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生存与智慧的传承与结晶。它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贡献与作用,在将来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仍然可以创出耀眼的辉煌。过去,研究者对农业文化遗产
【机 构】
: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文献采辑、研究与利用”(项目代码16ZDA157、156),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外来物种入侵的文化防治策略研究”(黔科合支撑[2018]27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生存与智慧的传承与结晶。它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贡献与作用,在将来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仍然可以创出耀眼的辉煌。过去,研究者对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困难、保护、传承、旅游开发与价值意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特点与历史渊源关注较少。为了弄清黔、桂、湘、渝毗邻地区“糯稻文化圈”的结构特点与历史渊源,文章从历史学的角度,对黔、桂、湘、渝毗邻地区“糯稻文化圈”的结构进行剖析,并追叙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以期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之目的。
其他文献
基于1979-2016年资料分析,本文发现,东亚季风可以分解为春分和夏至两个模态,分别反映的是春夏和秋冬影响我国华南和大陆的环流降水特征。东亚夏季风的季节进程表现为春分模态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nnual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ADMT)and annual daily maximum rainfall(ADMR)was investigated.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fo
作为农业集约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华北地区较高的氮沉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卫星观测的对流层柱浓度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的剖面信息,研究了华北地区氮沉降的空间格
大气活性氮污染及其过量沉降是全球变化重要议题。为研究氮沉降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基于喷淋加氮的控制实验在草地或林下广泛开展。该实验体系假定氮沉降是通过
伊豆-小笠原消减带中双层深震地震带TakashiLidaka等自大约70年前发现深震以来,深震机制一直是个谜,因为一般脆性断裂所需的剪应力在几百公里的深度是不可能达到高值的。目前已提出的深震机制包
很多研究曾指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与东亚冬季风存在显著的统计关系;且当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处于正位相时,ENSO与东亚冬季风的统计关系不再显著。本文从动力学的
近年来,露天生物质燃烧对我国东北重霾污染影响显著。本文综合利用MODIS C6火点产品以及下垫面类型产品,结合GFAS火点排放清单数据,定量研究了2003–2017年东北的火点演变特
关于河流与人群关系的讨论是一个引起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结合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考察探析清水江流域存续的一种独特祖坟空间布局——“散葬”现
有利于强霾污染形成的大气扩散条件的未来预估对政府制定污染减排政策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气候模式集合试验研究了有利于强霾污染形成的大气扩散条件在RCP8.5排
本文首次使用太原温室气体观测站2016–2018年大气CO2,PM2.5,PM1.0浓度等观测数据,分析了城市地区大气CO2浓度的月,日分布特征,周末效应,霾日与非霾日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