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意义重大。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西方文学的结晶与代表,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对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的特征作了梳理,以期抛砖引玉,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思维的具体再现,也是对一定地域和一定民族的文化和风俗的具体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一定的语言艺术来达到对文学作品主人公的塑造以及对作者主题思想的表达,并且使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当然,英语中的文学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的内涵
  文学语言是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作品主题的工具。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学语言具有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一般性质与作用。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极其丰富,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英语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语言,这门语言背后蕴含丰富的文化、生活、习惯等,包含着很多英语背后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准确把握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不僅能够提升我们的英语文学素养,还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文化载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在十四至十六世纪时期英语文学的出现,对智慧知识、人文精神的宣扬,激励不少知识人不断革新创作。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能够充分反映出文学作品中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每一文学作品都反映了民族地域的文化和风俗,反映了作者主题思想的表达,并使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关于英语文学语言的意象性特征
  文学作品之所以产生魅力吸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创设的虚构世界,产生了多种戏剧性事情的可能性,并以艺术叙述、语言渲染、人物打造、思想冲击,并以此来实现读者需要感受的快乐、悲伤等多种情感虚。文学作品以文字形式来承托起写作者思维批判、情感寄托、分享快乐、体现价值等。因此,文学语言具有的意象性是其基本特征。在19世纪的意象派主义作家中,庞德是一名领军作家。意象派以意象为研究,主要通过至简的意象寄托感情,或是直接传达简单美学。意象派的诗歌创作强调单一意象、用词的简洁有力和音乐感韵律节奏,对语言艺术的挖掘紧密相关。著名诗歌“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名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对一代代处于黑暗的人们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在该诗中,雪莱描写了西风吹过的山川、大海,西风掠过时万物的模样,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西风作为意象,是自由的化身,既代表摧毁腐朽势力,也带来光明和未来。
  三、关于英语文学语言的生动性特征
  英语语言的生动性,简单说就是以语言艺术的力量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与传神,能把一切虚构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使得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对生动性的描述中,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就是很著名的,他在名著《雾都孤儿》中,就刻画了奥利弗、费金、布朗洛、梅丽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狄更斯以出色的语言使得每个人物角色呈现鲜明的特点,在衣物打扮、形象面貌及场景表现精心安排,塑造人物极其完美,小说极富张力。文学语言呈现让人惊艳的艺术魅力,既朴实无华,又意境丰盈充满,还饱含哲理。通过阅读,读者能从生动传的文学语言中感受到不同性格的人物特点,感受到整个社会的风气风貌。在人物形象刻画外,对背景刻画出色的有美国作家福克纳,其创作的《献给艾米丽小姐的玫瑰》、《喧嚣与骚动》等名著,对背景中小城的风貌、风俗习惯、与地理特征等作了精致的描绘。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历险记》,就以本土主义来表现地方色彩性,描绘出一座独具背景的小城,以其独特的特点、人文习俗、社会风貌构造唯独特的背景,推进文学作品的充分发展,充分展现了语言的艺术。
  四、关于英语文学语言的情感性
  文学作品的写作主要就是体现作者的情感,无论是快乐、悲伤、忧愁等,还是悲情、空洞、虚无,都是作者以特殊的文学语言为载体来实现的,可以说,没有不带感情色彩的文学语言存在的,也没有任何一部英语文学作品是带有作者感情寄托的。文学语言的情感性是语言艺术研究的一个重点方面,特别是在荒诞派的主要作品及诗歌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托马斯格雷作为感伤主义先驱,《乡村教堂内的挽歌》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怀古伤今的文字语言来寄托诗人内心的情感,体现了一种虚无与空洞的情感倾向。《小镇畸人》是美国作家安德森的作品,作者以精神病人的角度来观察整个小镇生活状态,展现整个小镇的混乱,以杂乱的文字开展讽刺,以展示出小镇人们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弥尔顿所作的《失乐园》就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上帝存在的质疑,沃兹华斯的《独自云端漫步游》,就表达了对大自然由衷热爱,济慈的《夜莺颂》表达了真善美的追求。惠特曼作为美国诗歌之父,其《草叶集》揭示了追求自我、自由平等。文学语言充分寄托了作者自身的情感。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英语文学是文学家们对自己的时代,对自己的生活以思维创造呈现出来的新作品,在这个展现的过程中作者需要灵活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对作品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使作品的思想主旨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得到最好的阐述,也正是因为这些高超的语言艺术手法,才使得作品的文学价值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沈海英,《时代文学月刊》,2014.
  [2]《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刘岩》,张一凡,《才智》,2016.
  [3]《浅谈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李艳芳,《世界家苑》,2013.
  [4]《解读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吕程,《新校园:阅读版》,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黑人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The Color Purple)中的人称指示语,探讨这些人称指示语在刻画人物形象以及构建身份方面的作用,揭示了其语用价值,并表达了性别歧视、种族压迫等主题。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紫色》;语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劳伦斯短篇小说的伦理批评”(项目号:TJWW15-025)。  摘 要:D·H·劳伦斯短篇小说擅长通过场景描写,运用色彩的变化和烘托营造出一个小说中需要表达的意境。本文以《菊花的幽香》为例着重探究色彩艺术的运用及其对资产阶级工业化发展的描写、人物角色命运的衬托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劳伦斯;短篇小说;色彩艺术  作者简介:范金良(1982-),男,
摘 要:文学作品中各种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文学作品本身活灵活现,更好地展现和诠释深层次内涵和意义,可以将作家的思想、意图通过作品的形式形象地传达给读者。美国文学作品《荒野的呼唤》就是象征手法最形象的体现。作者通过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将自己的思想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将对美国文学作品《荒野的呼唤》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荒野的呼唤》;象征;解读  作者简介:张妮(1983.10-),女,汉族
摘 要: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和女性主义的繁荣,许多女性主义批评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时时刻刻》,但她们都集中在分析女性主体意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命运的悲剧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阐释《时时刻刻》中三位女性的迷失形象。  关键词:女权主义;迈克尔·坎宁安;父权制  作者简介:郭荣琼(1983-),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