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三角一体化的三个阶段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梳理出这样一条主线:区域一体化发展是资源要素配置需求不断升级的必然结果。其中,资源要素既包括经济领域的,也包括社会领域的;而配置既可以发生在市场经济时期,也可以发生在计划经济时期。要进一步理解这一观点,先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说起。
  第一个阶段是国家计划阶段。长三角一体化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62年,华东局在上海设立,成为协调长三角省市合作的机构。当时的上海、江苏、浙江在管理体系上处于实质性的一体化状态。彼时城市间联系的自发程度较低,以国家计划调拨为主。计划调拨就是以“有形之手”配置资源要素,客观上需要更大力度和更大范围的统筹协调,因而促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雏形。
  第二个阶段是城市自发阶段。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底,国务院成立上海经济区,协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五省区域合作;1992年,国务院的“长三角及沿江地区规划座谈会”、长三角城市的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先后召开;1996年,上海发起成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1997年,长三角城市召开第一次市长联席会,拉开城市间先行合作的序幕;2003年,第四次长三角城市市长峰会召开,同时台州市加入,确立了此后较长时间内运作稳定并受到普遍认可的16城市框架结构。可以看到,在此阶段的前期,长三角一体化由国家层面推动,而后逐渐发展为城市间自发合作。这一过程反映出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宏观背景下,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配置体系正在日益完善,经济发展对于消除区域间市场分割的内生需求也变得日益强烈。
  第三个阶段是国家推进阶段。2008年开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车道”。这一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长三角政府层面确立实行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的区域合作机制;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长三角率先、一体化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数量扩充到涵盖沪苏浙皖4省市的26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08年以来,尽管城市间的自发合作在继续深化,但长三角一体化的提速主要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有力支持和推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新变化,是由于随着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配置需求的增长,省市间自发合作的效果逐渐接近瓶颈,需要国家层面来推动减少各种障碍。当然,这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层面的计划调拨截然不同。
  透过上述三个阶段,一方面能够清晰地看到资源要素的配置在空间范围上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能看到资源要素配置的领域由经济向其他方面不断拓展。由于经贸活动往往是区域间交流合作的先导,因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也基本上始于经济领域。具体而言,在区域间贸易活动的发展实践中,存在一种“边界效应”,即在距离相等的前提下,同一经济体内部的贸易量远大于不同但相邻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边界效应”首先引发了人们对经济一体化的关注,随着区域间统一市场的深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行政管理等更多领域的“边界效應”将引发更全面的一体化发展需求。因此,长三角一体化到了第三阶段,既有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有基础设施、信息和区域品牌共享,还有政策上的衔接和融合。
  从三个阶段的发展脉络看,长三角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资源要素配置需求的不断升级仍将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包括国家层面在内的各方合力将更加聚焦,在“建成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目标指引下,各领域的协同与融合将会越走越深、越走越实。
其他文献
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八大发展目标和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八项战略任务便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可以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迎来了新的“风口”。  宁波智慧教育伴随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应运而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和扎实的基础,一些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已在全国得到推广。但是,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宁波教育人来不得半点骄傲和懈
期刊
绿树葱茏,百鸟和鸣,屋舍俨然,稻垄依山……春天的滕头村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然而,这个“全球生态500佳”村庄、“世界十大和谐乡村”,曾经却是“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穷落后村。新中国成立以来,滕头村以“一犁耕到头”的精神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把生态作为发展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富裕的蝶变。去年,滕头村社会生产总值达90多亿元,人均收入达到6
期刊
3月24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布《宁波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宁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本刊邀请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行动计划》的制定依据,宁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作为指导宁波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指南,《行动计划》在制定时有哪些依据?  答
期刊
创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宁波积极主动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通过搭平台、促合作、畅流通、聚资源,宁波与长三角各城市建立了紧密型、互补型的科技合作关系。  推进高质量的科创协同仍存挑战  宁波以科技创新为桥梁接轨大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起步较早、成效明显,但在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过程中仍面临挑战。  创新主体不够强大。整体而言,宁波的创新资源禀赋优势与支撑区域发展的
期刊
(一)第一大港的硬核力量  3月29日下午,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春雨沥沥。  习近平总书记撑着雨伞,举目眺望,远处舟山群岛依稀可见。  眼前的宽阔水域,一年进出大型商运船达4.2万艘次,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在行政办公楼12层的室外平台,总书记在雨中俯瞰港区全貌,整齐的集装箱连片堆放,巨型桥吊林立,一眼望不到边,作业现场紧张忙碌而又井然有序。“看看这壮观的场面。”总书记高兴地说。  宁
期刊
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波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必须以更务实的举措加快交通先行,以更主动的姿态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宁波交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面临巨大挑战  宁波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运输实现了对经济社会“总体适应”向“示范引领”的转变。但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对交通的新要求,宁波仍面临巨大挑战。  尚未形成与上海“1小时交通
期刊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余姚市税务局泗门税务所党支部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好支部工作“小细节”,把党内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要求落实落细到支部,形成党支部“八小”工作法,构建了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引领税收工作行稳致远。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作出批示:“基层党建的以小见大、积小成大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应予充分肯定。”党支部“八小”工作法案例成功入选《旗帜》杂志社“第二届全国党建
期刊
这个春天,对宁波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春天。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宁波。这是对宁波人民的亲切关怀、巨大鼓舞,是对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望、极大鞭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把握大勢、着眼大局,高屋建瓴、鞭辟入里,为我省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而成为新时代全面展
期刊
3月6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这标志着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创新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也意味着宁波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迈出关键一步。认真贯彻国家、省决策部署,扎实推动方案落地,高水平建设联动创新区,是宁波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大机遇。  既要着眼全局发展,又要突出局部特色。根据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制定的目标,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
期刊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宁波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开放建设已初见成效:外贸发展再上新台阶,双向国际投资稳步推进,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开放制度环境不断提升。但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美战略博弈、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以及中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加剧等形势下,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传统竞争力有所减弱,面临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缺乏、对外开放结构不够完善、重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