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那么,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科学、高效地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如果教师一味实施灌输教育,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使思想品德教学科学、高效地实施,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引用历史故事、奇闻轶事以及运用多媒体,还可以组织知识抢答、小组竞赛、讨论、辩论、小论文比赛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等。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实际,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效果较好。(1)依纲阅读法。即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要点先列出简单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带着目的去读书,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理解观点、熟悉教材,培养自学能力。(2)粗读法。所谓粗读法,就是粗略地、较快地通读一遍教材的阅读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简要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整体框架,让学生带着整体观去学习、听课,提高学习效率。(3)细读法。它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标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使用这种阅读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使学生快速构建起学科知识结构。
三、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可以多提供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感性材料人手,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活跃思维,发现问题。另外,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
四、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关注学生生活、社会现实,是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思想品德考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思想品德中招考试试题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不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处理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从而克服思想品德教学“脱离生活、滞后时代”的弊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超越课堂教学的界限,树立大学科观,走进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时代,这既是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五、抓好各个学习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抓好课前预习、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把不懂的或有不同看法的概念或说法记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课堂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下课后,教师要做好追踪回访,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养成积极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培养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如果教师一味实施灌输教育,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使思想品德教学科学、高效地实施,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引用历史故事、奇闻轶事以及运用多媒体,还可以组织知识抢答、小组竞赛、讨论、辩论、小论文比赛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等。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实际,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效果较好。(1)依纲阅读法。即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要点先列出简单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带着目的去读书,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理解观点、熟悉教材,培养自学能力。(2)粗读法。所谓粗读法,就是粗略地、较快地通读一遍教材的阅读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简要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整体框架,让学生带着整体观去学习、听课,提高学习效率。(3)细读法。它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标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使用这种阅读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使学生快速构建起学科知识结构。
三、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可以多提供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感性材料人手,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活跃思维,发现问题。另外,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
四、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关注学生生活、社会现实,是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思想品德考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思想品德中招考试试题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不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处理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从而克服思想品德教学“脱离生活、滞后时代”的弊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超越课堂教学的界限,树立大学科观,走进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时代,这既是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五、抓好各个学习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抓好课前预习、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把不懂的或有不同看法的概念或说法记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课堂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下课后,教师要做好追踪回访,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养成积极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培养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