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乐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孟子·尽心上》记载,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孟子看来,父母都健在,兄弟姐妹没有灾难,这是第一种快乐;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种快乐。孟子之乐,既关注家庭生活的幸福,也着眼于做人的根本,立足于抱负的施展。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以“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解析
  从古至今,人们追寻快乐,也在不断思考着快乐。快乐可以是执着与投入,也可以是自由与超脱;快乐源于自然的馈赠,也来自人情的温暖:快乐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来自对他人的扶助与成全。人生值得珍惜和追求的快乐是什么?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材料所给的君子三乐的表述,其意义在于引导考生从人生观的高度去思考“乐”:我们所写的“乐”,应渗透着我们的理性认知,凝结着个人的人生态度。
  立意方面,我们可以写某一种具体的乐,如读书之乐、亲情之乐:我们也可以如孟子那样,阐述自己的人生之乐在哪些方面。如果是前一种立意,我们在写作时要说清楚为何对这种“乐”情有独钟,这种“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它怎样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体现了我们怎样的人生追求。如果是后一种立意,要注意不要写得过于零散,而是要寻找这几个方面的联系,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行刑当日,嵇康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叹息道:“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从容就戮。
  运用示例
  快乐何益?愁苦中得以慰藉,绝望中看见微弱的曙光,全赖于此。快乐是祥林嫂每每忆起阿毛时眼中乍现的光芒;快乐是嵇康临刑前畅快淋漓的一曲《广陵散》;快乐是乐天谪居浔阳城,偶然听闻铭感于心的琵琶语……这份渺小的快乐,为他们黯然的生命送去了一簇火花,点燃了这些夜行人手中秉以夜游的火烛。——一考生[天津南开中学高二]
  适用素材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汪国真
  运用示例
  搏击扬帆,渴望出发的心未变,二乐也。“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汪国真在《我喜欢出发》中如是写道。拥有一颗年轻、充满梦想的心是珍贵的。七堇年曾化用海子的诗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年轻的心,一定渴望寻找,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寻找有趣的灵魂,寻找震撼人心的景色,寻找多样的生活。人生是一段无止境的旅行,不论是读万卷书,阅尽千家言,还是行万里路,尝遍百家味,我们始终在路上。——一考生[天津南开中学高二]
  标杆作文
  乐在何处寻
  文/李蔚芃[天津南开中学高三]
  乐是心态,也是笑顏,它发于内而形于外,使人达到身心一致的和谐与愉悦。乐是我们追求的状态。我们从何处发现乐?又如何能享有乐?
  乐在于对生活之美的捕捉与玩味。在生活中寻找美,并在美中体验乐,这是乐最初的方式。初春时节,袁宏道赴满井游玩,在“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明媚如“髻鬟之始掠”的春景中感受快乐;秋高气爽,苏轼于密州围猎,在鹰飞马走中感受“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之乐;大雪纷飞,少女们于大观园中即景联诗,在“淋竹醉堪调”的诗句中感受诗心书情带来的快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生活中的美激发内心的情思,于是乐便发于生活之中。
  乐在于对自我品格的修养与提升。在纷杂的尘世中,能够保持内心的沉静和清洁,如孟子所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一种更长久的、来源于自我的快乐。自我的快乐来源于精神,与物质享受没有直接的关系。孔子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所说的快乐,来自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自信和胸怀的坦荡。当一个人不断提升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许先感到不适和痛苦,然而当他咬紧牙关实现升华,痛苦便会转化成自我提升的快乐。
  乐在于对公众事务的关切与投入。雨果笔下的那个感化了苦役犯冉·阿让的米里哀主教,无疑是一个快乐的人。与常人不同,主教的快乐来自教区人民的幸福。书中写到主教总是换上便服,在所辖教区内散步,见人人和乐、勤恳工作便心情愉快,见有人乞食便怜悯叹息。这种快乐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得失,是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内寻找到的快乐。当你超越自我,着眼社会,情感便很难为个人得失所左右,社会的和乐安宁会带给你更高层次的、更深刻的快乐。
  乐在于生活的美,也在于自我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关怀。乐如一级级台阶,每登上一级便会有新的风景与收获。
  教师点评
  文章开篇破题,点明对乐的理解:它是一种发于内而形于外、身心一致的和谐与愉悦。接下来,作者集中探讨乐在何处寻的问题,其得有三:一在于细品生活之美,二在于自我修养提升,三在于关怀扶助他人。结尾简要地涵括全文。文章结构清晰,例证恰当,引用丰富,论证充分,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柴慈瑾)
  人生车厢
  文/张歆瑜[天津南开中学高三]
  越简单的词句,越有多重内涵;越明了的话语,越含人生百味。“乐”之意义,可以很直白,不过是此刻脸上的笑容;也可以很深刻,以至于终生寻而无果。人生之乐,在于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与功能。
  孟子曾言,人有三乐:一为父母兄弟无亡故,二为无愧于天地,三为教书育人。其中便以人在社会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线索,上承父母下启子孙,从而做好自己,成就人生之乐的满贯。就像火车中间的一节车厢,不在最前方,也不在最后方,但不可缺少,你的作用和义务在于拉起前辈和后辈的手,完成传承。
  向前看,有先贤的事迹、祖辈的家训。他们的成功,不只要赞扬歌颂,更要继承发扬;他们的失败,不只要惋惜哀叹,更要引以为戒。以前人为鉴,是你处于他们后方的优势,因此对待历史要重视,对待长辈要尊敬。拉住前面的车厢,你不会掉队。
