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刺绣织染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出台后,我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呈欣欣向荣之势。作为传统工艺的刺绣织染工艺虽在经受全球化冲击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考验,但在政府加大对刺绣织染行业非遗传承人培训与宣传引导的背景下,刺绣织染行业通过与多种社会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在努力提升产品设计日用化水平的过程中,强化其产品品牌与文创意识。与此同时,在刺绣织染产品拍卖持续升温下,刺绣织染领域的学术体系已初步形成。总之,我国刺绣织染行业的发展虽遭遇困难,但其发展前景仍是广阔的。
  关键词:传统工艺;刺绣织染行业;发展现状
  在积极的政策导向与扶持下,作为传统工艺的刺绣织染行业亦大获其益。在国民经济中高速发展,市场回暖与社会资本缓慢回流的背景下,政府大力开展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等传承发展计划。在政策与资金的扶持下,刺绣织染行业在延续往年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调整,从而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刺绣织染事关人们衣食住行之首项“衣”,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必將在这股传统工艺振兴的浪潮中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纵观当前全国刺绣织染行业,呈现如下特征:
  1 日用化设计水平提升,品牌与文创意识强化
  在政府主持举办的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有不少刺绣织染从业者进入非遗领域,主动寻求与设计师合作创作生活日用时尚品,如手包、围巾等,使设计与刺绣织染工艺相结合,将时尚个性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中。受学术界与社会舆论对培育大国工匠和打造知名品牌的倡导影响,树立品牌意识在刺绣织染行业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刺绣织染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性,将品牌意识和文创意识融入刺绣织染工艺的制作中,可以满足人们对消费升级的需要。同时,一些年轻从业者有意识地为刺绣织染产品注册商标以此保护产品创新成果,为将自己的作品打造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知名品牌的目标而努力。
  许多刺绣印染手艺人以追求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刺绣与织染效果为目标,在工艺上严格遵守全天然古法,不断优化工艺流程以期制作出能满足现代人对刺绣织染的审美手工需求。这些新面貌对刺绣织染工艺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在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上,一批民间刺绣织染企业惊艳亮相,如倡导从衣着开始践行现代生活美学的“衡韵雅序”,重现云锦华光的“金文云锦”,从开发夏布产品到打造“夏布+”平台的“壹秋堂”,以服饰之美诠释民俗之美的“孔雀窝”等,进而形成一股推进传统工艺走入现代生活的力量。与此同时,会上开辟了围绕刺绣织染的“拾遗主题展”和“北欧空间——手工与可持续设计展”,展示了将丝、麻等传统材质与刺绣织染工艺结合并融入当代设计理念。又如,在2017年第三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中,由工美大师吴元新创建的“元新蓝”体现了“环保、健康、家庭与社会和谐”的品牌理念,展示了南通蓝印花布在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普及和教授恢复天然染色知识,倡导天然染色,通过设置DIY蓝染体验课程让观众深入感受印染的乐趣。会上各种植物印染与织造的原创设计品牌层出不穷,涌现出一批高级订制的文创品牌,如“色空植染”“小巷三寻土布纺织”“黎贯宇哈密刺绣”等。特别是“小巷三寻”纺织品牌对土布纺织技艺推陈出新,将现代设计理念植入工艺,手作融入生活,把文化导入品牌。很多刺绣织染品牌在各大展场通过模拟制造“家”的氛围,以最天然、朴实的手工材料,全部手工缝纫,或用蓝色植物保留本色,简约素雅而使心灵深处产生亲近感而对工艺品牌进行全面诠释,传递一种适宜当下社会,反观本心,重建精神家园的品牌精神,这也正是当下刺绣织染业愈发注重设计与品牌意识的缩影。
  2 刺绣织染业与多种社会资源进行优势互补整合
  由于当前交通与网络的便捷,高科技的普及应用,出现全国各个刺绣织染工艺风格同质化问题。因此,重新明晰地域风格,保有工艺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当务之急。刺绣织染行业在改变往年扎堆生产经营的方式,在产业园区聚集的模式上进行多种资源优势整合以使整体行业质量得到提升。例如,通过在刺绣织染工艺集中的地域设立展销场所,集中宣传和推介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刺绣织染产品,将刺绣织染工艺与旅游市场结合,以此推动刺绣织染的工艺生产;在相关博览会上刺绣织染从业者有意识地开辟刺绣织染工艺专区,以此拓宽展销渠道;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刺绣织染工艺大赛与展览,致力于发现人才;从业者与东家、淘宝等商业网站联合设立刺绣织染网络销售平台,帮助推介刺绣织染工艺品。在资金层面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对与刺绣织染相关的特色文化产业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企业融资发展以适当支持,并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些刺绣织染企业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积极寻求与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合作,以此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品牌发展,拓展市场;一些传统刺绣织染聚集较为集中的产业园区则更加注重对文化生态的地域性保护,在工艺制作中自主运用天然绿色环保的材料,改进有污染的工艺流程,以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由于机械与电脑制作的冲击,很多刺绣织染工作室的生产规模与商业收益明显衰减。