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教给学生的物理知识对许多学生来说,在其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可能派不上什么用场,但如果我们能够注重科学思想方法内容的挖掘,并把它与我们所传授的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传输的系统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在比较中求迁移、求创新的思维策略,从而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使其受益终年。可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心理水平与知识水平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重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上课听课容易,下去完成作业、答卷困难。因此发出“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物理难学”的感慨。分析这些现象的实质,主要是学生没有把物理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没有概念化、条理化、系统化,没有搞清楚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理解其概念的内涵,理解定理、定律,达到提高物理科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在物理概念、定律、定理的引进分析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课本中的物理定义、定律、定理,都是对物理知识的高度概括,言简意赅,文字表达准确精炼,但内涵丰富,因此在定义、定理,定律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其内涵。使隐含在其中的物理知识显露出来,并将其清晰化、条理化。其次,在物理图像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作用。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图像,它们能直观地反映出物理知识和规律,但图像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只有完全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才可以熟练地应用,图像物理意义的理解是图像教学的关键。第三,在物理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物理知识有很多公式,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说“公式太多,常记错,即使当时记住,过后又很容易忘记”。因此在物理公式教学中,将公式与物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理解内容进而理解公式,不让学生死记硬背。
二、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所学的各门功课是相互关联的,与高中物理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之一是语文,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语文基本功,不会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描述物理概念、规律和展示清楚物理过程,从而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影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和描述,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物理概念,明确物理规律的基本思路,帮助学生理清物理规律的思路,并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述清楚。
三、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情境能力的培养
物理解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过程,物理公式就是各相关物理量在数量关系方面的经验性的总结。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外倾性表现是解题时死套公式、闭门造车,其根源在于不会展示物理情境。从而在解稍难一些的物理题时,思维混乱,甚至会在头脑中出现一片空白的现象,陷入困境。事实上,许多物理公式是条件公式,离开了条件,公式就失去了效力。我们之所以要强调物理过程的分析,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清晰地把一个复杂的物理情境用一系列彼此独立而又有联系的单一物理情境展示出来,就是为了把一个综合题分解为一个个简单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各种情境中的物理条件充分地曝光,从而降低了运用物理规律的难度。可见,物理教学中,只要展示清楚物理情境,强制学生形成条件化了的知识,就能使学生在再次面临这些条件时,能迅速、准确地提取有关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联想能力与迁移能力
学生有了初步的建模能力还不够,教学中还得强化学生的模型意识,提高模型的联想能力和迁移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物理模型是具备跳跃能力的根本保证。事实上,考试中只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每个问题都按步就班地去分析一番,答题时间就不够了,只有帮助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的、典型的物理模型前提下培养学生对模型的联想能力和迁移能力,考试时才能思如泉涌、成竹在胸。那么,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模型联想能力与迁移能力呢?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几条体会:
1、抓住模型的结构特点,合理联想,活跃解题思路;
2、挖掘模型中隐含的相关知识,把握特征,强化应变能力;
3、紧扣模型的物理本质,抓住关键,活化知识结构;
4、理清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合理取舍,揭露知识背景;
5、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巧用类比,触发顿悟性联想。
五、通过物理过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有些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从能力方面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程序。以解决物理习题为例,高中阶段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就是用“分析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向已知条件逆推的过程。用分析法分析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解题思路,而且还可以起到思路的自我提醒作用,从而避免解题中的盲目性,为顺利解题提供保证。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当然,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重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上课听课容易,下去完成作业、答卷困难。因此发出“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物理难学”的感慨。分析这些现象的实质,主要是学生没有把物理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没有概念化、条理化、系统化,没有搞清楚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理解其概念的内涵,理解定理、定律,达到提高物理科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在物理概念、定律、定理的引进分析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课本中的物理定义、定律、定理,都是对物理知识的高度概括,言简意赅,文字表达准确精炼,但内涵丰富,因此在定义、定理,定律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其内涵。使隐含在其中的物理知识显露出来,并将其清晰化、条理化。其次,在物理图像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作用。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图像,它们能直观地反映出物理知识和规律,但图像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只有完全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才可以熟练地应用,图像物理意义的理解是图像教学的关键。第三,在物理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物理知识有很多公式,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说“公式太多,常记错,即使当时记住,过后又很容易忘记”。因此在物理公式教学中,将公式与物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理解内容进而理解公式,不让学生死记硬背。
二、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所学的各门功课是相互关联的,与高中物理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之一是语文,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语文基本功,不会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描述物理概念、规律和展示清楚物理过程,从而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影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和描述,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物理概念,明确物理规律的基本思路,帮助学生理清物理规律的思路,并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述清楚。
三、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情境能力的培养
物理解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过程,物理公式就是各相关物理量在数量关系方面的经验性的总结。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外倾性表现是解题时死套公式、闭门造车,其根源在于不会展示物理情境。从而在解稍难一些的物理题时,思维混乱,甚至会在头脑中出现一片空白的现象,陷入困境。事实上,许多物理公式是条件公式,离开了条件,公式就失去了效力。我们之所以要强调物理过程的分析,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清晰地把一个复杂的物理情境用一系列彼此独立而又有联系的单一物理情境展示出来,就是为了把一个综合题分解为一个个简单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各种情境中的物理条件充分地曝光,从而降低了运用物理规律的难度。可见,物理教学中,只要展示清楚物理情境,强制学生形成条件化了的知识,就能使学生在再次面临这些条件时,能迅速、准确地提取有关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联想能力与迁移能力
学生有了初步的建模能力还不够,教学中还得强化学生的模型意识,提高模型的联想能力和迁移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物理模型是具备跳跃能力的根本保证。事实上,考试中只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每个问题都按步就班地去分析一番,答题时间就不够了,只有帮助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的、典型的物理模型前提下培养学生对模型的联想能力和迁移能力,考试时才能思如泉涌、成竹在胸。那么,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模型联想能力与迁移能力呢?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几条体会:
1、抓住模型的结构特点,合理联想,活跃解题思路;
2、挖掘模型中隐含的相关知识,把握特征,强化应变能力;
3、紧扣模型的物理本质,抓住关键,活化知识结构;
4、理清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合理取舍,揭露知识背景;
5、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巧用类比,触发顿悟性联想。
五、通过物理过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有些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从能力方面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程序。以解决物理习题为例,高中阶段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就是用“分析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向已知条件逆推的过程。用分析法分析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解题思路,而且还可以起到思路的自我提醒作用,从而避免解题中的盲目性,为顺利解题提供保证。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当然,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