯)文学著作时,不论是戏剧和叙事,即文史传统可以提供一系列标准投入使用。其中有些是多层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的,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也许最明显的但不是寻找最微不足道的特点是一个直观的无可争辩的开始。  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论断,刘勰也有类似观点。  在情节坐实之前,不管背景阴谋多么精彩诱人,后台的情节多么复杂精细,大幕终于拉起,即从故事的第一句、第一段、第一页,它的唯一有说服力
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早期名称是“新文学”,它与旧文学的明显区别,除了胡适、周作人、陈独秀等对其内容所做的判断标准外(如言之有物、人的文学、贵族的文学等),在形式上它的主要标志是白话,所以旧文学的形式如诗词歌赋等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自然也就不进入“新文学”史。这个传统延续很久,近年才稍有改变。完全以文学形式判断文学的新旧,内含了一个自设的矛盾,即旧形式无论表达了何种先进时代精神,都不进入新文学史,而新形
期刊
在当代华文文学界的作家谱系中,黄碧云无疑是特质十分清晰的一位。其语言的高辨识度以及早年文学立场的独特鲜明,为其赢得“扬眉女子”的美称。然而,晚近作品《微喜重行》的出版,成为黄氏创作的新的转折点,外界对这位作家的认知维度也由此而发生了改变。  《微喜重行》以“微喜”为女性叙事人,以“你”与“我”为基本人称,在叙述形式上构成了两位主人公的对话关系。作者本人称其“不是独白”,更似“一纸祭文”①。一对兄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