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fan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定位,明确提出了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在高考的指挥下,只关注对学生知识传授的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的独特价值、知识传授与学生终身发展之间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重点内容及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终身发展;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专家们通过对高中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深刻分析,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a奠定基础。”这体现了社会发展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的独特价值
  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人格、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终身发展,是指不只要求教育者完成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更要关注学生的将来发展,使知识内化为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既不同于理科课程,又不完全同于其他文科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和思想认识两方面,是一门智育和德育相统一的课程。它是一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必修课程,能为提高国民素质打下良好基础。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四本教材内容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有着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二,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蕴藏的德性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的活力。第三,思想政治学科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关注现实问题,在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明白真假、善恶,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学会做人、做事。
  二、知识传授与学生终身发展之间的关系
  知识传授是能力培养的前提,但知识传授并不等于能力培养。
  布卢姆认为,任何一个高层次的能力目标都是从低层次的能力目标发展起来的。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扎实的知识理论功底,很难设想他很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政治经济现象,很难设想他能够对复杂事物进行综合认识和中肯地评价,也很难设想他能够准确利用政治术语进行表述。所以,重视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能力是真正掌握知识的体现。“只有当知识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触动他的思想和情感,激发他去进行探索,使他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时,才能说这是掌握知识。”因此,培养能力是传授知识的目的,也是传授知识过程中的一种质的飞跃。
  所谓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是指只存在了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但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即没有获得能力,更谈不上有助于终身发展。因此,知识传授只是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与前提,并不等于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思想政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重点内容
  那么,思想政治学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能培养哪些能力呢?它包括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1.观察分析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历史的、辨证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有关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历史现象,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2.社会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应培养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和组织社会活动的能力。
  3.自我教育能力。它是指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自觉将基本原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并付诸行动,形成思想道德品质的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功能的表现。
  四、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
  1.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模式。要实现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践行“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关系,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探究和发现知识,从而使学生享受真正的学习乐趣,并从中培养能力,将知识真正内化为他们的一种素质。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1)教师要变“讲”为“导”,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获取学问。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经过内化,并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创造性,可见,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好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以此来激发其间接兴趣。
  (3)拓展师生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能力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心理品质和良好文化素质的现代公民。
  3.理论联系实践,拓宽培养能力的渠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实践,拓宽培养学生能力的渠道。教师必须实行开放性教学,广开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和用的结合。
  参考文献:
  (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又带给大学生诸多负面影响。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对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重要性,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提高大学生德育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e时代;德育  上世纪末,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开始起步后,发展极为迅猛,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5.64亿。电子网络的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