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二代”有个火箭梦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二代”荷默·哈德雷·希坎姆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产煤小镇煤林,这里的孩子一出生基本上就被预设好了人生轨迹——当煤矿工人,只有少数拿到橄榄球奖学金的学生能出去读大学。荷默瘦小的身板在橄榄球比赛中一直是个笑话,连他的父亲也不看好他。哥哥拿到了橄榄球奖学金的时候,父亲鼓励荷默说:“加油吧,荷默,你是真正的煤林人,当你下到矿坑,手拿煤铲时,会觉得自己就是为了挖煤而生的。”1957年,煤林人听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号”将被苏联送上太空,于是在10月4日黎明之前,齐聚在一片空地上。人们盯着“伴侣号”以2896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滑过天空。当人群散去,荷默独自一人久久凝视着空旷的夜空。
  第二天早上,家里人正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哥哥的橄榄球比赛,荷默突然说:“我要造一枚火箭,像伴侣号那样的。”荷默的眼睛里闪烁着光,丝毫没注意到父亲那不相信的神情和哥哥诧异的笑容。
  荷默很快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尝试,他将30支冲天炮的火药装进了一个塑料模型火箭里。可惜,这个火箭模型没有飞上天,却把妈妈修的篱笆炸坏了。
  实验的失败使他的头脑更加清醒,他知道自己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火箭的知识。荷默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寻找与火箭相关的书籍。然而,煤林的图书馆里能找到的和火箭关系最大的一本书,就是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荷默不得不另想办法。
  他想到了自己的同学——有化学天赋的学霸昆汀。昆汀告诉他,火箭的燃料应该用氯酸钾和硫,而不是火药,还给他看了自己珍藏的一本关于火箭制造的书。看到书的荷默仿佛发现了新天地,他激动地与朋友来到了自家的车库,正式开始研制火箭。照着书上的描述与图片,他们锯下了一段空心的铝管,打磨好一块圆锥形的木头,并将两者装在一起,他的“火箭”总算有了一点火箭的样子。
  接下来,他们需要将垫圈焊在火箭底座上,作为燃烧室和喷管。可焊接是一门技术活,荷默和他的小伙伴们连焊枪都没摸过。于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荷默悄悄溜出家门,找到了父亲手下的一名焊接工人,并说服他帮忙解决了垫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准备让火箭上天了。
  荷默和他的小伙伴们满心欢喜地在火箭上写上“海雀1号”,在一片空地上开始了他们的实验。这一次,火箭倒是飞上了天空,可是,蹿上天的火箭不受控制地朝着荷默父亲工作的矿区飞了过去,一下子就没了踪影。乱窜的火箭砸坏了父亲办公室的玻璃,气愤的父亲严厉地禁止他再进行乱七八糟的火箭实验,并将他所有的实验材料全都扔进了垃圾桶。
  大雨瓢泼的夜晚,荷默将垃圾堆里的实验材料一个个捡起来。他瞒着家人,与小伙伴一起抱着几箱做火箭的材料走了12.9千米,来到了一片没人的空地。在空地上,他们立起了一面写着“煤林火箭署”的旗子,搭建了安全屋,建起了发射台。
  回到学校,所有的人都在嘲笑着他们的火箭计划。对于人们的嘲笑,荷默从来都不在乎,可他的火箭实验,却始终都没有成功过。
  刚发射的时候,火箭还能往天上飞去,然而还不到一秒,火箭就像漏了气的气球一样到处乱窜。原来,火箭底部的垫圈受不住燃料燃烧时候的高温,熔化了,形状不再完整的垫圈让火箭的飞行方向变得难以控制。荷默必须想办法赚钱,才能买到更好的钢材。
  荷默辛辛苦苦撬下了一大堆废弃的铁轨,运到了回收站卖钱,买到了优质的钢材。火箭总算是不会再被高温熔化掉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接连数次的实验中,火箭都变成了礼炮,短则一秒,长则五六秒之后,“海雀N号”就会爆炸。
