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经验总结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zh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位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间开展的10例脑死亡器官捐献原位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均为男性,年龄18~48岁,中位年龄28.5岁。劈离式左半肝供肝1例,左外叶供肝9例(2例减体积)。4例供肝在我院手术,其余6例供肝分配到另外2家移植中心。受者原发病8例为胆道闭锁(6例葛西术后),1例肝小静脉阻塞综合征,1例Alagille综合征。年龄7个月~11岁,中位年龄10个月,体重(9.8±6.6)kg(5~28 kg)。

结果

供肝均采用在体原位劈离,供者劈离手术时间(88.5±18.9)min,供肝重量(336.7±85.4)g。受者均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方式,受者手术时间(542.5±112.1)min,无肝期(52.0±13.5)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GRWR) (3.98±0.96)%,2例左外叶供肝GRWR超过5%,切除部分Ⅲ段肝脏,用减体积左外叶供肝。10例受者随访至今,最长随访3年5个月。9例存活,1例术后1 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结论

原位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效果良好,可增加儿童供肝来源。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 PRF)预防下颌角肥大截骨缩小术后出血和面部创伤性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下颌角肥大截骨缩小术26例纳入研究。采用半侧颜面自身对比研究,随机将面部左右侧分为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poor plasma, PPP)组和PRF组,其中PRF组术中制备自体PRF置于下颌截骨创面,PPP组则放置PPP。术后对PRF组和PP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在鼻唇沟年轻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43例面部鼻唇沟老化患者,给予射频治疗。每个月1次,共3次。随访3~12个月。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摄影。对治疗前后的鼻唇沟标志点进行图像处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鼻唇沟老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射频技术在鼻唇沟年轻化的治疗方面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
目的观察芹菜籽提取物左旋芹菜甲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作用,分析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秦皇岛军工医院住院的AD患者34例,采用芹菜籽提取物左旋芹菜甲素进行治疗,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8 d、36 d、72 d的MMSE和ADAS-Cog,分
儿童肝移植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在外科技术、免疫抑制治疗、感染检测与防治、多学科合作模式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儿童肝移植术后病毒感染日趋受到关注,免疫撤除方案的研究方兴未艾,移植术后的远期管理任重而道远。
目的使用感染供者是扩大标准供者的重要部分,目前趋势下能有效缓解供者利用率及器官需求的矛盾。目前尚缺乏可靠及系统性评估供者来源性感染的风险及对移植物预后影响的报道,本文就供者来源性感染的定义及感染病因、流行病学进行综述,并对供者筛查及管理提出建议。
期刊
目的探讨劈离式肝移植在儿童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9月完成的41例(42次)儿童劈离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成人供者24例,年龄19~52岁。儿童供者10例,年龄4岁8月~16岁。DBD供者23例,DCD供者11例。24例成人供肝均为右三叶+左外叶劈离,儿童受者使用左外叶24例,右三叶1例。10例儿童供肝中右三叶+左外叶劈离9例,减体积右三叶+左外叶劈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调控肝细胞凋亡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选择健康、雄性、清洁级C57 BL小鼠30只,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2 h、6 h、12 h、24 h),每组6只。血生化检测每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采用HE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及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组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中解剖性脾部分切除预防肝移植术后顽固性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完成的7例肝移植术中同时行解剖性脾部分切除术的儿童受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腹部超声测量的脾脏长径和厚径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例受者的总手术时间320~768 min,中位时间495 min,术中
目的过继细胞治疗(ACT)属于活性生物治疗范畴,其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成熟。ACT输注的免疫细胞,与化疗和单克隆抗体相比,具有动态迁移、扩增能力强和长期有效等优点。ACT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也为此创新性的"活性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有效证据。本文综述了作为ACT治疗的主要方式——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同时,针对ACT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