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而言,采用R&D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会提高企业在开发投入上的热情,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但是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前提是区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区分标准和如何却分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判断,外部人对于企业的研发费用化政策很难有清晰的了解,因此上市公司可能利用研发费用的资本化调节利润。
关键词 研发费用 资本化 高科技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5.5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研发费用
研究和开发费用(Research & Development,一下简称R&D)一般是指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设施费、材料费、人工费、合同服务费、外购无形资产费以及有关间接费用等。R&D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将直接影企业的经营业绩。而高科技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保证其技术创新性一般要投入大量的R&D,R&D投入水平、投入强度是高科技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旧的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是采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新准则把研究开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支出依然是费用化处理,应当于发生时记入当期损益;到了开发阶段,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记入无形资产。
二、研发费用的费用化与资本化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1、研发费用化的优点。一是研发费用化符合谨慎性原则,二是现实中的可行性。采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企业可以最早得到税收优惠,当年就可以收回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资金,这样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核算上也相对简单。
2、研发资本化的优点。一是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如果研发支出在无形资产申请注册前全部费用化,一些企业为了利润指标考核,可能减少企业技术开发的投入。而对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处理,有利于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避免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二是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研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合理的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能更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3、研发费用化与资本化的缺点。不符合一致性原则,对同一企业来说,来源不同的无形资产其计价方式不同。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并在其受益期间摊销;而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按照注册无形资产时发生的登记费、律师费等金额入账,其研究和开发费用却计入当期损益,会使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大打折扣。其次,无法明确区分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阶段,这种模糊性的方法也为企业经营者操纵利润埋下了隐患。
三、新准则对于高科技企业的影响
1、R&D支出的部分资本化政策无疑会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他们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R&D支出是一种资本性支出,具有明显的效益滞后性。在R&D经费投入后,其效果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而在现代两权分离的企业中,管理者的任期并不是永久性的,管理者不愿因为业绩下降而引起投资者的不满,也不想看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于是就减少开发经费支出。这样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看好,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这会造成管理者不恰当地削减企业的R&D支出提高会计业绩。在新准则中,开发费用资本化后,企业在开发上的投入并不会影响到企业当期的利润,这样会鼓励企业领导者加大对公司的R&D投入,有其是高科技企业。
2、R&D支出的部分资本化政策可以对R&D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考核。R&D费用的处理,使所有的R&D费用统统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这就无法划清成功开发与不成功开发的界限,无法对R&D活动进行准确的成本效益核算。当R&D活动的不断增加,企业R&D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成本效益核算。而将R&D费用计入企业管理费用,或挂长期待摊,又会使报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管理产生错觉。
3、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研发活动投入高的企业,从长远来看通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换言之,研发活动将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从而影响企业股票的走势。企业在对外披露研发费用的同时,也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发展平稳、利润上升空间广阔的信息。然而,我国旧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对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投资者无法客观全面地得到有关企业研发的具体信息。有可能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例如A、B 两家上市公司,A公司为了获得短期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做出了削减研发支出的决策,而B 公司为了追求企业长期发展,对研发活动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式,使B 企业当期利润大大减少。如果投资者单纯从这两家公司的利润出发,肯定认为A公司比B 公司更具有投资价值。如果我们对开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开发支出就会作为无形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当投资者得到关于研发支出的完整信息后,很有可能会转而对B 公司进行投资。这样就会对A公司形成巨大压力,使A公司放弃通过减少研发支出,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 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报告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梁莱歆,赵娟.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新会计,2009(6) .
[3] 杨丽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综合比较研究.财会通讯,2005(8).
关键词 研发费用 资本化 高科技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5.5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研发费用
研究和开发费用(Research & Development,一下简称R&D)一般是指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设施费、材料费、人工费、合同服务费、外购无形资产费以及有关间接费用等。R&D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将直接影企业的经营业绩。而高科技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保证其技术创新性一般要投入大量的R&D,R&D投入水平、投入强度是高科技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旧的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是采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新准则把研究开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支出依然是费用化处理,应当于发生时记入当期损益;到了开发阶段,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记入无形资产。
二、研发费用的费用化与资本化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1、研发费用化的优点。一是研发费用化符合谨慎性原则,二是现实中的可行性。采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企业可以最早得到税收优惠,当年就可以收回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资金,这样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核算上也相对简单。
2、研发资本化的优点。一是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如果研发支出在无形资产申请注册前全部费用化,一些企业为了利润指标考核,可能减少企业技术开发的投入。而对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处理,有利于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避免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二是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研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合理的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能更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3、研发费用化与资本化的缺点。不符合一致性原则,对同一企业来说,来源不同的无形资产其计价方式不同。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并在其受益期间摊销;而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按照注册无形资产时发生的登记费、律师费等金额入账,其研究和开发费用却计入当期损益,会使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大打折扣。其次,无法明确区分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阶段,这种模糊性的方法也为企业经营者操纵利润埋下了隐患。
三、新准则对于高科技企业的影响
1、R&D支出的部分资本化政策无疑会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他们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R&D支出是一种资本性支出,具有明显的效益滞后性。在R&D经费投入后,其效果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而在现代两权分离的企业中,管理者的任期并不是永久性的,管理者不愿因为业绩下降而引起投资者的不满,也不想看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于是就减少开发经费支出。这样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看好,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这会造成管理者不恰当地削减企业的R&D支出提高会计业绩。在新准则中,开发费用资本化后,企业在开发上的投入并不会影响到企业当期的利润,这样会鼓励企业领导者加大对公司的R&D投入,有其是高科技企业。
2、R&D支出的部分资本化政策可以对R&D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考核。R&D费用的处理,使所有的R&D费用统统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这就无法划清成功开发与不成功开发的界限,无法对R&D活动进行准确的成本效益核算。当R&D活动的不断增加,企业R&D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成本效益核算。而将R&D费用计入企业管理费用,或挂长期待摊,又会使报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管理产生错觉。
3、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研发活动投入高的企业,从长远来看通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换言之,研发活动将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从而影响企业股票的走势。企业在对外披露研发费用的同时,也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发展平稳、利润上升空间广阔的信息。然而,我国旧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对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投资者无法客观全面地得到有关企业研发的具体信息。有可能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例如A、B 两家上市公司,A公司为了获得短期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做出了削减研发支出的决策,而B 公司为了追求企业长期发展,对研发活动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式,使B 企业当期利润大大减少。如果投资者单纯从这两家公司的利润出发,肯定认为A公司比B 公司更具有投资价值。如果我们对开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开发支出就会作为无形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当投资者得到关于研发支出的完整信息后,很有可能会转而对B 公司进行投资。这样就会对A公司形成巨大压力,使A公司放弃通过减少研发支出,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 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报告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梁莱歆,赵娟.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新会计,2009(6) .
[3] 杨丽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综合比较研究.财会通讯,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