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e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数学概念课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实践 认识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上学期,我们课题组对“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出“启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其流程大致分为六个步骤:情景导入→自主探索→课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价→升华提高。本学期,我们对六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上述模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2.“启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及认识
  课型1、形成性概念教学模式
  1.1 模式结构图
  
  
   1.2 操作实践及认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概念的形成,一种是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形成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下,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的概念学习仍可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1.2.1 情境导入环节。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都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创设情境,呈现刺激模式,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呈现的刺激模式或者是经验事实,或者是典型事例,或者是直观演示。这些刺激模式应该是出自于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背景,而且是正面的肯定例证,数量和刺激强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变化性且新颖有趣,并宜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分析比较。
  例1 椭圆概念课的引入
   教学时可先出示准备好的油罐车图片和演示截面图,再引导学生联想鸡蛋的外形,并演示截面图,最后展示嫦娥1号的奔月轨道视频画面。从而引出学习椭圆概念这个课题。
  1.2.2 启导探索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对呈现的刺激模式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发现、归纳,以分化出概念的不同属性。
  例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图:直线l代表旗杆,平面α代表地面。
  
  (1)学生探究:观察直线l与平面α内的直线l1的关系、与l2的关系、与l3的关系、……与
  
  ln的关系 
   (2)操作:尝试用三角板来度量。
   (3)分析:这里直线与直线的互相垂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也是度量不出来的,而是用心“想”出来的。
   (4)发现:反过来,如果旗杆l与地面α上的直线都垂直,那么l与α是什么关系?从而顺利得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1.2.3 交流概括环节。在分化各种属性的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括形成概念。这一过程,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过程,这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环节。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要用准确的文字语言给出定义,给出概念的符号表示,有的还需给出描述概念本质属性的图形,使学生有意识地在文字、符号、图形间建立起联系,形成彼此间的高速信息通道。
   1.2.4 反馈变式环节。概念形成后,应及时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体系中,使之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联系,同化新概念,并立刻巩固新概念。巩固概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巩固的主要手段是应用,在应用中求得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应用练习中,根据概念特点适当让学生辨析正例和反例,是帮助他们理解概念的有效措施。另外,应注重对概念的“反馈理解”,也就是在学生初步学习某一概念之后,通过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再返回头来对概念进行再分析,以加深理解,正所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例3 学习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后,通过对向量数量积运算律的学习,让学生在弄清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结合律的原因时进一步加深对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本质是一个实数的理解。
  课型2、结构性概念教学模式
  概念课教学,有的也可以采用概念同化方式进行,即直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给出定义,然后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体系中,同化新概念。
  2.1 模式结构图
  