刺绣织染工艺师需要重新利用社会各种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如个体作坊在经营、传艺、产品等形式上进行有效转型。时下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刺绣织染的工艺品牌,它们改变传统思维,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与市场接轨,与旅游或公司结合,携手山区留守姐妹一同创业传承,将其打造成为地区民族文化的名片。例如,传统工艺贵州站与苏州圆融集团合作,在苏州公共文化空间开启与大众近距离接触的贵州印染工坊。通过现场展现和多种展陈方式与体验蜡染手段结合,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培养大众的审美情趣;又如,开封启动中国汴绣历代名古画刺绣创作工程,标志着刺绣行业名古画再创作的启动。由于汴绣以绣制名古画为主要题材的传统特色,汴绣在题材色彩上受宋代绘画影响,此举将进一步彰显汴绣古朴典雅的审美风范,是有效配合当地政府将开封打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举措。
  3 全球化冲击与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刺绣织染传承带来的考验   目前,我国刺绣织染行业发展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全球化冲击。由于国内人工费用日渐趋高,近年出现从业者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甚至到第三世界国家对当地人进行刺绣织染培训,然后雇佣当地人进行原料加工再返回国内或从业者所在区域的怪象。这些刺绣织染作品被当作从业者所在地域的刺绣织染工艺品进行售卖,如蜀绣、湘绣、苏绣多是由西部偏远地区甚至是越南、朝鲜、老挝等地的绣娘制作完成。这种跨地域与文化的绣品极大地冲击了全国各地的刺绣行业。在一些省市级的博物馆展厅或传承人店铺内会发现一些冒牌刺绣被宣称为当地刺绣销售给消费者,并且这种行为呈愈演愈烈之势。由此可见,当前传承人的趋利意识过于浓厚,刺绣织染传承人的责任心与自觉性有待提高,特别是国家级与省级传承人要勇于承担起刺绣织染工艺的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刺绣织染行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较为突出。例如,对刺绣织染的资助资金大部分都流向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企业与传承人,而对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从业者则资助较少。当前,政府对刺绣织染项目传承人的评级体系应尽量覆盖所有传承人,这样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高校与艺术家亦应参与到少数民族与偏远地区刺绣织染的设计与创意发展中,推动其进行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一些地方文化馆主办的系列非遗手工技艺展布艺展主要以东部地区蓝印花布作为中国传统织染工艺代表,并对其进行全方位展示。这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但却因未能全面地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织染工艺进行展览,未免以偏概全,令人遗憾。
  4 政府加大对刺绣织染行业非遗传承人的培训与宣传引导力度
  目前,政府持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实施,增强传承后劲。例如,很多地方政府成立刺绣织染行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组织面向本工艺的传承人群的培训和交流等活动,为收徒授艺等传统刺绣织染工艺传习活动提供支持,以此鼓励刺绣织染传承人主动学习,调动年轻一代刺绣织染从业者的从业积极性,通过同行间跨行切磋、相互借鉴来提高彼此的技艺水平,促进其再创造能力的提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对有一定传承与生产规模,能促进就业的刺绣织染项目建立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鼓励社会力量介入刺绣织染行业,建设刺绣织染工艺展示、传习场所和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开展传统刺绣织染工艺的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的刺绣织染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些部门和组织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面向社会开展传统刺绣织染技艺的展演、传习、培训等活动。只有对刺绣织染工艺进行有效推广,才能增强社会大众对传统刺绣织染工艺的认同感。
  例如,贵州“黔东南非遗研培计划”成效显著,针对刺绣织染等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人群开展研培工作,推进实施“十百千万”培训工程,目前共完成传统工艺传承人培训21期1193人,传统工艺传习所完成148个项目认定工作,传承人研培计划在该地脱贫攻坚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院校+公司”的带动模式,把传统工艺文化产品转变成公众喜欢的东西,帮助了县内73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全州按照传承人、合作社公司加农户模式,创业295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9500人,传统工艺工作站研发设计产品500多种,预计年产值6.5亿元,传统工艺占GDP比重21.46%,而其中作为当地传统工艺重要代表的刺绣织染发挥了重大作用。
