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性,28岁.因左眼球结膜新生物伴出血、疼痛、异物感于2010年7月前来就诊.之前1个月曾在某医院眼科诊断为“左眼结膜乳头状瘤”,门诊行左眼结膜新生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结膜皮样瘤.1周后新生物复发,故该医院以“左跟结膜新生物”收入院,再次行左眼结膜新生物切除术,病理检查提示:结膜炎性肉芽肿.患者出院后,左眼一直疼痛、异物感,故来我科就诊,门诊以“左跟结膜新生物;左眼结膜、巩膜溃疡”收入
【机 构】
:
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专科医院,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专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28岁.因左眼球结膜新生物伴出血、疼痛、异物感于2010年7月前来就诊.之前1个月曾在某医院眼科诊断为“左眼结膜乳头状瘤”,门诊行左眼结膜新生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结膜皮样瘤.1周后新生物复发,故该医院以“左跟结膜新生物”收入院,再次行左眼结膜新生物切除术,病理检查提示:结膜炎性肉芽肿.患者出院后,左眼一直疼痛、异物感,故来我科就诊,门诊以“左跟结膜新生物;左眼结膜、巩膜溃疡”收入院(图1).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71岁.因右眼下睑肿物明显增大,于2009年12月15日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就诊.自述3个月前发现右眼下睑皮下可触及肿物,且近期肿物明显增大,无复视、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眼部检查:右眼球突出,伴有内、上移位,下睑皮下可扪及肿物,约2 cm × 1 cm大小,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活动度好,可还纳入眶内,眼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眼球各方向运动不足,外转受限
患者女性,12岁.自幼双眼视力差,于2010年12月5日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眼科就诊.既往眼部未给予特殊检查和治疗,无其他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无感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全身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发育正常,无指趾畸形.眼部检查:视力左眼为0.05,右眼为0.1,双眼均无法矫正;双眼前节检查来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1。
目的 对我国诺里病一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鉴定,确定其家系中是否存在NDP基因突变.方法 基因家系研究.发现一个3代均患有诺里病的家系,共13人,患者3人,现存患者仅先证者1人,为20月龄男孩.根据诺里病家族史、临床体征及眼科B超检查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NDP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区,PCR产物直接测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与秦皇岛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10月12至13日(周五下午至周六上午)共同举办基层儿童眼病眼保健培训班。本次学习班旨在推广儿童眼保健知识,学习国内外成熟的儿童眼保健技术及儿童眼病治疗最新进展;通过系统的基础培训,帮助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使基层眼保健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更规范。会议免收注册费,参会者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6分。会议地点:天津医科大学眼科
中华医学会定于2012年8月21至25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中华医学会第17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本次是继2011年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暨第四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之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大型的眼科学盛会,预计参会的代表将达5000人,届时将有1000多名国际、国内的著名眼科学专家就眼科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的经验做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医师将云集本次盛会,与国内同道交流和分享眼
前 言本标准中除5.2.5、6.2.2、6.4、7.2.7、7.2.8、8.2为推荐性条款外,其余均为强制性.本标准由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北京新力眼科、北京大学眼科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眼科中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目的 比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5种不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眼内散射光和IOL眼内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单纯性白内障术后植入非球面IOL至少3个月的患者130例(130只眼),分别为一体四襻式亲水丙烯酸酯Akreos IOL (AO)植入25只眼,一体改良C形襻亲水丙烯酸酯Rayner IOL( 920H) 20只眼,三体亲水丙烯酸酯PY60AD IOL(PY60AD)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测量人泪小管各段管内径的可行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武警总医院眼科泪道正常的志愿者80名(80只眼).其中男性40名(40只跟),女性40名(40只限),年龄18 ~82岁,平均41岁.按年龄分为3组:18~40岁,41~60岁,61岁以上.对入选眼行UBM检查,观察活体正常泪小管在UBM图像中的成像特点;测量睁眼状态下上、下泪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脉络膜循环异常特点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仪,测量21例(21只患眼,21只对侧眼)CSC单侧发病患者及24例(24只眼)正常对照者的黄斑中心凹及鼻、颞侧每隔500 μm直至3 mm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对21例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
中华医学科技奖由中华医学会设立,是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学技术奖.该奖授予在医学领域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并择优向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荣获2010和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眼科研究项目共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