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文是一种修辞手段,有积极的修辞效果,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语言现象的考察,我们注意到回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回文的修辞效用显示得更加充分,形式和内容更加完美和谐。其次,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由于表达的需要,回文句式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产生了一种不是回文、胜似回文的修辞方式,以满足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需要。
【关键词】回文;修辞格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现在流行的语法书中,大都将某些词字反复出现的句子释为“回文”。例如:1.时代需要科学,科学需要人才。2.谁热爱人民,人民就热爱谁。3.边干边学,边学边干。4.在调整中前进,在前进中调整。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欠妥。
首先,“回文”不是“顶真”。所谓顶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而把话连续说出去的句子。它的修辞特点是词语间的联系紧密,结构层次分明,意思环环相扣。例1就是顶真。其次,“回文”也不是“回环”。回环是利用语句穿梭一样循环往复的形式增强表达效果的辞格。例2、例3、例4三句实际上属于回环。更有甚者,一些语法书中竟将词字的反复重复也纳入了回文之列,这实在是对千百年来古老的辞格形式——“回文”的曲解。
实际上,回文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或为了强调句意,或表示双关而采取往复回读句子的辞格。表面看,回文刻意追求文字次序形式上的回绕。实则不然,好的回文在内容上也须追索“双喇叭立体声”的表达效果,在同一句话中要蕴叠着作者的多重感受和含意。当然,回文,顾名思义,其特定的规律还在于形式上能够往复回读;在音韵上要有曲折环绕的音乐美。
据了解,世界上许多种语言文字都有回文现象。其辉煌以汉语为最。先以英语为例析之,英语属拼音文字,其“回文”特色如下:
一、单词本身自成回文
以单词为单位,往复拼读,其字母次序相同。例如:
甲组:level(水平仪)madam(夫人) dewed(弄湿)refer(送交)
乙组:fmeet(相逢)rrioor(荒野) teem(富饶)room(屋子)leek(韭葱)rbad(笨拙的) keel(平底船)dab(轻触)
我们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到,英语回文词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意回文词(见甲组),是指正读、回文都只表示一个意思的回文词;二是双意回文词(见乙组),是指正读、回读时有两种意思的回文词。俄语回文词中也以前类见多。如:kak(如何),OHO(它),OKO(眼)等。
二、英语句子回文的特点表现在字母的排列顺序上
因是拼音文字,故英语回文必须通过字母才能表现。其中有两种形式:一是拘词回文句。这种回文正读、回读,其形式一模一样,无须拆乱单词,组成新词。如:拿破仑被放逐到地中海的“Elba”岛时所说的一句回文:Ablewas I ere I saw Elba。
句子正读、回读都是以“able”开头。意为“在我看到阿尔巴岛之前,曾拥有过强大的军事实力。”
三、是肢解单词回文句
这种回文句,往复虽字母排列顺序一样,但不拘一词。回读时,单词的次序在不变的基础上可将原词分开,组成同正读时一样形式的单词,但回读的次序完全依赖于正读的形式。如:Madam,I’mAdam(夫人,我是亚当)(圣经)此句回读时无须考虑大写字母“A”,而从“m”处断开词形,才能拼读成同正读时一样的句子。绝大多数回文句的字母都是单数。一般都是以中间一字母为主,其他字母向两边展开。
Maa mood baby doom a yam?(不懂事的婴儿能品出山药的滋味吗?)