  经过研究,他们发现是固体燃料中那些微小的气泡导致了爆炸。于是,他们找来酒精做成了半固体燃料,放进了燃料舱。这一次,荷默终于成功了,火箭成功飞上了天空,没有到处乱窜,也没有发生爆炸。紧接着,荷默连续成功发射了几枚“火箭”,竟然引来了记者的报道。可荷默的成功不仅引来了记者,还引来了警察。
  荷默成功试制过十多枚火箭,其中大部分都被他回收了,唯独一枚不知落在了哪里。而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森林大火,让警察们把目光放在了这几个男孩身上,荷默和他的小伙伴们都被带进了警察局。因为荷默不能说出自己所有发射过的火箭的去向,于是他们成了犯罪嫌疑人。他没办法再继续自己的火箭实验,只好把他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火箭发射基地烧掉。
  就在荷默为无法继续实验而伤神的时候,他的父亲被矿井下的电缆撞裂了头骨,巨額的医疗费让荷默的家庭无法承担。荷默的哥哥要去读大学,荷默只好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下矿井挖煤。
  深夜,荷默辗转难眠。煤矿工人从来都不是他想要的职业,只要能找到那枚去向不明的火箭,他就能证明自己并不是引起森林火灾的元凶,那样,他就能继续他的火箭实验了。他拉开书柜,拿出了那本《导弹设计原理》,在灯下演算他那枚失踪的火箭的高度与射程。第二天,昆汀根据他推演出来的公式,算出了火箭大致的落点范围。荷默找回了那枚失踪的火箭。他们后来得知,其实是附近机场投下的一枚航空用的照明弹引起了森林大火。
  不久后,荷默回到学校,带着他的火箭去参加了郡里的科学展览,竟然拿回了第一名的奖杯。作为种子选手,他又带着他们的火箭模型去参加全国科学展,并获得最高学术成就奖。之后,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学校纷纷为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送上了奖学金。他们打破了“注定要成为矿工”的魔咒。
  后来,荷默进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读书,并在1964年得到工业工程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成为美国陆军的一名军人,后来成为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的工程师。在37岁那年,他进入了NASA,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宇航工程师。他负责国际空间站项目的载荷培训管理,哈勃太空望远镜任务的部署,J型太空实验室项目……这个从挖煤小镇里出来的男孩子,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编辑/灯火
其他文献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皇家公主自带的政治资源往往令达官贵人趋之若鹜,而公主的婚事又能为皇家笼络一位门当户对的重臣,可谓一件双赢的喜事。  不过,公主的婚事到明朝有了不小的变化。朱元璋时期,公侯们还有迎娶公主的机会,朱棣登基后,公主的择偶条件便有了户籍限制,其中以北京户口最优越。到了明朝中晚期,明廷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威胁朱家王朝的统治,索性让公主与平民或中下级官员家的子弟联姻,但这样一来新的问题
潘金莲说“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后,武松如何让潘金莲知难而退又不至于闹僵?  神回复:嫂嫂,我刚吃了头孢。  崇祯这么勤政,为什么明朝仍然亡了?  神回复:你有没有过考试前通宵复习,但最后还是挂科了的经历?  有哪些词和句子是你小时候一开始理解错的?  神回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后来才知道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的意思。  既然颜值如此重要,为何人们对整容抱有抵抗?  
