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高考:天下无不可去之处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l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无数次希冀过,在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校园里能有一个位置属于我。而等到我真正进入这座学术殿堂学习时,那些伏笔灯下的日子已渐渐化作历久弥新的记忆。高中于我而言,曾经是“铁马冰河”。
  我是个偏科的文科生,从小在语文的世界里顺风顺水,却在理科的高山上难以前进。“木桶效应”在高二的下半学期愈发明显,每一次周测、月考对我而言,都是一种煎熬。刷再多的题,抄再多的公式都无法缩小我与数学尖子生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时,离高考只剩一年多的时间。
  高二的暑假,我没有获得参加“清北夏令营”的资格,却因为参加某作文比赛的决赛而来到北京。在此之前,我已经去过人大了,可是却没能好好目睹它的真容。趁此机会,我走过东门前的那块刻着“实事求是”的石头,路过恢宏的人文楼,穿过古朴的百家廊,坐在汇贤食府里品尝各个菜系的美味,也在世纪馆前的操场上挥洒过汗水。
  走在人大的校园里,我有一丝惆怅,我对我的未来感到迷茫。如果不能在高考交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那我这些年来的奋笔疾书又有何意义?
  回到学校后,我在书桌上贴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不仅因为它是人大的校训,也因为我自己暗暗下了決心:我要用我的努力踏踏实实地走进人大的校门。
  高三的日子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暗流涌动。面对不见起色的数学成绩,我在第一轮复习时买了一本大笔记本,开始老老实实地抄写公式,苦练基础题,整理错题。晚自习下课后回到家,我还会翻开厚厚的《5年高考3年模拟》,写到深夜一点再合眼睡去。第二天早晨六点,我睡眼惺忪地按下闹钟,匆匆吃完早饭后赶到学校背书。日子在时政的纸张里流过,在历史课本里流过,在英语笔记里流过,在语文诗词的字里行间流过。进入高三前,有位师姐曾对我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真正到了高三,迎面遇上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我才意识到高三的煎熬是机遇,也是命运的馈赠。
  我的数学成绩渐渐赶上了班级的平均分,语文成绩也基本稳坐在全班前列,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可是一模的成绩平平,二模、三模接连失利,巨大的压力和所剩无几的时间令我恐慌,明明到了将上战场的时候,局势却仍旧风雨飘摇。
  与此同时,班里常常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每个同学都在咬牙坚持做最后的冲刺,而我却在此时遇上了瓶颈,焦虑常常使我彻夜难眠。
  到了五月时,我突然想通了,给未来最好的礼物就是把心思奉献给当下。我在书桌上的“实事求是”旁又写下了八个字。我常听别人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把两个字改了一下,便成了“但积跬步,莫问前程”。一味地担心未来,只会让自己更加摇摆不定,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紧张中,而我只要尽力,保持最好的状态就可以无愧于己。
  其实,最好的状态就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就这样,我度过了高三最后的时光。高考那天,我平静地坐在考场里,写完了高中阶段最后的答卷,给我过去的求学光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现在,我真正踏进了人大这所学府,圆了我高中时的梦。回顾高中那段“铁马冰河”的岁月时,我想,其实去哪里并不重要,当高考与十八岁要出门远行的心思撞到一起时,孰轻孰重真的不重要了,那份蜕变与成熟才是真正重要的。
  最好的心态莫过于“天下无不可去之处”,愿与诸君共勉。
其他文献
在我与家长一起工作的经验中,孩子玩电子产品问题被提到的频率是最高的。不久前,有位家长向我诉说了她的烦恼:“我家孩子之前用手机、平板还比较节制的,我们的约束也比较有效。但是自从疫情期间开始上网课以后,他就开始和手机形影不离了,我们很担心他,这样下去会损伤视力、影响学习、接触不良信息,甚至上网成瘾。我尝试过去管理他,但是几乎每次都不欢而散、效果不佳。如果强制收掉他的手机,他就和我们闹情绪。高中生学习这
期刊
