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饮食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中国饮食小康指数为73.1分,比上一年度的72.6分提高0.5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的饮食结构会更趋合理;而政府对食品监管体系的日趋完善,也让百姓的饮食越来越安全。
“专项整治”无疑是整个2007年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关键词。
这一年,政府成为了主角。
一场中国特色的“专项整治”
2007 年 7 月 27 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质量工作会议,这是时隔七年之后召开的一次会议。
一个月之后,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这是一次负有特殊使命的行动。此前,一些国家和媒体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大肆炒作,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当然,这首先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在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问题,这是事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一次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特别是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量大面广,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45万家,其中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有35万家,占总数的78.7% ;证照不全的有22万家,占总数的49.8% ;无证无照的17万家,占总数的36.6%。一些食品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这是专项整治之前,官方公布的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
在经过全国范围内四个月的地毯式整治之后,宣布“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专项整治确定的八项任务、20个工作目标及12个100%的量化指标总体上全部实现”。
《小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的整治期间,超过九成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
然而,除却整治期间,从长期的政府常规监管来看,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您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有效吗?”31.7 %的人认为很有效果或比较有效果,38.9%的人认为一般,还有29.4% 的人认为效果不大。当然,这个结果相比前一年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在前一年的同样调查中,83%的受访者对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表示不满意。
从国家监督抽查来看,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7.9%,2007年上半年达85.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尽管如此,超过90%的老百姓还是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
事实上,在完成专项整治行动的总结中,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也强调了下一步长效机制的建设,要求建立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以及监管网络,实现全过程监管。
一位接受《小康》采访的地方主管官员坦言,仅靠某一次的专项整治是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的,这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要维持专项整治期间的成果,还必须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还让老百姓吃不安全食品,实在说不过去。”这位政府官员说。
这显然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过去一年,您对您所在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吗?” 49.7 %的人表示一般,27.8 %的人表示满意,还有22.5%的人表示不太满意。
物价水平提上日程
“过去一年,您所在地区食品的整体价格水平是否让人满意?”《小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90%的人认为整体价格水平过高,其中尤以肉类食品价格上涨为甚。
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本年度人们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以宁夏为例,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760.7元,同比增加315.8元,增长12.9%,恩格尔系数为35.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51.6%;但猪肉、牛肉、羊肉、鲜蛋、鲜瓜果的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在2.9~13.9%之间,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另一方面,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城乡居民生活普遍产生影响,特别是影响到低收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仍以宁夏为例,2007年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城镇居民人均多支出331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19.7%,增加的收入中有近两成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低收入居民人均多支出173.9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44.4%,也就是说低收入家庭增加的收入中有四成多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食品供应方面,调查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食品供应很充足或比较充足,与上年度基本一样。在食品供应种类上,也有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种类比较丰富或很丰富。另外,从2007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情况来看,食品销售相当活跃,粮油类销售额增长37.0%,肉禽蛋类增长40.5%,均高于其他类商品。
《小康》调查发现,外出就餐的人们也普遍感觉到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接受《小康》采访的老字号晋阳饭庄总经理卢文海承认,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升,饭庄的菜价也在上升,尽管事实上菜品价格的上升幅度远不如现实中物价上涨的幅度。“饭庄在去年圣诞节期间调了一次价,比上一年度同期提升10%左右的价格。”他估计,以目前物价上涨的趋势看,今年还将会有一次调价,而且这次的价格上涨幅度可能在15%-20%左右。“涨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卢文海说。
79.7 % 的受访者表示,因为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在外的就餐。
饮食结构存健康隐患
《小康》还针对“不同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否影响到了您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查,回答“有一定影响”的人数占30.8%,回答“影响比较大”的人数占26.1%,回答“影响很大”的人数占31.2%,回答“没有影响”的人数仅占11.9%。说明本年度食品价格上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居民的饮食结构。
根据《小康》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人们在饮食结构上的安排稍有不足,很注意膳食安排和比较注意膳食安排的人在80%左右,这个比例低于上一年的90%,但仍明显高于2005年的70%和2006年的75%。选择吃保健类营养品的人与去年差不多,比例在56%左右。但显然,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健康影响更为重大。有将近8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平时会阅读饮食健康方面的报刊杂志或书籍。而近年来,在很多报刊杂志中,有关健康饮食部分的内容也明显增加。除却物价上涨对饮食结构的影响,人们在健康饮食方面的整体认识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
官方在这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引导。2008年初,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为十年来首次更新,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保持健康,对今后我国居民饮食营养结构会起到积极影响。
在新的平衡膳食宝塔中,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在卫生部所做的一个前期调查表明,慢性病是引起中国居民因病死亡的原因之一。而在最常见的三个诱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膳食是其中一个因素。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今后会更合理、更严格地平衡膳食。
总体看来,过去一年,政府在提高人们饮食水平领域作出了相当的努力。随着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监管力度的加大,人们的饮食安全指数将得以提高,而政府在健康饮食方面的积极引导,也将使人们的饮食结构更趋合理。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在肉、糖等重要商品方面的储备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2008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长陈德铭指出,稳定物价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保证市场供应,特别是保障粮油肉等重要商品的供给,应为头等大事。
