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表皮艺术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xi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设计作品以其创新的表皮形式为人们所熟知,他们通过对材料的颠覆性使用和对传统编织技艺的现代化演绎,从材料、建构入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编织”表皮。通过分析建筑实例,揭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编织”表皮在注重表达美学的同时又兼顾建筑室内的物理性能和结构受力。
  关键词:编织;美学;物理性能;结构受力
  一、“编织”概述
  (一)编织的概念
  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技巧,是将线性材料进行交叉排布组织的活动[1]。编织最初源于人们在不断实践中所形成的“绳结”思维,而编织应用于建筑表皮时,却又是人类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自然选择的结果。森佩尔认为,建构缘起于编织,而绳结是人类最早的建构手段。
  (二)现代建筑的编织形式
  1.网状法
  (1)平面网状法:其特点为网状曲率为零,构成的网格状单元平面多样化。
  (2)曲面网状法:网状单元曲率不为零,构成的网格状单元为四边形、三角形、单元图案等,但四边形居多。
  (3)网状折叠法:是平面网状法、曲面网状法的延伸拓展,折叠网面之间形成的褶皱与突变对比,打破了传统的观察视角,使建筑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张力。网状折叠法的表皮特征为连续性、不规则性、异质性。折叠平面单元多以三角形、四边形出现。
  2.线状法
  (1)经线法:主要以经线方向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手法,以纵向构件排列构成主要纹理,横向水平构件多是起到连接或支撑纵向构件作用,强调纵向的肌理和韵律,弱化横向线条感。
  (2)纬线法:主要以纬线方向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手法,以横向构件排列构成主要纹理,纵向水平构件多是起到连接或支撑横向构件作用,强调横向的肌理和韵律,弱化纵向线条感。
  二、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编织”表皮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师中,不乏对“编织”表皮的探索,赖特曾把自己比喻成“织工”,他认为墙体是由砌块“编织”而成的,整体现浇的混凝土建筑很难成为令人信服的建构形式,因为它不宜表现构件间的交接关系,他创造了“织理性砌块”体系。马里奥·博塔具有许多砖砌作品,这些不同砖材间的重复叠加、错缝拼接都延续了编织的理念[2]。与赖特、博塔相比,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编织”表皮材料更加多元,手法更加多样,更加注重材料的本质和建构。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编织”表皮的材料有石头、金属、玻璃;手法有平面网状法、纬线法、曲面网状法;“编织”表皮有的能改善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有的能承担结构受力。他们会根据建筑所在环境和自己想要的建筑效果来选定运用哪种材料,然后,根据材料的特性创新地运用适宜的技术手段来激发材料的潜能。因此,他们的“编织”表皮不仅符合美学要求,还兼具物理性能、结构受力等方面的要求。
  三、“编织”表皮兼顾美学与室内物理环境
  在“编织”表皮的早期探索中,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趋向于运用当地材料,就地取材,试图通过运用与环境相适应的材料来达到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在确定材料和与之相适应的编织手法的同时,他们还考虑到了室内环境的改善问题。因此,他们的“编织”表皮不仅美观,更具实用功能。
  (一)多明莱斯葡萄酒厂
  多明莱斯葡萄酒厂是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编织”表皮的早期作品。由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纳帕山谷有很大的昼夜温差,需注意建筑的保温性能,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以当地盛产的玄武岩作为建筑表面的蓄热材料。由于当地的玄武岩体积较小,无法直接用于建筑表皮,他们针对这一特点,采用了平面网状的编织手法,将玄武岩装到一个0.5m×0.5m×3.6m的金属笼子中,编织出了形状规则而且尺寸较大的砌块。然后,把这种砌块挂在建筑内部的钢结构架子上,成为建筑的表皮。在填充石材时,他们将较小的石材放在底部以防响尾蛇进入,依次往上填充体积逐渐增大的石材(图1)。这层“编织”表皮充分考虑了建筑内部的光、风、热等物理性能,上部分的石缝中能渗透进光线和风,玄武岩表皮作为蓄热材料,在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晚上把热量释放出来,减少了昼夜的温差,利于葡萄酒的保存(图2)。
  (二)沃尔夫信号楼
  在沃尔夫信号楼的设计中,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运用了纬线法的编织手法,将宽20cm的铜条像叠瓦片一样在立面上编织起来,将信号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内胆整个罩住。在内胆开窗的地方,铜皮翻折起来,做成百叶的样子(图3)。这层“编织”表皮满足了正常的通风、采光,同时,隐蔽了建筑的开窗与分层,从而隐没了尺度感,使其与周边的铁轨、火车更加协调。这层“编织”表皮还具有类似“法拉第屏障”的构造处理,考虑了建筑内部的电的性能,保障了内部电子系统的独立安全工作。
  四、“编织”表皮兼顾美学与结构
  在“编织”表皮的后期设计中,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喜欢用金属材料来形成编织的效果,这或许是因为金属材料更容易与现代高科技配合,达到大空间的要求。此时,在兼顾美观、室内物理性能的同时,他们还尝试将结构模糊化,使“编织”表皮承担一定的结构受力,成为一种结构表皮。如果说早期他们的“编织”表皮还依附于结构,那么之后他们的“编织”表皮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独立,自成体系。
  (一)东京Prada旗舰店
  在日本东京Prada旗舰店的设计中,赫尔佐格与德梅隆采用了曲面网状的编织手法,用钢材建造了一个由数以百计的菱形玻璃框“格构”形成的幕墙,菱形格中镶嵌着凹进或凸出的玻璃。整个建筑仿佛穿上了一件网眼背心,凹凸的玻璃改善了建筑室内的光环境。这种网状法设计不仅具有美感,也兼顾了结构作用。金属网格成为整个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弱化了传统意义的建筑构件(如柱、梁、框等),菱形的框架结构嵌入透明玻璃支撑起整个建筑,既是结构的需要,又构成了建筑的外皮,承担着统摄全局的作用。根据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菱形网格结构表皮也可以有效地增强高层的抗震抗风荷载能力(图4)。