  5 刺繡织染拍卖持续升温与学术体系构建的初步形成
  目前,国内市场中刺绣织染品的收藏与拍卖虽方兴未艾,但无论是上拍数量还是成交价格都不及海外市场,可以说其价值明显被低估。值得关注的是在近年的国内各大拍卖市场上,古代织绣却不断升温,其市场前景更加值得期待。例如,2017巨力秋拍的“丝路锦绣”明清织绘专场,保利的“嘉树堂藏中国古代织绣”专场,2017年东正春拍“卿云斋织绣艺术”等拍卖场都有很好的刺绣织染作品成交记录。
  当下,传统刺绣织染作品更加注重与当代审美相结合,不断进行创新尝试。年轻一代的从业者作品偏重于抽象前卫,注重感官的表达。他们对形状、色彩、质地与创作题材、元素进行解构,在形式上做出整理与再创造。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展示了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的34幅作品,这是苏绣技艺第一次出现在重要国际双年展,而其与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合作的以南宋名画为蓝本所绣制的《骷髅幻戏图》备受关注。一般而言,传统苏绣只会用到5~6种绣法,而该作品包含了50多种几乎失传的绣法。通过重新组合针法,打破传统刺绣习惯,创造出了新的刺绣语言,对刺绣工艺进行了延伸,使其承载起当代艺术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刺绣工艺所蕴含的独特审美精神与审美文化。这几年举办了很多类似的活动,如在江苏苏州以“振兴  联动  产业升级”为主题的2017传统工艺青年论坛和在重庆举办的“传统工艺振兴活动”等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活动。活动期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生代手艺人、品牌经营者、研究者齐聚一堂,会分享很多刺绣织染创业的经验与案例,探寻刺绣织染工艺的未来发展。但这些研讨会并未就以刺绣织染为代表的传统工艺进行深度的学术阐释,对于传统工艺振兴在未来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中如何定位,振兴的工艺水准以何作为价值导向,针对传统工艺的现状如何作出总结未有明确的学术回应。因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在2017年在举办了“中国好手艺展”的同时举办了“好手艺展览的现场对话会”。展览中林霞密切结合生活时尚,以桑蚕为设计灵感的台绣系列服饰、康秀芳等人集体创作的以大型壁画《水月观音》为底稿的粤绣、焦宝林结合工笔重彩绘画语言,丰富扎染语言表现力的系列扎染壁挂等刺绣印染作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6 结语
  当前,整个刺绣、织造、印染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依然是深度调整,局部有所回升,并产生新亮点。《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出台有助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尊重地域文化特点与保护文化多样性特点的前提下促进刺绣织染工艺的发展,通过文化上的自信与全社会掀起的振兴工艺浪潮发挥传统刺绣织染工艺的创造力,实现其应有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有效促进刺绣织染工艺从业者的就业,提高其收入水准,增强工艺所在区域的经济活力,促进整个社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相信未来以刺绣织染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在传承与创新、行业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和从业者收入上都得到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谭谈从1965年发表短篇小说《听到故事之前》开始创作上的起步;以1981年发表中篇小说《山道弯弯》而蜚声文坛。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对100例胸部外伤患者,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运用多种后处理功能如MPR,InSpace,VRT等技术进行肋骨三维
目的本文主要论述残根和残冠的冠核修复治疗,使残根和残冠的治疗达到其最佳效果。根据临床资料了解患牙的桩核分布,总结出残根和残冠的具体冠核修复方法与步骤。方法主要以标
摘 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乐器与我国的历史一样久远,集合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琵琶就是我国传统的乐器之一。琵琶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铿锵有力的演奏效果,使其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但是,如何在音乐演奏当中将琵琶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出来,是每一个琵琶演奏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和相应提高对策进行深度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琵
摘 要:人类从蒙昧时代至今,在漫长的艺术发展历程中,设计的创作似乎是始终贯穿着人类的一种心灵共鸣。在传统的设计中体现着先民的精神和意志,从古老的图腾到现今的艺术设计,传统中包含着设计,设计中包含着传统;我们应从中提炼出一种设计中的传统,深入研究其内涵以及对今后艺术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设计;传统;设计精神及本质  1 设计是什么  设计可能是一种自我发现及探索,或者一种生存需求,或是某种情绪的释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创伤性膈疝的救治结果,对创伤性膈疝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11例痊愈出院,1例因重度颅脑外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