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勇敢的事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215076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直升机从海拔4000多米、距离珠峰5公里的南坡营地起飞。1986年出生的吉林姑娘于音,在重达30公斤的翼装服里套进了登山羽绒服和加厚卫衣,以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窗外的色彩随着高度的攀升一层层过渡,先是树的绿,再是山和更高的山的灰,接着是深灰色勾边的雪山的白。
  8844米。经过15分钟的爬升,飞机达到平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飞行员告诉于音可以准备跳舱。深吸一口气,舒展了一下臃肿的身体,于音走到舱门处。10秒后,她径直跳下。
  翼装飞行,可以使人类张开翅膀,接近鸟类飞翔的状态。这项运动由跳伞衍生而来,是世界六大高危极限运动之首。
  于音是全世界第一个翼装飞向珠穆朗玛峰的女性,也是第一个做这件事情的中国人。每次翼装飞行,于音都感觉特别爽:“就感觉,我在驾驶自己的身体。”

2


  2017年11月3日早上9点,于音从直升机上一跃而下。喜马拉雅山区10点左右会开始上云,上云时总伴随着风,有风就没办法跳伞。于音必须抓紧时间起跳。
  跳出飞机,于音背着氧气筒、降落伞包、备用伞包的身体,开始小幅度地转动。两秒之后,于音凭着感觉摆正了自己的身体。随后,她张开双臂,双翼随之打开。翼装模拟蝙蝠翅膀,在周身缝制大量气囊,形成飞行的升力。于音开始驾驶自己的身体,眼底连成片的白色山脉不断往后退,她像一只大鸟,向着珠峰滑翔。



  向珠峰飞去的过程里,“珠峰就那么静静看着,像一位女神一样,你来、你走,都和她没有关系”。一刹那,于音感觉“特别平静”。
  “我的生活,对我个人而言,很平淡。你们看到的是我要挑战人类极限,我看到的是去一个人特别少的地方,特别平静地做一件能让自己感到平静的事情。”
  翼装飞向珠峰,是于音30岁那年许下的愿望,当时她已经跳过8年伞,接触翼装飞行也有6年了。
  2016年夏天,正是日子过得舒服的时候。当时于音在美国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部门经理,一周只上4天半的班,每年工作11个月,拿13个月的薪水,她还刚刚帮公司做完针对竞争对手的并购案。那段时间里,于音一个人住在芝加哥的公寓里,每天过得逍遥自在,却能一眼看到30年以后的生活。她犹豫了一年多,要不要辞职去专职跳伞。
  直到6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正在办公室上班的于音突然觉得窗外的阳光特别好:“这种天,坐在这儿,不是浪费吗?”跳伞基地刚好每天中午12点开门,于音没请假就去了。
  “那天天气太好了,既不冷也不热,阳光既不刺眼也不弱。那天芝加哥的湖,那个蓝啊。”于音讲起那个下午,“老板给我发短信,我没回。跳完伞,我在那儿想第二天怎么解释。编不出来,那算了,干脆不干了,省得编了。”
  辞职后,于音发现自己还没到30岁——她的生日在9月。“哇,太好了。我还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做的这个决定,没有把这种无聊的生活带入下一个阶段。”决定把跳伞作为事业后,在珠峰、南极和北极翼装飞行成了她的目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女性做过这件事。我就是想证明,我们女孩儿也可以翼装飞行,也可以挑战极限。”