  向后看,有后人的等待、未知的将来。年幼的后辈是一张白纸,需要你来引领,才能走上正轨。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种接力,人类的延续在于永不止息。孩子们有一天会像你一样,成为时代的纽带,因此你要教会他们两样东西,那便是根与翅膀:为后人开路,是你处于他们前方的责任,因此你不必太过担心,但也要记得时间紧迫。牵住后面的车厢,你会有责任。
  承前启后,你最要用心之处还是自己。
  你在前后之间学会珍惜时光。前人不会因为你的成长还需时间而停止老去,后人不会因为你准备不齐而压抑生命。时间均匀变化是对人生规划的考验,你在前人和后人无形的迫使下学会这一点,也就学会了如何利用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接近自己的理想。 你在前后之间学会修养自身。前人投给你期待的目光,希望你完成他们未竞之事;后人投给你渴求的目光,希望你超群卓越,可以引以为傲并融于己身。前人与后人都盼望你的成就,你心里白不愿令他们失望。你在前人和后人之间学会这一点,也就学会了如何修养自身,全面提高自己。
  人生最快乐的事无非是车到终点时,你还牵着前后的车厢,紧紧地,不松手。
  教师点评
  文章立意高远,别具一格,这源于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独特解读。从孟子三乐的表述,作者分析出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概括出人生最根本的快乐在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完成好自己在人类社会中应尽的义务。作者选取了火车车厢的喻体,来表现人类一代代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每一节车厢的重要作用,恰当而新颖。文章语言凝练,观点深刻,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柴慈瑾)
其他文献
“走着!”晨曦洒在碧色琉璃上,嵌有九九八十一颗铜钉的朱门次第打开,一声惯常的吆喝,白鸟惊飞,“御猫”退避,红墙之间,老师傅们跨过层层石级,笃定悠然。  他们是故宫文物修复者,在帝王将相消逝于时光洪流之后,以新时代的匠心,重现昔日种种繁华与记忆。  在柔和的日光里,青铜组王有亮师傅的桌上静卧着两只锈迹斑驳的夔纹壶。一只来白周朝,穿越两千年;一只手工仿制,以假乱真。手艺已穿越千年,面对国之瑰宝,提起画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思维似乎被禁锢在了这样一个圆中——乏味淡然,四平八稳。  我们习惯了按照父母、老师的要求生活。他们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避免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我们不敢去做一些所谓“逾规”的事,因为怕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和非议,然后弄得自己不知所措。我们没有勇气跳出禁锢我们的圆,我们就这样在各自的圆里“快乐”着,循规蹈矩地生活着。  也正因为这个圆的存在,我们像极了一直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雏鸟
多伦路上一尊尊文化名人栩栩如生的雕像,鲁迅纪念馆里一部部充满时代印记的作品,甜爱路边一幅幅夺人眼球的涂鸦……一切场景都使这次城市漫步活动在满是怀旧气息的同时趣味横生。  2017年5月,2019届人文班学子走上了探索虹口的道路,在这片昔日文人荟萃的土地上,以“出走”的方式感受文化的魅力。(“出走文化”是学校一项特色活动,旨在引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课本走向社会,去领略上海各类文化场所举办的各种活动。
汪曾祺曾写王世襄焖葱的故事:“有一次有几个朋友会餐,规定每人备料表演一道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道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  可以想象,写出用筷子一戳红油就吱得冒出来的端午的鸭蛋的汪曾祺先生,他的朋友们在美食上一定也颇有心得,餐桌上一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此看来,靠焖葱胜出的王世襄真是出乎意料。  为什么出乎意料?  因为这道菜实在太平淡了。在这么一场“选秀”中,有“冠
父亲的战马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著名翻译家那顺德利格尔(1929.3.12-2019.11.8).  我父亲那顺德力格尔第一次来到沈阳是在1948年11月2日。他们从塔湾进入,这里是沈阳的西北角。  地上铺一尺多厚的雪,马奋力抬蹄,再踏进去,跑不起来。国军的黑飞机从树梢那么低掠过,倾洒机枪子弹,像泼水似的。马跑不动,骑兵们活下来全靠运气。  我爸现在说国民党的黑飞机,还咬着牙不松开:“它们横着
青萝古木,桂香竹风。阁榭树影,洗墨池中。幽静庭院,未闻禅钟。荷锄菊圃,南山之终。  石階青瓦,兰杏柏松。归来亭记,五柳遗踪。此心久远,来会陶公。面阳山下,樟木森森。  拜谒公墓,此心肃恭。托命山水,来去庐峰。寄情诗赋,桃花源中。高山仰止,靖节先生。
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刺猬。我承认,我讨厌它。  曾多次看到图片中的刺猬长得那么“英俊潇洒”、惹人怜爱:棕色的“铠甲”、肉色的躯体、粉嫩玲珑的小鼻子,和眼前这只刺猬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再一次捏着鼻子凑过去,它背上耸立着的黑白交织的“剑”又一次令我毛骨悚然,再加上它黝黑的皮肤、褐色的鼻子、乌黑的小眼睛,总让我想起一个词:老奸巨猾。对,确实老!图片中的刺猬只有拳头大小,可是,这只刺猬的身长绝对超过了2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在当下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一系列便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技过度发展造成的人主体地位的丧失,正如愛因斯坦所说:“有一个现象的明显程度已经让我毛骨悚然,这便是我们的人
今年七月底,带仔仔远赴云南瑞丽,接待我们的是我深交了二十多年的闺蜜老程一家。  8月2日中午,我们正吃着老程做的可口的午餐。她突然交代我:“吃饭后午睡一下,下午别到处跑,李同志(老程老公)要带你们去缅甸。”我连忙接上:“你们也去吗?一起去!”“是的,李同志说,今天下午不做别的,就光带我们五个人(包括老程和老李的一双儿女)玩儿。”老程笑了。  下午一点多钟,李同志开着车子在外面喊我们上车。我的心情有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以上两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这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从形式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