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寻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的途径及方式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让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小学生们自我学习、探究知识,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学习数学中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思维发展;研究
引言
数学具有强逻辑性。动手操作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强逻辑性的有效学习,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手操作的数学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课堂之外拉到课堂之中。不仅如此,动手操作的数学教学活动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数学学习的抽象性转变成为具体化,帮助学生门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通过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能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共同发展,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1]。
1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生由于独有的年纪特征,对事物拥有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无法静下来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往往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现有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手操作的实践性,改进自身的数学教学方式,尽可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小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数学教师教授“三角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依赖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数学教师可以改进自身的数学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之上首先让小学生亲自动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学模具进行拼摆。将班级上的小学生进行分组划分,将三角形教学模具中的钝角、直角、锐角按照不同组别进行分发,让小学生动手操作如何去解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问题。这种动手操作的可行性很强,小学生可以将两个三角形拼凑成多种多样的图形,再结合之前学习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小学生自我归纳三角形的高、底、面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大多的数学教学实践可以证明,动手操作之后学生的学习质量远远高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教授。动手操作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潜能,对达到数学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 促进思维发展的操作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理论,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内容,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进思维发展的操作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更好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理论,进一步辅助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在小学数学学教师在教授“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们在纸上裁剪一个规则的长方形,然后指导学生们将长方形卷起来构成一个圆柱形[3]。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学生们动手操作的课堂上引导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的知识内容,鼓励学生们说出圆柱体的表面积等于圆柱体上下圆面积与圆柱体侧面积之和。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生动形象的理解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发展服务
3.1 指导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会阻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抑制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利于小学生主动发现规律,发展规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鼓励他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授“棋盘摆放放大米”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从家里带一堆米来,然后在自制的纸面棋盘上进行大米的摆放,把1粒米放在棋盘的第1格里,2粒米放在第2格,4粒米放在第3格,8粒米放在第4格,依次类推,每个方格中的米粒数量都是之前方格中的米粒数量的2倍。直到学生无法在棋盘上摆放大米的时候,数学教师要求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推算出棋盘上最后的第64格需要放多少米粒才可以满足要求,最后让学生们自主计算求出结果。
3.2 将思维活动过程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中,将思维活动过程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借助语言来实现[4]。在数学课堂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小学数学教师循循善诱,鼓励小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口头上的精准表述,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概括性语言。将数学课堂的动手操作、思维动脑、口头表述相互结合在一起,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动脑能力,在思维动脑的过程中训练小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在口头表述过程中总结归纳动手操作发现的相关知识内容。
在数学教师教授“找出规律,填上适当的数:4、8、()、16、20、()。”的时候,让学生们拿出教学模具进行摆放,观察模具堆之间的规律,让学生们思考空格中间需要填写什么数字。在小学生得出结论之后,鼓励小学生说出自己得到规律的原因,有可能是“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 4”、,也有可能“这些数都是 4 的倍数”等[5]。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动手操作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影响,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思维发展的操作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理论,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发展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数学教学课堂的多样性,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动手操作参与度,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莹.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必要性研究[A].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2.
[2] 郝智云.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学周刊,2019(32):62.
[3] 徐智卯.加强操作训练,发展小学生思维——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9):148+150.
[4] 李虹.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64-165.
[5] 杨红兵.论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9(21):102.
作者简介:杨秀春(1966年7月14),女,土家族,湖北来凤县人。現任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大河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思维发展;研究
引言
数学具有强逻辑性。动手操作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强逻辑性的有效学习,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手操作的数学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课堂之外拉到课堂之中。不仅如此,动手操作的数学教学活动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数学学习的抽象性转变成为具体化,帮助学生门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通过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能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共同发展,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1]。
1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生由于独有的年纪特征,对事物拥有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无法静下来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往往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现有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手操作的实践性,改进自身的数学教学方式,尽可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小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数学教师教授“三角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依赖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数学教师可以改进自身的数学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之上首先让小学生亲自动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学模具进行拼摆。将班级上的小学生进行分组划分,将三角形教学模具中的钝角、直角、锐角按照不同组别进行分发,让小学生动手操作如何去解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问题。这种动手操作的可行性很强,小学生可以将两个三角形拼凑成多种多样的图形,再结合之前学习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小学生自我归纳三角形的高、底、面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大多的数学教学实践可以证明,动手操作之后学生的学习质量远远高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教授。动手操作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潜能,对达到数学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 促进思维发展的操作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理论,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内容,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进思维发展的操作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更好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理论,进一步辅助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在小学数学学教师在教授“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们在纸上裁剪一个规则的长方形,然后指导学生们将长方形卷起来构成一个圆柱形[3]。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学生们动手操作的课堂上引导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的知识内容,鼓励学生们说出圆柱体的表面积等于圆柱体上下圆面积与圆柱体侧面积之和。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生动形象的理解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发展服务
3.1 指导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会阻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抑制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利于小学生主动发现规律,发展规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鼓励他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授“棋盘摆放放大米”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从家里带一堆米来,然后在自制的纸面棋盘上进行大米的摆放,把1粒米放在棋盘的第1格里,2粒米放在第2格,4粒米放在第3格,8粒米放在第4格,依次类推,每个方格中的米粒数量都是之前方格中的米粒数量的2倍。直到学生无法在棋盘上摆放大米的时候,数学教师要求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推算出棋盘上最后的第64格需要放多少米粒才可以满足要求,最后让学生们自主计算求出结果。
3.2 将思维活动过程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中,将思维活动过程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借助语言来实现[4]。在数学课堂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小学数学教师循循善诱,鼓励小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口头上的精准表述,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概括性语言。将数学课堂的动手操作、思维动脑、口头表述相互结合在一起,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动脑能力,在思维动脑的过程中训练小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在口头表述过程中总结归纳动手操作发现的相关知识内容。
在数学教师教授“找出规律,填上适当的数:4、8、()、16、20、()。”的时候,让学生们拿出教学模具进行摆放,观察模具堆之间的规律,让学生们思考空格中间需要填写什么数字。在小学生得出结论之后,鼓励小学生说出自己得到规律的原因,有可能是“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 4”、,也有可能“这些数都是 4 的倍数”等[5]。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动手操作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影响,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思维发展的操作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理论,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发展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数学教学课堂的多样性,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动手操作参与度,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莹.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必要性研究[A].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2.
[2] 郝智云.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学周刊,2019(32):62.
[3] 徐智卯.加强操作训练,发展小学生思维——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9):148+150.
[4] 李虹.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64-165.
[5] 杨红兵.论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9(21):102.
作者简介:杨秀春(1966年7月14),女,土家族,湖北来凤县人。現任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大河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