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中高年段文言文教学的小策略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反映文言文学习内容多、难度大,很难适应。因此,笔者尝试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利用教材,探究方法,让文言文走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生活。以对比阅读,发挥课堂效用,激发读文言的兴趣;以广泛诵读,联系孩童发展,营造学古典的磁场;以积累自读,授学生以“渔”,掌握析古文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读为诵,学习经典,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策略 对比阅读 广泛诵读 积累自读
  笔者多年从事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在与小学毕业生交流中发现,原本的语文学习能手竟也开始惧怕语文学科。这主要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致使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跟不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笔者依托教材,寻找渠道,让文言文走进小学中高年级孩子的生活,为他们能够顺利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基。
  一、 对比阅读,发挥课堂效用,激发读文言的兴趣
  翻阅苏教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材,我们发现不少课文都可以找到文言文的痕迹。如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中的《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是文言文的直译版,而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则是文言文的改编版。只要与文言文相关的课文,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们都可以增加“比一比”“读一读”“背一背”这些环节,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会从中萌发,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会从中提升。笔者首先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展开文言文阅读指导。
  教材第三单元“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与《螳螂捕蝉》三篇精读课文。笔者在教学时,根据单元特点,进行了整体模块教学的设计,即在文本精读的基础上,增加原文共读。
  《三打白骨精》一文选自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古典白话小说的文体是本课的最大亮点。笔者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特别节选了原著的相应片段进行对比教学。如课文开篇:“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原著片段为:
  师徒别了上路,早见一座高山。……好猴王,他在那马前,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个别字词需要注音外,阅读障碍不算大。因此,教师让学生结合原著片段,完成略带难度的学习任务:逐句试说,以理解环境的险恶。小说原片段的引入,让学生的学习興趣普遍浓郁。
  课文重点是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次不同的化身,被悟空三次识破。课文中第一次棒打的描述在第三自然段,原著相应的片段是: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
  如此这般,让学生将课文与原文同时阅读,对比赏析。古文中相应的“三打”片段会让学生读得更加带劲,读出文体的特点,也能提升学生阅读古文的情趣和能力。
  其实,这就是利用教材来理解原文,一文多读,培养语感。《三打白骨精》的对比阅读,不仅适度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难度,还把阅读引向了课外,引导学生走进本册教材中的“我阅读我快乐”栏目——阅读《西游记》。巧妙的设计,使“为学生推荐一部名著”的新课标要求得到落实,也是鼓励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敢于根据自身的阅读能力捧读原著。
  在教《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时,笔者出示刘向《说苑·正谏》中的相应章节。首先让学生熟读教材原文,然后在教学时,辅以文言材料为教学内容,评析文章。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明确知道每个字的意思,只要他们能够明白句意,并能用文言原句评说人物性格以及这篇文章的深刻寓意即可。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依托课堂教学时间,在不增加学生课后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读原篇原著,以读成诵,培养语感,提升能力。
  二、广泛诵读,联系儿童发展,夯实学古典的基础
  对教材中的课文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虽有效,但由于教材的限制,可选用的篇目有限,而且有些篇目对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还选择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小古文,有选择地进行多层次、多频率的诵读指导,使学生在达到小语教学要求的同时,夯实学文言文的基础。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节语文课都有“课始五分钟”,以诵读名篇为主,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内容,《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和《论语》都是主要阅读材料。同时,每周还有一节“诵读课”。这些课程的教材、教学流程都由同年级教师共同研讨,再经过教师集体备课,在原有诵读的目标基础上提出略高的要求,让学生不仅立足于读,立足于背,还立足于感悟,在感悟中求真。这些做法都为扎扎实实地开展“经典诵读”守住了阵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论语十二章》,虽然与之相应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有一篇《孔子游春》做铺垫,但课文的重心在“观水施教”“师生论志”,即便有课后的拓展,学生所读总归是有限的。师生可以搜集整理《论语》中的佳句,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同时结合课后练习中有关孔子的名言,利用“经典诵读”课堂,进行诵读和积累。如果小学阶段学生对《论语》名句熟读成诵,初中学习《论语》时,便会产生他乡遇故知的亲切,学习起来也会驾轻就熟。这就是“幼学如漆”的魅力所在。   当然,除了借助学校“经典诵读”这一校本教研的阵地外,我们还利用《古诗文诵读》(苏教版)、《小古文100篇》等书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古诗文诵读》中收录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兼相爱,交相利》《上善若水》,以及六年级(上册)中《伯牙破琴》《嗟来之食》《塞翁失马》等经典名篇,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搭建了学习的桥梁。加强此类文章的阅读,让学生在多读中感悟字意、句意,并结合注释悟到文章的意蕴,对学生文言词汇的积累与文言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积累自读,授学生以“渔”,掌握析古文的方法
  近年来,教师指导下的文言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已经有了一些尝试,但为什么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呢?笔者以为,教学如仅停留在教师指导层面是不够的,要让学生自己愿意读。而一些孩子不愿读文言文,是因为他们读不懂。所以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读懂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以积累为手段,学会“渔”技。
