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把胖子推下桥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6852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故事:
  2012年10月5日,下午4点49分,美国旧金山。
  一辆有轨电车失去了控制。任其前行,车上的五人都会被撞死。路上一行人琼斯女士扳动了轨道道岔,将电车导上侧线。车上的五人获救了。
  驶入侧线的电车撞上了站在岔道上的法利先生。
  法利先生撞死了。
  争议:
  这样,琼斯因“展现出非凡的机智和勇气”,获市长颁发的见义勇为奖。
  2013年4月15日。区检察官指控,琼斯女士在扳动道岔开关时,知道或应该知道,此举会造成法利先生被电车撞击身亡。因此,琼斯女士犯有非预谋故意杀人罪。
  大陪审团作出的决定是:琼斯女士私做主张,她没有权利决定法利先生的生死,因为她“无权扮演上帝”。
  第二个故事——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原则:
  认为琼斯女士以一人性命博得五人生是正确的人们,是基于人们认为的行为准则:以“最多数人最大幸福”为目的。这是人们习惯于遵从的常理。
  然而,“常理”就是“真理”吗?
  显然不是。
  在哥白尼没有研究出地球绕着太阳转之前,这个世界的常理是:“太阳绕着地球转”。
  公诉人克利夫兰·坎宁安讲了一个故事:
  费城的一条高速公路发生了连环交通事故,六名伤员送到医院,其中两名伤员需要肾移植,另一人需要心脏移植,还有一人需要肝移植;第五人需要肺移植。而第六名伤员,只有35岁,没有明显伤情。
  外科大夫梅普斯大约是鬼附了身,把那个35岁的年轻人推到手术室,摘取了他所有的器官,移植给了前五个人。结果救了那五个人,年轻人挂掉了。
  梅大夫说了一句话:“我觉得一名病人死亡,比五名病人死亡的结果好。”
  梅大夫被判“一级谋杀罪”。对于这件事,人们几乎没有争议。
  人们议论说:谁给了他决定别人生死的权利?梅大夫凭什么扮演上帝?
  所以,伦理的决择不只是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那么简单。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人作为手段,而不以人本身为目的,这永远是错误的。更深一步说: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就不择手段,是错误的。
  那位35岁的年轻人有活下去的权利,而梅大夫仅仅把他作为了器官,无视了他作为人生存的权利。
  联系到琼斯案,检察官说:“站在岔道上的那位先生,难道没有活着的权利吗?谁给了琼斯女士扮演上帝的权利。
  “想想他的权利。他也有名字:切斯利·法利;他曾经喜爱在老兵协会弹钢琴,在他们的年度圣诞聚会上扮演圣诞老人的总是他,而他的人身权利被琼斯女士的故意行为所侵犯。因此,应判琼斯女士故意杀人罪。”
  第三个故事——双效原则:
  琼斯女士的辩护律师玛莎·鲍姆加藤,给大家讲了一个与琼斯案几乎完全相同的案子。
  一辆失去控制的电车朝站在轨道上的五个人驶去(美国怎么有那么多失去控制的电车呢?),弗兰克站在人行天桥上,他认为阻止电车的唯一方法是在轨道上投以重物,但是,此时桥上没有重物,只有一名胖子站在他旁边。
  于是,他一把将胖子推下了桥。(他为什么不自己跳下桥呢?)电车被阻止了,胖子挂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太残忍了。
  辩方律师认为:弗兰克利用了那个胖子。而琼斯并没有利用岔道上那个男人的死去挽救另外五个人,他们有原则的不同,这一区分就是“双效原则”。
  双效原则是说:绝不能以坏的手段来达成好的结果。
  琼斯的行为是转移了既有危险,而弗兰克制造了一个新的危险。这两个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琼斯是无罪的。
  以恶果为工具达成善果,永远不能允许:
  这个案子就是司法实践中著名的“电车难题”。
  在美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讨论。
  在这场讨论中,人们关注最多的就是“双效原则”。
  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求善避恶,但是,同一件事情中往往兼有善恶两种结果,在特殊情况下,一件善事兼有恶的结果,也是可以允许的,比如,杀人是不允许的,如果是因自卫而杀人,在特殊条件下就是允许的。
  什么是特殊的条件?
  A:在道德上,这个行为本身必须是善的,或至少是中性的。
  B:行为人不能主观希望恶果发生。
  C:以恶果为工具达成善果,永远是不被允许的。
  D:善果之可取,必须足以弥补恶果之恶。
  以这个标准运用到琼斯案:A:改变电车路径在行为上是中性的;B:琼斯并不“希望”法利死;C:琼斯并没有去杀死法利,用他的身体制止电车;D:拯救五人的善超过失去一人的恶。
  因此,人们认为:琼斯应该是无罪的。
  把双效原则进一步运用。比如,帮助一个病人自杀是永远不能被允许的。那么一个医生能否为病人开出大剂量的吗啡,以缓解疼痛,而结果很可能会加速病人死亡?答案是可以!