康熙执政期间,抗沙俄、平三藩、打噶尔丹,桩桩件件无不扬眉吐气。而这一切离不开天才军事家戴梓的功劳。戴梓发明的军火武器给了康熙无往不胜的力量,也正是有了如此过硬的军事装备,康熙才能平定四方,八方来贺。  戴梓幼年经常随父亲出入军营,对火器研究极为着迷,少年时就造出了多种火器,后来又研制出了二十八连珠火铳。这种火铳设计巧妙,外形很像琵琶,能连续射击28发子弹,可射击百步之外,威力和优越性远超当时世界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许多名人,比如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画家克里姆特、哲学家尼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都是年纪轻轻就留着大胡子,可见当时大胡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个习俗最终从维也纳文化圈扩展到德国文化圈——马克思与恩格斯也是年纪轻轻就蓄起了大胡子。  有一种解释说,欧洲白人大都毛发旺盛,再加上当时卫生条件差,很多男人留着大胡子是因为不讲究卫生。但这种解释并不靠谱,上边提到的那些大人物,不是出身于
朱元璋与朱由检可谓大明诸多天子中最为努力勤奋的楷模。朱元璋从打天下到坐天下,事必躬亲,而朱由检正是继承了朱元璋勤政的遗风,在位17年间“宵衣旰食,朝乾夕惕”。同样是努力勤奋,朱元璋与朱由检一个是打造洪武盛世的开国之主,一个却成了亡国之君。这是为何?  朱元璋登基后,面对的是一个腐败官场,其查办案件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针对每桩案件都追根究底,最终换来了“吏治澄清者百余年”的大明盛世。而朱由检登基之初
吃饭自由更实在  俗话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但现实正好相反。《2019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超过60%的白领午餐花费在20元以内,20-30元的占27%。在一线城市20元能吃啥?不加肉的麻辣烫、不配凉菜的小米粥、不加香肠的手抓饼……周一到周五吃得不重样都很难。决定年轻人中午吃什么的关键是口味吗?不,是钱和时间!复杂的饭没时间吃,便宜的饭吃腻了,吃贵的饭心疼钱。也许有人会说:不
1943年8月3日, 巴顿将军在西西里岛陆军医院慰问伤员,住院的二等兵库尔正没精打采地坐在帐篷里。巴顿问及伤情时,库尔耸了耸肩答道:“我只是紧张,不是受了什么伤。”然后又嘀咕了一句:“我猜我是受不了了。”  库尔说得不假,他的病历上记录着:“神经功能焦虑状态,严重程度中等。该士兵已两次短期住院治疗,重返部队后又多次被送回,显然不能再上前线。”  但是巴顿当场就气炸了,他甩手抽了库尔的下巴,大喊:
“听见风吹过/像一首渐行渐远的歌”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好朋友——朵朵。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总是在她名字的含义上争论个没完。她说那是花朵的意思,而我说那是耳朵的意思。我们常常争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她通常会撅起嘴丢下一句“我不理你了”然后走掉,但没过多久就笑靥如花地跑过来拉着我说:“我们去逛街吧!”  “云朵很寂寞/如果说天空没有尽头”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我和朵朵坐在学校红土操场的看台上。
嗅觉灵敏的新闻类杂志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热点人物,随手抓一把内政外交,以及高层内幕的“新闻食材”,再撒上一点儿花边新闻当作调料,一盘热气腾腾的“招牌菜”就新鲜出锅啦!  有了珠玉在前,时尚类杂志很快就跟上了流行,别看帝王们总是端着一張冷脸装高深,其实内心闷骚至极,非常注重生活品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天下人的风向标。  当然了,民众喜爱的通俗类杂志对他们就更是热情有加了。毕竟皇帝的私生活谁不想看?
1744年,普鲁士遭遇灾荒,粮食減产,很多人面临饿死。怎样让国家渡过难关呢?国王腓特烈二世经过考察认为,要想度过饥荒就得多种当时刚从南美洲传到欧洲的土豆,因为土豆容易种植,成活率高,收成也不错。说干就干,他立即下令在普鲁士推广种植土豆,但效果并不明显。  普鲁士百姓种惯并且吃惯了谷物类的粮食,拒绝种土豆,说土豆是南美洲落后地区的食物,欧洲人不能吃。国王听后哭笑不得。怎么办?国王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