Tenanimals I slam in net.(我一网捕捉了十个小动物。)Mais as selfless as I am.(妈妈和我一样无私。)
当然,也有偶数字母的回文句。如:Neverodd or even.(得意淡然,失意夷然。)英语回文往复回读的时候,不受大小字母或其他缩写形式的限制。如:Docnote,I dissentoA fast never prevents a fatness.I died on cod.(大夫,你瞧,我不同意这种建议。我忌口鳕鱼。还照样这样胖。)
英语回文还有许多特点,篇幅有限,从略。
四、汉语言文化光辉灿烂,其中回文更是夺目的瑰宝
(一)种类繁多,运用广泛
汉语回文有回文词(语言、气力、五十、电费、满仓肥猪……),回文成语、词组(秀水青山、和气平心、惺惺惜惺惺……);回文句(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回文格言谚语(城为人邦人,墙为土邦土;大胆常高识,宏声则盛气,明者众任,昏者独任……);回文联语(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以及回文诗词等等。甚至还有回文地名。如:西安(陕西)、安西(甘肃)、封开(广东)、开封(河南)、北海(广西)、海北(青海)。等等……并且在口语中也不乏运用。如“有没?”“没有!”,“好不?”“不好”等等……
(二)汉语回文比之英语回文有着质的区别
英语回文往复一意,而汉语回文不仅往复意思不同,而且即使在相同的情况下,也起着强调的作用。如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揭露蒋介石政府腐败生活时所说的一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汉语回文既便于往复时形式和形式、内容和内容的对照,又辩证地揭示了一件事物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江山如画”一词。往复回读时可产生两个强烈的效果:既鲜明地揭示了“江山”与“画”的对立统一,又从词的往复两面开发了两个美点。正读时使我们看到自然的胜境,体会到艺术的意趣;回读时逼真的艺术又使人联想到自然。为此,似乎使我们感受到艺术与自然之间常常会产生一种循环联想的有趣现象。正因为回文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所以能广泛地应用在造句的各方面,尤其诗词方面。如:明朝的纳兰性德曾填许多回文词,现举《菩萨蛮》一词为证:
雾窗寒对遥天暮,
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剪一丝红,红丝一剪风。
该回文词将多种情感叠摞在一起,把多种意境交织在一起;意境中动态的描写达到纵横交错、往复交替的效果;时间上,得到充分延伸;空间上,得到无限扩展。比之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所收到的艺术效果是殊途同归。
历代的风骚墨客、仁人志士都曾写出过许多美妙的回文诗词。其中有句对回文、扇对回文、组对回文等等。现选例一些,以供欣赏。
苏轼所填《菩萨蛮》一词: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广东高州县观上古寺的壁上所题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幽林古寺孤明月,日落观山四望回。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蓬开。
回文的种类还很多,作品更多。篇幅有限,不便赘笔。仅就以上所观,可见“回文”一斑。由此可以说:在一定的条件、语言环境中,词句是能够颠倒运用的,并以此收到奇异的效果。这种独特的辞格形式才能被称之为“回文”。
当然,当代人也常会借这种修辞格式做一些文字游戏,或语言游戏。例如,2015年18期《故事会》中幽默式《啼笑皆非的当代婚恋“回文”》一文:
未结婚的(往下念)
男:太好了!我期待的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女:我可以反悔吗?男:不!你甚至想都别想。女:你爱我吗?男:当然。女:你会背叛我吗?男:不会。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女:你可以吻我一下吗?男:当然,绝对不是一下。女:你有可能打我吗?男:永远不可能。女:我能相信你吗?
已结婚的(往上念)
笔者认为,这也是“回文”这一修辞格式的发展现象。语言是有生命的,其修辞格式也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我们不妨称其为“句子回文”。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回文;修辞格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现在流行的语法书中,大都将某些词字反复出现的句子释为“回文”。例如:1.时代需要科学,科学需要人才。2.谁热爱人民,人民就热爱谁。3.边干边学,边学边干。4.在调整中前进,在前进中调整。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欠妥。
首先,“回文”不是“顶真”。所谓顶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而把话连续说出去的句子。它的修辞特点是词语间的联系紧密,结构层次分明,意思环环相扣。例1就是顶真。其次,“回文”也不是“回环”。回环是利用语句穿梭一样循环往复的形式增强表达效果的辞格。例2、例3、例4三句实际上属于回环。更有甚者,一些语法书中竟将词字的反复重复也纳入了回文之列,这实在是对千百年来古老的辞格形式——“回文”的曲解。
实际上,回文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或为了强调句意,或表示双关而采取往复回读句子的辞格。表面看,回文刻意追求文字次序形式上的回绕。实则不然,好的回文在内容上也须追索“双喇叭立体声”的表达效果,在同一句话中要蕴叠着作者的多重感受和含意。当然,回文,顾名思义,其特定的规律还在于形式上能够往复回读;在音韵上要有曲折环绕的音乐美。
据了解,世界上许多种语言文字都有回文现象。其辉煌以汉语为最。先以英语为例析之,英语属拼音文字,其“回文”特色如下:
一、单词本身自成回文
以单词为单位,往复拼读,其字母次序相同。例如:
甲组:level(水平仪)madam(夫人) dewed(弄湿)refer(送交)
乙组:fmeet(相逢)rrioor(荒野) teem(富饶)room(屋子)leek(韭葱)rbad(笨拙的) keel(平底船)dab(轻触)
我们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到,英语回文词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意回文词(见甲组),是指正读、回文都只表示一个意思的回文词;二是双意回文词(见乙组),是指正读、回读时有两种意思的回文词。俄语回文词中也以前类见多。如:kak(如何),OHO(它),OKO(眼)等。
二、英语句子回文的特点表现在字母的排列顺序上
因是拼音文字,故英语回文必须通过字母才能表现。其中有两种形式:一是拘词回文句。这种回文正读、回读,其形式一模一样,无须拆乱单词,组成新词。如:拿破仑被放逐到地中海的“Elba”岛时所说的一句回文:Ablewas I ere I saw Elba。
句子正读、回读都是以“able”开头。意为“在我看到阿尔巴岛之前,曾拥有过强大的军事实力。”
三、是肢解单词回文句
这种回文句,往复虽字母排列顺序一样,但不拘一词。回读时,单词的次序在不变的基础上可将原词分开,组成同正读时一样形式的单词,但回读的次序完全依赖于正读的形式。如:Madam,I’mAdam(夫人,我是亚当)(圣经)此句回读时无须考虑大写字母“A”,而从“m”处断开词形,才能拼读成同正读时一样的句子。绝大多数回文句的字母都是单数。一般都是以中间一字母为主,其他字母向两边展开。
Maa mood baby doom a yam?(不懂事的婴儿能品出山药的滋味吗?)
