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创作丰富,其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素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节中逐渐呈现的,以人物的主要特征为重点加以描绘;或者在对比映衬中凸现人物形象特点,或者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中彰显性格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1
  引言:
  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形象刻画是文学创作的中心和灵魂。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性作品,为中国文学宝库增添了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温文尔雅,或足智多谋,或武艺高强……纵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其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技巧来呈现的。
  一、人物形象在情节中呈现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形态各异,往往是依托一定的典型事件来实现对人物的塑造,使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逐渐丰满起来,尤其当人物处于情节的高潮或矛盾冲突点时更能体现其性格。譬如《晏婴传》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来塑造晏子的人物性格。晏婴跋山涉水来出使楚国,楚王却没有以礼相待,轻视他,甚至侮辱他,要晏婴自己钻过狗洞进城。这时故事的情节发展到了高潮。晏婴明白了楚怀王的敌视和侮辱,便说道:“出使狗国才会从狗洞进去,难道我要去见的人是狗王么?”晏婴就这样巧妙地应对了楚王的刁难。在后面的情节发展中,晏婴同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楚王对他的刁难,既赢得了尊重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正是在这一连串的故事情节中,晏婴的人物形象逐渐显现出来,情节愈推进,人物形象愈饱满,最终作品向读者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有勇有谋、不卑不亢的爱国者形象。
  二、人物形象注重突出主要特征
  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人物形象活的灵魂,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一般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凸显、描绘人物的主要特征,譬如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关羽的威武忠勇、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等等。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婴宁》中刻画婴宁形象的时候,也抓住了婴宁“爱笑”的这一主要特点。例如文中写“媪唤宁姑”这一片断:“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女忍笑之,生揖之”,“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笑”在这一片断中可谓出现了好多处,作者并没有详细描述婴宁的外貌特征,而是着重写其笑态,笑着走来,笑着离去,生动地刻画了爽朗、天真的少女形象。
  三、人物形象在对比映衬中得到体现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刻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對比衬托的手法,将正反面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以鲜明地突出真善美,或将两类人物加以对比,衬托出主人公的形象。譬如《史记·李将军列传》写到:“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郡太守将军。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在这里,作者将李广与程不识的带兵作风进行了对比,从侧面衬托了李广带兵宽缓简易的特点,又从士卒的不同反映突出李广令人敬慕的人物形象。
  四、人物形象在个性化语言中得到体现
  老舍说:“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人物的对话或独白可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包括身份地位、品格修养等方面。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作者的深度揣摩后赋予其个性化的语言而实现的。譬如,《红楼梦》第四十回写贾府饮酒行令赋诗时描写了宝钗和刘姥姥不同的语言风格。从宝钗应答的诗句如“双双燕子语梁间”、“水荇牵风翠带长”、“三山半落青天外”等看出她是一个知书达礼、文雅多情的才女;而刘姥姥说的“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等通俗的话中体现了她粗俗爽快的农家妇女的形象。正如小说中刘姥姥说的那样:“我们庄稼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儿。”她们形象的差异正是通过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来,是人物的“本色”说话。
  其次,古典文学作品往往也会通过描写人物前后矛盾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形象,同时也使作品具有讽刺性的效果。如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胡屠户语言的描写。范进中举前向丈人借缠费,却被丈人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结果把范进骂得摸门不着。而在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却改变了态度:“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小说正是通过描写这些前后不一致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胡屠户庸俗势利、凶暴粗鄙的市井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顧玉明.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34.
  [2]蔡正楚.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湖南岳麓出版社,1999:24-31.
其他文献
摘 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朔无疑是文坛上大家关注的焦点。他的小说创作,影视参与以及充满个性的文学评论所形成的“王朔现象”已远远超出了文坛的范围。然而,在当下王朔似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的小说也不似当年如此受读者追捧,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文学产品的多元化对他的小说的冲击;王朔小说创作自我风格的转变等等。  关键词:王朔小说;式微;产品多元化  作者简介:马彩霞(1992-),女,山西运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的手法分析中英咏春诗词的异同,虽然本文研究的两首中英文诗词题材相同,皆以春为题,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诗歌所使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各有特色,风格迥异。  关键词:中英文诗词;咏春;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2  一、引言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的季节,古
摘 要:钟嵘在评价曹植诗歌时赞其“骨气奇高”,本文针对此特点,分析它在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中的具体体现,反映在诗歌情感上的哀怨情愫,以及这一特点所造就的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曹植;建安时代;“骨气奇高”;诗歌  作者简介:陈媛媛(1993.1-),女,汉族,陕西省宁强县人,本科,现在学习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研究方向:文学评论。  [中图分类号]:I
摘 要:厉鹗诗歌以“冷峻孤峭”著称,鲜涉爱情风月。《悼亡姬十二首》不仅在意象和典故的运用上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更以其真挚温情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厉鹗的作品中占据着独特地位。此外,与一般悲痛追怀的悼亡诗相比,组诗在儿女情长的表层之下,又隐喻了压抑厉鹗一生的伦理困境。  关键词:厉鹗;悼亡诗;悼亡姬;伦理困境  作者简介:王倩(1993-),女,汉,江苏徐州人,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方向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