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高中物理着重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能力,导致从高一年级开始出现了物理学困生群体,本文就物理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转化对策。
关键词:物理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高中物理作为普通高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担负着引导学生由简单观察事物表象到深入研究本质原因的任务,通过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和物理知识的掌握,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索、归纳演绎和推理论证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接触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而中国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一个特殊的群体:物理学困生。高中物理教师要特别关注物理学困生、特别是高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对高一学困生进行引导和转化,才能使高中物理教学效率达到最佳。
一、高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高中的第一年对刚从初中升学上来的新生非常重要,往往决定着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状态。而物理学困生也往往在高一这一年逐步显现出来,分析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不同导致学困生的无所适从。
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较为简单,例如只涉及简单的物理现象演示、只强化知识点的简单记忆、不要求对物理现象的内在原因分析、课后练习以及考试内容简单易做,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死板,觉得所有的物理知识都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轻易掌握。而到了高中后,知识范围的拓宽和难度加深,使学困生面对物理问题时不知所措,而只是一味的试图用初中的方法去解决高中问题,却总不尽如人意,导致部分学困生甚至觉得高中老师的教学能力还不如自己的初中老师。
(二)不习惯总结,导致学困生的物理越学越难。
随着高中物理知识点的不断扩展和深化,要求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运用由简单入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分析方法,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高中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一些死板的公式和定律,还包含着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方法、态度、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困生却不愿多花时间去分析总结,只抱着自己在初中时形成的个人经验去分析,结果只能是不断的产生挫败感。
(三)大量数学工具的使用加剧了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
由于物理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定律是用数学式来表达和定义的,而且在分析物理现象时,也要使用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可以说,高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熟练程度,与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另一方面,以数学形式展现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却有着与数学不同的物理意义。这些特点都会使物理学困生倍感困惑和烦躁,从而更加厌恶学习物理。
(四)物理演示实验的减少,使本来就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难以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对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侧重于简化物理实验,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这样的实验在学困生看来是很无趣的实验,比初中的实验乏味得多,也就提不起兴趣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物理定理和定律了。
(五)物理学困生学习效率不高。
笔者通过对高一年级抽样的学困生的观察或交谈了解到,约43%的学困生处于亚学习状态:上课听着课不知不觉就走神、课后不做练习、遇到问题不懂也不问老师或同学,不会做作业就只想这能抄别人的,心里很想把物理学好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等。
(六)“不得不学”的心态导致恶性循环。
由于大多数学困生对物理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学困生是带着痛苦的心情去学习,但由于会考或高考的存在,使学习物理成为了绕不过的一道坎,于是内心里总想排斥物理,却又不得不学物理,结果只会使得物理知识掌握不好,导致每次测验的成绩不理想,反过来又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更加剧了学生从心理上排斥物理,从而形成了转不出去的怪圈。
二、高一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针对以上情况,物理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困生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逐步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逐步强化学困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高中新增的重点概念:位移、加速度以及矢量等,教师通过类比、演示和反复强化等方法,使学困生对这些难点概念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课后练习和辅导,使他们对这些概念加深印象,最后再通过平时测试来反复检验,使学困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概念得到强化。
(二)教会学困生总结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高一物理前四章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笔者发现在这几章的教学课时完成后,学困生对它们的印象是零散和支离破碎的,面对要解决的物理问题时,只是随意的想到公式就拿来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困生学会把章与章、小节与小节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明确各物理知识点的特征和使用范围,形成学困生自己能理解的动力学知识网络结构,并从中去发现自己的缺漏,完善学困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掌握。
(三)适当辅导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例如在高一物理学习到受力分析时要用到三角函数,但此时数学的教学进度却还没有到达这个部分。此时就需要物理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三角函数概念,并通过实例和课后练习及辅导,来强化学困生对这一重要的数学工具熟练使用。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对于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概念和重点定律,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实验录像和多媒体模拟演示等方法,引导学困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物理现象,让学困生能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物理过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
(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例如笔者在第一节物理课上,演示了用气球和光盘自制的气垫船实验、用小马达和光盘做的直升机模型,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物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推及到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都能用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期待。
(六)用心呵护学困生。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把学困生当成自己教学成绩的包袱,这样只会把学困生推得离物理更远,而应该从与学困生的交谈中关心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期望,让他们把给自己的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走出“不得不学”的怪圈。
三、结束语