(感谢国家统计局吕庆吉吉博士提供智力支持)
“专项整治”无疑是整个2007年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关键词。
这一年,政府成为了主角。
一场中国特色的“专项整治”
2007 年 7 月 27 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质量工作会议,这是时隔七年之后召开的一次会议。
一个月之后,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这是一次负有特殊使命的行动。此前,一些国家和媒体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大肆炒作,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当然,这首先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在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问题,这是事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一次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特别是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量大面广,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45万家,其中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有35万家,占总数的78.7% ;证照不全的有22万家,占总数的49.8% ;无证无照的17万家,占总数的36.6%。一些食品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这是专项整治之前,官方公布的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
在经过全国范围内四个月的地毯式整治之后,宣布“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专项整治确定的八项任务、20个工作目标及12个100%的量化指标总体上全部实现”。
《小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的整治期间,超过九成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
然而,除却整治期间,从长期的政府常规监管来看,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您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有效吗?”31.7 %的人认为很有效果或比较有效果,38.9%的人认为一般,还有29.4% 的人认为效果不大。当然,这个结果相比前一年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在前一年的同样调查中,83%的受访者对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表示不满意。
从国家监督抽查来看,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7.9%,2007年上半年达85.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尽管如此,超过90%的老百姓还是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
事实上,在完成专项整治行动的总结中,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也强调了下一步长效机制的建设,要求建立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以及监管网络,实现全过程监管。
一位接受《小康》采访的地方主管官员坦言,仅靠某一次的专项整治是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的,这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要维持专项整治期间的成果,还必须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还让老百姓吃不安全食品,实在说不过去。”这位政府官员说。
这显然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过去一年,您对您所在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吗?” 49.7 %的人表示一般,27.8 %的人表示满意,还有22.5%的人表示不太满意。
物价水平提上日程
“过去一年,您所在地区食品的整体价格水平是否让人满意?”《小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90%的人认为整体价格水平过高,其中尤以肉类食品价格上涨为甚。
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本年度人们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以宁夏为例,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760.7元,同比增加315.8元,增长12.9%,恩格尔系数为35.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51.6%;但猪肉、牛肉、羊肉、鲜蛋、鲜瓜果的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在2.9~13.9%之间,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另一方面,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城乡居民生活普遍产生影响,特别是影响到低收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仍以宁夏为例,2007年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城镇居民人均多支出331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19.7%,增加的收入中有近两成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低收入居民人均多支出173.9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44.4%,也就是说低收入家庭增加的收入中有四成多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食品供应方面,调查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食品供应很充足或比较充足,与上年度基本一样。在食品供应种类上,也有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种类比较丰富或很丰富。另外,从2007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情况来看,食品销售相当活跃,粮油类销售额增长37.0%,肉禽蛋类增长40.5%,均高于其他类商品。
《小康》调查发现,外出就餐的人们也普遍感觉到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接受《小康》采访的老字号晋阳饭庄总经理卢文海承认,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升,饭庄的菜价也在上升,尽管事实上菜品价格的上升幅度远不如现实中物价上涨的幅度。“饭庄在去年圣诞节期间调了一次价,比上一年度同期提升10%左右的价格。”他估计,以目前物价上涨的趋势看,今年还将会有一次调价,而且这次的价格上涨幅度可能在15%-20%左右。“涨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卢文海说。
79.7 % 的受访者表示,因为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在外的就餐。
饮食结构存健康隐患
《小康》还针对“不同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否影响到了您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查,回答“有一定影响”的人数占30.8%,回答“影响比较大”的人数占26.1%,回答“影响很大”的人数占31.2%,回答“没有影响”的人数仅占11.9%。说明本年度食品价格上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居民的饮食结构。
根据《小康》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人们在饮食结构上的安排稍有不足,很注意膳食安排和比较注意膳食安排的人在80%左右,这个比例低于上一年的90%,但仍明显高于2005年的70%和2006年的75%。选择吃保健类营养品的人与去年差不多,比例在56%左右。但显然,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健康影响更为重大。有将近8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平时会阅读饮食健康方面的报刊杂志或书籍。而近年来,在很多报刊杂志中,有关健康饮食部分的内容也明显增加。除却物价上涨对饮食结构的影响,人们在健康饮食方面的整体认识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
官方在这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引导。2008年初,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为十年来首次更新,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保持健康,对今后我国居民饮食营养结构会起到积极影响。
在新的平衡膳食宝塔中,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在卫生部所做的一个前期调查表明,慢性病是引起中国居民因病死亡的原因之一。而在最常见的三个诱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膳食是其中一个因素。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今后会更合理、更严格地平衡膳食。
总体看来,过去一年,政府在提高人们饮食水平领域作出了相当的努力。随着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监管力度的加大,人们的饮食安全指数将得以提高,而政府在健康饮食方面的积极引导,也将使人们的饮食结构更趋合理。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在肉、糖等重要商品方面的储备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2008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长陈德铭指出,稳定物价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保证市场供应,特别是保障粮油肉等重要商品的供给,应为头等大事。
(感谢国家统计局吕庆吉吉博士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