3


  在空中飞行53秒后,在离地1158米处,于音打开降落伞。因为山间乱流,原本平展的降落伞有些往里收,于音开始往下掉。山间乱流是喜马拉雅山区非常不适合跳伞的原因之一:正如所有机场都建在特别空旷的地方,跳伞也要在空旷的场地着陆;而喜马拉雅山区地形复杂,可能有10层不同的风,而且温差特别大,上下温度层的气流在对冲的时候可能出现下旋。
  离地只有两三百米了,伞还是没有完全张开。停机坪上等待她降落的人都吓傻了——如果开备用伞,先要把主伞扔掉,而这个高度,没等打开备用伞,人就已经到地面了。
  在刚产生翼装飞向珠峰的想法时,于音就四处碰壁。最开始,技术团队的项目总工程师曾严肃地问于音:“你确定要这样做吗?”总工程師的担心是有原因的:现有的极其有限的经验数据都出自男性,而男女身体结构不同,这意味着于音在训练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是的!”于音回答。
  伞往里收的时候,于音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默默祈祷。
  所幸,伞抖了抖又展开了。在空中飞行10分钟后,于音在飞机出发的停机坪上着陆。那一刻,她只说了一句:“累死我了。”
  翼装飞向珠峰3天后,于音在珠峰脚下埋下了一张自己和前男友的照片。两个人同窗6年,相恋6年,都喜欢摇滚乐。照片里,他们穿着海魂衫,系着红领巾,约定要步入婚姻的殿堂。
  可是真的到双方家长催他们结婚的时候,于音退缩了——她从小就觉得自己可能永远不会结婚。从此两个人渐行渐远。
  “很多人问我,世界上最勇敢的事是什么?我觉得最勇敢的事真的不是翼装飞行,而是结婚。”对于音来说,最可怕的其实是一成不变的生活。
  (孤山夜雨摘自微信公众号“人物”)
其他文献
人总是习惯挑好听的话来听,或是挑自己喜欢的话来听。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这是人的通病。  有一名90多岁的老先生被送到急诊,病人腹痛已经超过3天,但就是固执地不肯就医。直到病人陷入昏迷,家属发现事情不对劲,才赶紧联系救护车将病人送来医院。  病人到院时的状况很差,不仅昏迷不醒,心跳和血压亦呈现休克的症状。急诊医生检查的结果是消化道溃疡穿孔,于是通知了当天值班的我去会诊。看完病人,我做了动手术的决定,
期刊
一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看官,这十四个字,一副对联,看来似乎并无出奇之处,但其中包括了十四部惊天动地的武侠小说——用十四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缀成这副对联。当初在写作这十四部小说之际,作者绝无日后用首字作对联的打算,但竟浑然天成,可谓有趣至极。由此可知,写这十四部小说的人,作这副对联的人,才思是如何之广博。此非别人,金庸是也。  曾向一个外国人介绍金庸,说:“这是一位名作
期刊
一夜暴雨过后,空气中有种湿漉漉的感觉。  早上,我背起书包准备去上学。那一年,我9岁,已经是被散养在街上的孩子。走到县城主街,才发现洪水从西向东急流而下,马路上波涛汹涌,水位几乎齐成年人腰高。街边站着几个像我这样的小孩子,有扛着自行车的成年人正在蹚水过街。  马路对面,洪水那边,就是我的学校。  我站在马路边店铺的台阶上,望着洪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一个穿白衬衣的身影在我身后出现,他不发一语
期刊
关于自拍,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如何观看世界》中提到一个观点,即自拍的前身是自画像,且反映了“一个曾经的贵族消遣活动是如何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视觉文化的”。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书里写道:“自拍是一个剧本,它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自我演绎和内心的情绪。”那些自拍100张最终选定一张,又经过360度无死角修图,最终发在朋友圈、静待人们前来点赞的自拍发烧友,自然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其实画家的自画像也有此
期刊
被书名吸引,买了一本《夏至将至》。  这是白水社出版的散文集,作者永田和宏先生是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权威,同时还是一位和歌诗人。文章围绕他与同为诗人的妻子河野裕子的生活,记录日常点滴。书名取自永田先生知道妻子癌细胞扩散、大限将至时,所写的一首和歌。  过一日  少一日  与你的时间  夏至将至  影像和文字虽有区别,但这首和歌传达的感情和审视时间的方式,让我发现了某种自己想表达的理想形式。散文中还有一
期刊
作家有时和困顿有着不解之缘。1962年,约瑟夫·海勒忧心忡忡地坐在小火岛一幢屋子的平台上,他当时从事撰写广告之类的工作,感到索然无味。他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销量较为稳定,每星期能卖800本到2000本,但这并没有让他赚到很多钱,因为这本书始终没有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海勒要养活妻子和两个孩子。他靠教书补贴家用,在大学创作班开课时他就告诉学生:一个作家即使把他写出来的每个字都发表了,也绝对需
期刊
朝九晚五受到挑战  艾米莉亚·托罗德不久前结束了长达20年的广告公司高级经理人职业生涯。她曾向公司要求每周休假一天陪伴儿子,但老板没有同意。她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提出同样的要求,公司却以出勤制度“约定俗成”为由拒绝了她。“规律出勤是广告业的惯例。”她告诉英国《金融时报》。  “这种惯例很不合理——如果有了新業务,我就要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2点,早上8点又要上班。”工作时间她要工作,下班后和周末她还要将
期刊
树木希林去世的消息传来,并没有令人特别震惊,因为她在《小偷家族》里饰演奶奶初枝时,已经“死”过一次了。拍摄《小偷家族》时,树木希林已经是待死之身:2004年,她患上乳腺癌,之后癌细胞向肠道、副肾、脊髓等处扩散;2013年,她被告知“全身都是癌”,而这一年她拍了3部电影,并凭《我的母亲手记》获得第3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奖。  日本媒体给树木希林的定位是“个性派女演员”,因为她总是逆向而行:当
期刊
我很喜欢法国导演侯麦的电影,因为它们温煦、细腻、真诚,光与影都接近自然,却又很美。还有,他总在赞美人们在爱情、友情,以及一切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的聪慧。  比如“人间四季”系列里的《春》。两个姑娘,一个叫珍妮,一个叫娜塔莎,因为偶然的机遇相识。珍妮是哲学老师,娜塔莎正在为父亲交往的年轻女友烦恼,两个女孩一见投缘,迅速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她们促膝长谈,谈论哲学、艺术和生活细节,也讲述、自剖、反省。这些
期刊
漫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