  原因如下:1:缓解病人的疼痛本身是善的;2:医生没有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观故意,即便他“预见”并“允许”了可能加速死亡的后果;3:疼痛的缓解(善果)不是由恶果(死亡)造成的,事实上,疼痛的缓解发生在死亡之前;4:减轻病人无法承受的痛,善果超过了加速死亡的恶果。
  黄金定律:
  很多人提到了黄金定律:你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们,你们也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其实关于“电车难题”,关于该不该把胖子推下桥的讨论远远没有结束。我们知道国人对这种理念之争深恶痛绝,多多少少认为是知识分子吃饱撑的,啰啰嗦嗦个啥。老百姓传说的韩复渠办案那才叫一个痛快,左手一挥:活;右手一挥:杀。殊不知这样下来,会枉杀多少无辜。
  因为我们常常缺乏较真儿的精神,追求差不多就行,所以人人喜欢和稀泥、糊弄。有时候连自己的人生也一并糊弄算完,虽然阿Q死了,却生出了许多子子孙孙。
  详情请见《电车难题》
其他文献
1  警长走进餐厅之时,基根正坐在柜台旁,试图判断这家餐厅供应的炒蛋和监狱里的炒蛋相比,味道到底是略逊一筹还是各有千秋。他最终判定,这点无关紧要——味道糟糕就是糟糕——这时他听见了转轮手枪扳开击锤的咔嗒声。  基根抬起头。年轻的女服务员担忧地看了眼他的身后。基根从她身后的镜子里看见,一名警察拿枪指向他。这名警察年纪轻轻,显得紧张不安,持枪的手微微哆嗦。当有人持枪对准你的脑袋时,你可不想看见这种场面
期刊
教育部公布了13个增补专业,其中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属于体育类,将于2017年起正式实行。  “打游戏也能拿学历啦?”就在宅男们虎躯一震的时候,准备上岗当老师的前职业选手王熹却表示,这个专业主要培养的是电竞行业的从业人员,例如教练、战术分析师、导播、裁判等。而职业选手,则仍出自现有的俱乐部自选体系。  “教学生打游戏”是很片面的看法,例如电竞导播,就需要和广播电视专业合作教学,教的不仅是切
期刊
到美容廳去做头发,既费时间,又要花很多钱。假若自己能懂得一些整发知识,掌握整发技艺,会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且会增加不少乐趣。  在家里做发时,首先要用毛巾把洗后的头发擦干一点,随后适当的抹一点发乳。切记抹油时,要抹在头发表层,否则会使头发松散,不容易定型。用木梳梳头时,边梳边要用手沿着发梢往上推,使顶部头发蓬松,产生立体感,这样做,头发基本能服贴,不用吹风就会出现很好的效果。  一个完美发型,通常
期刊
冬日的阳光,遥远而清冷。我骑着自行车,颠簸在乡村熟悉的土路上。干冷的寒风抽在脸上,火辣辣得疼,但我的心中却温暖如春,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人贴心,儿女懂事。  我的工作,有趣又危险  我叫孙景泉,今年60多岁。六十几岁?我不记得了。60岁,本该是我退休离开工作岗位的年龄,但是我却坚持工作到了现在。我的人生,暫时定格在了60岁。  我在滕州市官桥镇文化站工作。官桥镇虽小,却有着众多国家级、省
期刊
我端坐在普勒酒店大厅里的一张大而舒适的皮革扶手椅上,翻看着杂志,就在这时,一位身着深色粗花呢外套的年轻姑娘将手扒进了安德鲁·J·斯塔维森的口袋。  姑娘做得干净利索。斯塔维森——这位银白头发的老绅士握着手杖,身家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美元——刚刚跨出我面前的一部电梯。  那个姑娘从大理石楼梯的方向走来,步伐很快,还装出沉思的模样,一下子撞到了斯塔维森身上。她露出尴尬的神情,一个劲地道歉。斯塔维森
期刊
当我在这个早晨醒来,  窗玻璃已经结霜,  而我发热于一场美梦。  火炉从它欣赏过的一块木材中  彻夜倾倒出温暖。
期刊
前情提要:  1.大难不死却失忆,找到父母却遇害。  2.爱犬半夜舔手,天明死于非命。  3.兄弟互换命运牌,究竟谁对谁错?  第一题  海阳 刘佳荣  很显然那对老夫妻并不是他真正的父母。血亲之所以叫做血亲,就是因为互相之间是有感应的,就像失散多年的母子,久别重逢的第一眼就能互相认出来。而主人公对嘘寒问暖的老两口无动于衷,是因为他虽然失忆了,但是直觉上觉得这两个人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最后他被老
期刊
最近无意看到日本公共交通公司的广告,很温馨。描述一位妈妈把孩子送上公共汽车,目送他第一次独立去学校上课。在母亲不舍的目光中,公交司机帅气地点头致意,表示会把孩子安全送到学校。我突然意识到,9月也是日本的开学季啊。而下一念头就是惊讶,日本的小学生一年级就独自坐公共交通去上学了吗?我的经验是,上学放学的时间,学校周围总会因为接孩子的车辆太多导致交通爆堵。再想一想,万年小学一年级的柯南也是永远自己上学放
期刊
那天接通知,说我同时获得“泰山名师”和“泰安市学科带头人”两个荣誉称号。放下电话,我就想到了爸爸。此时此刻,要是爸爸还活着,我一定先向他卖个关子,然后一字一顿地把好消息告诉他,再让他赶紧给我准备好吃的庆祝一下。这个时候,爸爸白净而宽大的脸庞上肯定漾起开心满意的笑。  爸爸常说“人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名声”,并且一直精心呵护着自己勤恳、清正、宽厚、重情的好名声。老人家一米八的大个子,脸上永远挂
期刊
十多年前,我一个同事,以一年的工资一举购进了一件白色的皮草,每天招摇过市美得冒泡。要知道那时候人们的消费观可没有现在这么开放,这绝对是爆炸性新闻。单位有些平日省吃俭用的大姐大嫂们看不过去了:“这图的是什么啊?”  我同事很淡定:“图一乐呗。”她一直是一个敢买敢穿敢于享受的人,所以大家虽然都挣着一样的工资,但就显得她活得格外滋润。  女人爱对别人的穿戴讲东讲西,其实本质都是羡慕和嫉妒。每天数着铜板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