  第一,建立个人文言阅读词汇宝库。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阅读中随时摘录一些文言词汇,采取看注释、问老师、查字典、同学互译等方法,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以《论语·阳货篇》为例: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見,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老师指导学生积累其中的“归”“豚”“亡”“诸”“亟”“岁”“仕”等词。以“亡”为例,让学生结合“亡羊补牢”“国破家亡”“亡命之徒”“智叟亡以应”等短语,分析“亡”有“丢失”“灭亡”“逃”“没有”等意思,学生以这样的方式积累,就能对这个字有更深的认识。
  第二,开设课堂文言词汇交流专区。学生通过“文言词汇宝库”能积累不少词汇,但如只是摘录而不去理解和记忆,是无用的。因此,在每周一次的诵读课上可以开辟“文言词汇交流专区”。以《弟子规》中的“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一句为例,学生积累所得:“虽”在文言语境中有“虽然”“即使”的意思,而“苟”有“假使”“如果”的意思。尽管“虽”与“苟”都是中学语文文言词语释义的要点,但如果学生有自我积累的兴趣和能力,就应该充分鼓励和指导。在交流专区,学生共同做摘录,并进行讨论,自己悟出这句话的意思根本不是问题。积累、诵读、感悟,其中的“渔”技已初显。
  小学中高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往大处说是传承了古典文化,往小处说能让孩子很快适应初中语文学习。一线语文教师有必要利用现有素材,多想方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巧抓时机,营造氛围,授之以“渔”,相信必会让学生爱上文言经典。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经东校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实例研究来探讨英语创新思维能力的多维培养模式。小学英语教育应摒弃已有的习惯性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同时培养学生乐思、善思、敢思、勤思的创新思维品质。  【关键词】创新思维 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留白 开放式任务 聚合思维 发散思維 批判思维  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思维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为个人乃至国家发展的春天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无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品德课上“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从具体操作上看,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不盲“动”;要制定活动规则,让学生按序“动”;要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想要“动”;要教给活动方法,让学生学会“动”。  【关键词】 品德课教学 效率提升 调动学生  学生在品德课上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是每位品德教师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品德课堂学习的效率呢?笔者认为,一条重
期刊
作为一名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子阳从教28年来,他一直在课堂里潜心耕耘。他教的语文课与众不同,重点关注学生的“多读多写”。他的“与孩子共读共写”讲座,至今已有10万多名家长参加过;他的“儿童创意读写课”深受国内外小朋友们的欢迎;他自费研究课题“让100%的学生热爱汉字、喜爱写作、热爱阅读”,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突出的成
期刊
【摘要】自1904年写作课程独立设科以来,已历时百年有余,但写作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均明显滞后于阅读教学。笔者从名师吴勇和管建刚习作教学课例的解读入手,寻找实践上浮之路,并将他们的习作教学归结为“语用型习作”。然后从他们的论述及课例出发,概括出四个特点:从“为了写作”到“通过写作”,从“关注话题”到“关注情境”,从“基于文本”到“基于人本”,从“教师评价”到“读者评价”。最后从实践出发,从目
期刊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拿破仑每次遇到手下的军官,无论级别如何,总能准确地喊出这位军官的名字,并谈论起这位军官参加过的某一次战斗或者是与之有关的军事调动。一个简单的举动,让下属感到了拿破仑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怀。“士为知己者死”,战场上,将士们怎能不奋力冲锋陷阵呢?名字,融进了一个人的生命,让每个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尊严。  在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老师、学生互相不熟悉,课堂交流的时候,老师说得最
期刊
今年4月,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举办了“作文课怎么教”——江苏省作文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笔者从作家祁智指导小学生写作的一节课——“作文为什么不用成语”中获得了习作教学的灵感。教师应引导处于写作起步阶段的孩子有节制地使用成语,将凝练的成语尽可能场景化,从而提高儿童言语实践的能力。  祁智的课堂是从评讲一个小朋友的作文开始的——  师:一个小朋友在作文里写爸爸发火,用了成语:怒气冲冲。小朋友们,如果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虽然只是粗略地读完这部作品,但已折服于张先生深刻的教育智慧,惊叹于他对“生命化教育”的透彻理解。“慢教育”所蕴含的哲理,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让我收获满满。  本书的作者张文质先生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其中最关键的是教育的“慢”,他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弊端进行了一针见血的剖析。  的确,时下的教育太急功近利,老师
期刊
春天的第一只蝴蝶/身披橙色和紫色/从我的路上飞过/一朵飞行的花/改变了/我生活的颜色。  这首《蝴蝶》是英国作家迈克尔·布洛克写的一首诗。在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的学生和语文教师的心中,副校长邵龙霞就像他们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蝴蝶”,改变了他们生活的颜色。在学生的眼里,她是会吟诵、会唱歌、会弹琴、会跳舞的“十项全能老师”,喜欢为他们“诵读一首首节奏明快的童谣,朗读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讲述一个个妙趣横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评价方式、评价方法上不断创新。真诚地给予评价,能帮助学生正确且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而依据书本,实时地对课堂上产生的“意外”进行引导,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成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智慧地评价,既能让学生得到肯定,也能让整个课堂充满艺术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有人 有书 有法  课堂教学评价指对在
期刊
足球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运动。即便是抛开足球作为职业运动的种种光环,从一般的体育意义上来说,这项运动在培养健康强壮的体魄、团结协作的精神、永不言败的毅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坐落于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南部新城的华阳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华阳实小”),正是一所以校园足球为显著特色的学校。该校提出发展“智勇足球”的口号,以“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为理念,抓好基础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