  (二)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在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设计中,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具有结构性能的“编织”表皮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由于要求体育馆有可开启的顶盖,这就使建筑必须有两条平行梁作为顶盖导轨。考虑到圆形的体量与导轨之间的美学矛盾,赫尔佐格与德梅隆采取了将导轨编织进交错的结构中的策略(图5)。这个看似无序的复杂网格实则遵循着严谨的结构逻辑,建筑是由一圈规则的门式钢架编织成的网格状结构,再将钢条编织于结构之中,形成了犹如鸟巢般的效果。
  “编织”的结构表皮配上透明膜,形成了建筑的外表皮和结构,使建筑内部形成了大空间。建筑表面的缝隙有利于室内通风和采光,有利于改善室内物理环境。在造型上,线结构的交织虚化了建筑的体量,形成了表皮网格的疏密变化、创造了戏剧性的建筑形象。
  五、结语
  赫尔佐格曾经说过:“我个人被服装和纺织品所深深吸引。我母亲是一个裁缝,身边总是围绕着纺织品原料,我被它们所吸引[3]。”或许这就是有些人觉得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作品具有时装艺术性的原因。他们吸收了编织作为时装设计手法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他们采用适宜此时此地的建筑材料,通过现代的创新的编织手法建造出令人为之震撼的“编织”表皮。
  他们的“编织”表皮并不肤浅,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美学上的要求;他们的“编织”表皮具有结构逻辑,能改善建筑室内的物理性能,能承担结构受力。
  参考文献:
  [1]马进,杨靖.当代建筑构造的建构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田野,栗德祥.织造[J].世界建筑,2005,(08):89-93.
  [3]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大师系列: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格哈德·马克.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季莉莉,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建筑学建筑设计。
其他文献
作者单位:  山東工艺美术学院
期刊
摘 要:通过对鞍山大孤山铁矿矿山及周边区域分析,总结了其对周边区域环境的影响,并结合设计方案提出了鞍山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鞍山矿山区域;生态修复;景观再生  [本文系“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鞍山矿山区域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研究,立项编号:2017lslktqn-008。]  一、概念方案基础资料  (一)区域自
期刊
作者单位:  湖南師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期刊
作者简介:  高继军,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艺术研究。  王杨子,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雕塑。  林志榮,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
期刊
摘 要:特色小镇作为由浙江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受到了国家高层的重视和肯定,被认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特色小镇;浙江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河南特色小镇建设研究——基于特色文化资源视角”(项目批准号:172400410258)、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文化资源产业化视域下的河
期刊
作者简介:  柴婧(1985-),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品简介:  作品一:《一字诗》系列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由汉字组成的精短词句往往能够呈现出厚重深刻的文化内涵。作品借用《千字文》中描述自然规律的诗句进行创作,对汉字结构进行重组创新,探索如何將汉字及其承载的信息在视觉表现上进一步精炼,增强人们对汉字内涵的感知力。  作品二:《CHINA》
期刊
摘 要:公共艺术布局在城市之中,表达着该城市的独特品性,与城市融为一体;在观赏之余兼具实用功能,精致独到的设计保证了其艺术品质;当大众热情地享用其服务型性能时必定会为其艺术美感所折服,从而接受艺术的洗礼与熏陶;美好的精神体验将人与城市紧紧地连在一起。公共艺术使得艺术、人与城市三者之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良性互动,这就是其作为当代艺术的时代特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艺术;人;城市;时代特性  艺术发展
期刊
作者简介:  高汕,1994年11月出生,就读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会展与空間环境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作品名称:“视而不见”字体设计。
期刊
摘 要:情感化设计的提出对于帮助“老字号”品牌形象开发出多种维度的、情感丰富的视觉设计元素,勾勒出消费者强有力的情感联结有着重大意义。论文从国内外“老字号”品牌形象现状出发,结合当下品牌形象情感化设计的必然趋势,有针对性地对邵阳“宝隆和米粉”的品牌形象进行了情感化设计分析与研究,为“老字号”品牌形象的重塑与再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老字号;情感化;品牌形象重构研究  [本文
期刊
摘 要: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管理制度在城市化进程中衍生的产物。从郑州市城中村的规划布局和建筑现状出发,针对城中村建筑场所火灾隐患成因及其特点,剖析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提出了改善其消防安全环境的措施。对提高城中村抵御火灾的能力,改善消防安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中村;消防安全;建筑场所;整治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发展规模扩大,人口居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