坐在大学图书馆里,恍然如梦,高考的画面又从我的脑海中浮现。备考复习的那段日子,真的是异常艰辛,这种感觉,我只能用“咬紧牙关的灵魂”一点点地挨过来形容,但是再回首,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高一就是一个纯粹的学渣,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写。高一的第一次月考,我数学考了了分,化学只对一道选择题,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惨不忍睹。当时数学老师拿着成绩单过来问我是不是答题卡填错了,我尴尬地告诉老师是我不会写。数学老师用
期刊
三年前,喜迎着九月的凉风,我欢呼雀跃着奔向大学这座令人向往的青春殿堂。大学之所以令人心动,除了可以在校内接触各种活动和比赛,还有就是变成小大人的我们可以以很多方式迈出走入社会的第一步。而在这些方式之中,兼职,无疑是很多大学生的选择。  那时候的我也一样,想要打破十几年以来被父母庇护在双臂中的“舒适圈”,走进早晚要融入的社会中“试试水”。尽管身边有不少人劝我说大学应该是学习知识、提升自己能力的地方,
期刊
2021年高考进度条已经快到二分之一了,距离2021年6月志愿填报还有7个月左右的时间,你了解各种高校招生的形式了吗?除了6月7日开始的普通高考,还有10种左右的高校招生形式,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会,我们不妨都了解一下。  9~10月  关键词 招飞  从9月开始,各地招飞简章会陆续公布,我们可以通过“阳光高考网”“海军招飞网”“空军招飞网”以及民航招飞院校官网查询招飞简章,了解招飞情况。  (一
期刊
心萌去意  似乎大部分考研党都有一个不太满意的高考成绩,我也不例外。  我高中读的是文科,对人文历史一直有浓厚的兴趣,高考前也想过要去一所名校读人文社科类专业,但高考的分数并不理想,心态完全崩塌后就索性填了个离家近的“211”,选择了比较热门的商科专业。本科母校虽然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但也有比较大的缺憾,一言以蔽之,既没有那种商业精英“高大上”的感觉,也没有博雅教育的人文氛围,连想象中的大学青年
期刊
@今夜枪杀罗曼蒂克一:疫情期间,为了让别人以为我还能吃到螺蛳粉,我就上淘宝搜螺蛳粉店偷了几张“买家秀”发朋友圈。过了几分钟,朋友问我这图哪里来的,还说这是他之前拍的,淘宝号也是他的。我没回他,默默地删了那条朋友圈。  @别忘了喝酒:在路边摊吃馄饨,所坐的桌子上放着个红茶瓶子,我以为是醋,就倒了一点,但尝了一点后感觉不够酸,于是又倒了一点,还是不够酸,又倒,再倒……发现怎么都不酸,就大喊,老板,你的
期刊
地理高考试题往往以地理热点为背景(素材)创设情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挖掘地理热点所包含和隐藏的地理知识,对接课标和考纲,贴近生产、生活,用地理视角命制地理试题,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是考查考生对地理热点的背诵和呈现能力。笔者选取几个地理热点,对接高考,给大家提供一些方法,提升大家分析和应对高考的能力,让大家在高考中赢得高分。  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聚焦热点】  2019年12月
期刊
没学过汉语,就不会知道“红尘”是怎样的纷纷攘攘难舍断,“断肠”是怎样的相思,“江南”是怎样的烟雨朦胧,“明月”又是怎样的一种乡愁,“天涯”究竟有多遥远。  语文是中国人的母语学科。汉语,穿过历史的长河,穿过我们的记忆,嵌入每个人的灵魂,成为我们的表达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情感。  对热爱文学与写作的学生来说,中国语言文学类无疑是首选的专业类。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
期刊
高考,一个神圣而又令人敬畏的词语,它既承载了万千学子的大学梦想,又承载了万千父母的殷切希望,更承担了国家选拔人才的重任。于我而言,它不仅是我大学梦想的起点,更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农家的孩子,炽热的心  我来自农村,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条件落后的乡镇学校读书。中考后,当我收到市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带着梦想与家人的期望,我来到市里读高中。爱表现的我刚入
期刊
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以下简称“立信”)这样一所以“立信”为本的学校里,讲诚信是每一位学子的必修课。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中,立信在滚滚红尘里,独守着一份属于她的宁静。  这里有风光无限  立信位于“魔都”上海——千万学子心心念念的城市,这里的霓虹灯繁华又绚丽,凸显着东方明珠的辉煌;外滩上的洋房精致又华丽,吸引着来来往往行人的目光。  走入立信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学术气息,路边则是飘着香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