Tenanimals I slam in net.(我一网捕捉了十个小动物。)Mais as selfless as I am.(妈妈和我一样无私。)
当然,也有偶数字母的回文句。如:Neverodd or even.(得意淡然,失意夷然。)英语回文往复回读的时候,不受大小字母或其他缩写形式的限制。如:Docnote,I dissentoA fast never prevents a fatness.I died on cod.(大夫,你瞧,我不同意这种建议。我忌口鳕鱼。还照样这样胖。)
英语回文还有许多特点,篇幅有限,从略。
四、汉语言文化光辉灿烂,其中回文更是夺目的瑰宝
(一)种类繁多,运用广泛
汉语回文有回文词(语言、气力、五十、电费、满仓肥猪……),回文成语、词组(秀水青山、和气平心、惺惺惜惺惺……);回文句(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回文格言谚语(城为人邦人,墙为土邦土;大胆常高识,宏声则盛气,明者众任,昏者独任……);回文联语(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以及回文诗词等等。甚至还有回文地名。如:西安(陕西)、安西(甘肃)、封开(广东)、开封(河南)、北海(广西)、海北(青海)。等等……并且在口语中也不乏运用。如“有没?”“没有!”,“好不?”“不好”等等……
(二)汉语回文比之英语回文有着质的区别
英语回文往复一意,而汉语回文不仅往复意思不同,而且即使在相同的情况下,也起着强调的作用。如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揭露蒋介石政府腐败生活时所说的一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汉语回文既便于往复时形式和形式、内容和内容的对照,又辩证地揭示了一件事物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江山如画”一词。往复回读时可产生两个强烈的效果:既鲜明地揭示了“江山”与“画”的对立统一,又从词的往复两面开发了两个美点。正读时使我们看到自然的胜境,体会到艺术的意趣;回读时逼真的艺术又使人联想到自然。为此,似乎使我们感受到艺术与自然之间常常会产生一种循环联想的有趣现象。正因为回文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所以能广泛地应用在造句的各方面,尤其诗词方面。如:明朝的纳兰性德曾填许多回文词,现举《菩萨蛮》一词为证:
雾窗寒对遥天暮,
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剪一丝红,红丝一剪风。
该回文词将多种情感叠摞在一起,把多种意境交织在一起;意境中动态的描写达到纵横交错、往复交替的效果;时间上,得到充分延伸;空间上,得到无限扩展。比之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所收到的艺术效果是殊途同归。
历代的风骚墨客、仁人志士都曾写出过许多美妙的回文诗词。其中有句对回文、扇对回文、组对回文等等。现选例一些,以供欣赏。
苏轼所填《菩萨蛮》一词: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广东高州县观上古寺的壁上所题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幽林古寺孤明月,日落观山四望回。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蓬开。
回文的种类还很多,作品更多。篇幅有限,不便赘笔。仅就以上所观,可见“回文”一斑。由此可以说:在一定的条件、语言环境中,词句是能够颠倒运用的,并以此收到奇异的效果。这种独特的辞格形式才能被称之为“回文”。
当然,当代人也常会借这种修辞格式做一些文字游戏,或语言游戏。例如,2015年18期《故事会》中幽默式《啼笑皆非的当代婚恋“回文”》一文:
未结婚的(往下念)
男:太好了!我期待的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女:我可以反悔吗?男:不!你甚至想都别想。女:你爱我吗?男:当然。女:你会背叛我吗?男:不会。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女:你可以吻我一下吗?男:当然,绝对不是一下。女:你有可能打我吗?男:永远不可能。女:我能相信你吗?
已结婚的(往上念)
笔者认为,这也是“回文”这一修辞格式的发展现象。语言是有生命的,其修辞格式也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我们不妨称其为“句子回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