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将是任重而道远,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去转化,教师都首先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只有真正关心和理解学生,善于捕捉每个学困生学习物理的潜在能力和闪光点,多鼓励少训斥,才能让学生更喜欢物理老师,进而喜欢和热爱物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高中物理作为普通高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担负着引导学生由简单观察事物表象到深入研究本质原因的任务,通过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和物理知识的掌握,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索、归纳演绎和推理论证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接触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而中国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一个特殊的群体:物理学困生。高中物理教师要特别关注物理学困生、特别是高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对高一学困生进行引导和转化,才能使高中物理教学效率达到最佳。
一、高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高中的第一年对刚从初中升学上来的新生非常重要,往往决定着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状态。而物理学困生也往往在高一这一年逐步显现出来,分析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不同导致学困生的无所适从。
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较为简单,例如只涉及简单的物理现象演示、只强化知识点的简单记忆、不要求对物理现象的内在原因分析、课后练习以及考试内容简单易做,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死板,觉得所有的物理知识都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轻易掌握。而到了高中后,知识范围的拓宽和难度加深,使学困生面对物理问题时不知所措,而只是一味的试图用初中的方法去解决高中问题,却总不尽如人意,导致部分学困生甚至觉得高中老师的教学能力还不如自己的初中老师。
(二)不习惯总结,导致学困生的物理越学越难。
随着高中物理知识点的不断扩展和深化,要求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运用由简单入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分析方法,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高中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一些死板的公式和定律,还包含着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方法、态度、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困生却不愿多花时间去分析总结,只抱着自己在初中时形成的个人经验去分析,结果只能是不断的产生挫败感。
(三)大量数学工具的使用加剧了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
由于物理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定律是用数学式来表达和定义的,而且在分析物理现象时,也要使用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可以说,高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熟练程度,与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另一方面,以数学形式展现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却有着与数学不同的物理意义。这些特点都会使物理学困生倍感困惑和烦躁,从而更加厌恶学习物理。
(四)物理演示实验的减少,使本来就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难以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对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侧重于简化物理实验,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这样的实验在学困生看来是很无趣的实验,比初中的实验乏味得多,也就提不起兴趣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物理定理和定律了。
(五)物理学困生学习效率不高。
笔者通过对高一年级抽样的学困生的观察或交谈了解到,约43%的学困生处于亚学习状态:上课听着课不知不觉就走神、课后不做练习、遇到问题不懂也不问老师或同学,不会做作业就只想这能抄别人的,心里很想把物理学好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等。
(六)“不得不学”的心态导致恶性循环。
由于大多数学困生对物理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学困生是带着痛苦的心情去学习,但由于会考或高考的存在,使学习物理成为了绕不过的一道坎,于是内心里总想排斥物理,却又不得不学物理,结果只会使得物理知识掌握不好,导致每次测验的成绩不理想,反过来又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更加剧了学生从心理上排斥物理,从而形成了转不出去的怪圈。
二、高一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针对以上情况,物理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困生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逐步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逐步强化学困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高中新增的重点概念:位移、加速度以及矢量等,教师通过类比、演示和反复强化等方法,使学困生对这些难点概念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课后练习和辅导,使他们对这些概念加深印象,最后再通过平时测试来反复检验,使学困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概念得到强化。
(二)教会学困生总结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高一物理前四章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笔者发现在这几章的教学课时完成后,学困生对它们的印象是零散和支离破碎的,面对要解决的物理问题时,只是随意的想到公式就拿来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困生学会把章与章、小节与小节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明确各物理知识点的特征和使用范围,形成学困生自己能理解的动力学知识网络结构,并从中去发现自己的缺漏,完善学困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掌握。
(三)适当辅导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例如在高一物理学习到受力分析时要用到三角函数,但此时数学的教学进度却还没有到达这个部分。此时就需要物理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三角函数概念,并通过实例和课后练习及辅导,来强化学困生对这一重要的数学工具熟练使用。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对于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概念和重点定律,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实验录像和多媒体模拟演示等方法,引导学困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物理现象,让学困生能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物理过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
(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例如笔者在第一节物理课上,演示了用气球和光盘自制的气垫船实验、用小马达和光盘做的直升机模型,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物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推及到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都能用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期待。
(六)用心呵护学困生。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把学困生当成自己教学成绩的包袱,这样只会把学困生推得离物理更远,而应该从与学困生的交谈中关心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期望,让他们把给自己的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走出“不得不学”的怪圈。
三、结束语
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将是任重而道远,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去转化,教师都首先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只有真正关心和理解学生,善于捕捉每个学困生学习物理的潜在能力和闪光点,多鼓励少训斥,才能让学生更喜欢物理老师,进而喜欢和热爱物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