  2.2 操作实践及认识
  2.2.1 揭示概念环节。对于那些具有逻辑意义概念,可采用新旧知识类比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4 在引入双曲线概念时,可以采用新旧知识类比引入:(1)复习提问椭圆的第一定义是什么?(2)如果把上述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发生什么变化?(3)引导学生作出双曲线的图像,并利用实物、课件进行双曲线的模拟实验;(4)设问|MF1|与|MF2|哪个大?点M到F1与F2两点的距离的差怎样表示? |MF1|-|MF2|与| F1 F2|有何关系?(5)引导学生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
  2.2.2 启导探索环节。将获得的概念通过联系、对比等方式来加深理解,如新旧概念的对比(如对数与对数函数);易混概念的对比(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向量的夹角、截距与距离);类似概念的对比(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等。
  2.2.3 辨析分化环节。在这个环节用肯定与否定例证让学生辨析,使新概念与已有认知中的相关概念分化,纠正学生在理解上的误区。
  例5 在上述例4中给出双曲线的定义之后,可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定义中常数的各种情况,当常数等于|F1 F2|时轨迹是什么,当常数大于|F1 F2|时轨迹又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分化出双曲线的定义中的常数有一个特指的范围,就是要大于0而小于|F1 F2|。进一步就加“绝对值”和不加“绝对值”进行讨论,明确没有“绝对值”就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2.2.4 反馈变式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把新概念纳入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使相关概念融为一体,形成网络;同时在解题中运用概念不断深化、不断提高。
  例6 在学完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之后,就要将这三种概念纳入圆锥曲线的知识体系,首先从方程的形式上进行比较,找出共性,接着从定义的统一性上进行比较,最后从三种曲线都是圆锥被平面截得的曲线上比较来获得进一步的理解。通过解法对比,让学生明确灵活运用概念及定义解题,是运用概念水平的较高表现。
  例7 已知线段AB的长为4,点P到两端点的距离之和是6,求点P到AB中点M的距离的最大值。
  分析:若从距离入手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得,但运算较繁。按椭圆定义,即知点P在以为A、B焦点,M为中心,长轴长为6的椭圆上,以AB所在直线为x轴,M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x29+y25=1,∴|PM|max=长半轴之长=3
  3.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3.1 注重教学落实,不要追求形式。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不要追求形式。教学模式不是框框,在运用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再创造。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学,都要注重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使每个环节真正落实下来,而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走过场。
  3.2 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但从教育改革的眼光,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和突破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无模式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发挥自我的优势,逐步形成和树立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3 注重教师多种角色的运用。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本模式强调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就要提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索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意见、看法和观点不立即作出判断,教师在听到学生不同的意见时,不用自己的想法去束缚学生,不给学生以伤害自尊的批评,以免使学生不敢冒险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若能接受不同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就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施教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施教身份和更优化的施教艺术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只有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研究,才能真正落在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他文献
【摘要】 梦想总是美好,总让人怀念,难得的是在那场梦中梧桐的记忆关于我,关于妹妹。本文以笔者——“我”为视角叙述了那个童年美好的梧桐梦,娓娓道来,最后凝聚成妹妹的影像。  【关键词】 梦 梧桐 妹妹       炫惑的深深浅浅的紫像一个温馨的梦轻轻地荡开去荡开去,像一幅浸了水的水墨画般四处晕染开来,细微处露出点点缝隙,洒下金子般的光辉。每每这个时候我与妹妹便喜欢搬了藤椅到梧桐树下乘凉,一面
期刊
【摘要】 一堂好的体育课首先要看是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加强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建构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利于学生向着目标努力奋斗。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教学方法 有效性    1.教学目标、内容要有“效”  一堂好的体育课首先要看是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期刊
【摘要】 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中,教育者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和欣赏音乐。只有当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而获得一种成功体验时,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娱乐性”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改变一道几何题的形状和添加线段,让同学探讨后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解题依据,既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开拓了解题思路和激发了思维火花。再通过一题多变,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出最佳解法,优化解题思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关键词】 巧用图形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解题
期刊
【摘要】 美术课原本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课程。美术教学也更趋于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一项能力。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们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他们的各种能力也能在动手参与中取得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期刊
【摘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在新课改实施中,教师要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教育,要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参加锻炼既是增强自身体质、锻炼意志的需要,也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体育学科的基础上,激发体育锻炼的欲望,促进学生自觉进行体育运动。  【关键词】 体育教
期刊
【摘要】 现在完成时的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快更好地掌握现在完成时态并熟练地加以运用,是本文作者的初衷。本文拟从讲述不规律过去分词的记忆规律; have/has been与 have/has gone 的区别;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终止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的转换等方面给初学者以帮助。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概念 用法       
期刊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保障。教师示范耐心倾听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榜样。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催化剂。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 小学语文 倾听习惯  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
期刊
【摘要】 培养每个学生都爱上体育课,途径是很多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采用以下几点来让每个学生都爱上体育课:①精心准备,营造氛围;②情知协调,激活渲染;③丰富内容,提高兴趣。  【关键词】 体育课 师生关系 教学环境 教学方法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制度的不断完善,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孩子开始上学起,基本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孩子的压力也越
期刊
【摘要】 在21世纪美术教育的今天,农村的美育如何切实展开,有利于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形成高尚有品位的审美价值观是一批又一批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海岛农村美育中发现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可行、优秀的教学资源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氛围和学习基础尤为重要,策划一次校园活动便是各地区都有不同教学认识的课,学生有兴趣,老师要善于引导。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综合实践 生活实际 思想动态 美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