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青的清晰度,是指语言传情达意的清楚程度。语言的清晰度高,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美感。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要尽量提升语言的清晰度。提升语言的清晰度,一要做到准确,包括内容准确、语言准确;二要做到简洁,包括内容简沽、语言简洁。
1 叙述准确简洁
写文章,常常要叙述某项内容。叙述时,要追求内容准确、简洁,语言准确、简洁。举个例子: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个句子叙述先生家的位置。你读到这句话,可能眼睛一扫就过去了,会觉得句中没有什么美词靓语,没什么可注意的。其实,这句子很见功力。我们不妨简单赏析一下:“出门向东”,准确简洁地说明了方向;“不上半里”,准确简洁地说明了距离;“走过一道石桥”,准确简洁地说明了具体位置。从内容上看,作者叙述先生的家在哪里,讲了“方向”、“距离”、“位置”三个要素,其他内容没有捉及。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若减少一个,表达就不准确、不清楚了;若再增加其他内容,表达就不简洁了。从语言上看,语句精准,基本没有冗词赘字,作者只用14个字,就讲明了先生的家的位置。再举一个例子: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几句话介绍先生的书房。从第一句看,先生家有好几个房间,但作者重点写书房,其他房间不提,清楚地说明了去书房的路线、书房的位置,内容和语言都准确简洁。接下来,作者介绍书房里的陈设,别的东西没提,只重点写了匾和画,并且匾的位置、匾上的字,画的位置、画上的内容,都介绍得很清楚,内容和语言都准确简洁。这几句话没有多余的内容,没有多余的词句,表达到位,语言的清晰度很高。
2 描写准确简洁
描写,是写记叙类文章必用的方法。要做到描写生动,首先得做到描写准确简洁。还是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例子吧。作者写先生读书时,有一句精彩的描写: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从内容上看,作者只写了先生的面部表情和头部动作;写头部的动作,作者抓住了“仰”、“摇”、“拗”三个具体动作,非常准确和简洁;从语言上看,写头部动作时,只用了几个关键的动词,用极简练的词语写出一串复杂的动作、一个连贯的动作过程。这句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先生读书时陶醉的样子,语言的清晰度很高。
3 议论、抒情准确简洁
议论、抒情要做到准确简洁,更不容易,常常不是说得不到位,就是说得太多,这两种情况都影响表达的清晰度。议论、抒情要做到准确简洁,关键是要做到表达“精密”,讲究内容和语言的前后对接,不错位、不断裂、不重叠、不纠结,这需要借助逻辑的力量。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这两段话的核心,是讲在中华民族艰难的历史阶段,也有着壮美的景致和趣味。为了表达这个观点,作者在上丽引文的第一段,先把“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比做旅行,再点明旅途中有坦荡平原和崎岖险路两种境界,接着写“老于旅途的人”遇到这两种境界的表现,三句话环环相扣,内容和语言都准确简洁;引文的第二段紧承上一段,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这个大话题,转到大话题所包括的“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这个小话题,引出核心观点:中华民族在这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上,也有壮美的景致和趣味。第二段中的具体观点由第一段的比喻引出,第一段的比喻落脚于第二段的具体观点,两段内容环环相扣,内容和语言准确简洁,表达清晰。
提高语言的清晰度,关键是写作时思维要清晰,写什么、怎么写,每句、每段话写出来要达到什么日的、产生什么效果,都要了然于胸。如果思维混沌,语言也必然混沌。
1 叙述准确简洁
写文章,常常要叙述某项内容。叙述时,要追求内容准确、简洁,语言准确、简洁。举个例子: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个句子叙述先生家的位置。你读到这句话,可能眼睛一扫就过去了,会觉得句中没有什么美词靓语,没什么可注意的。其实,这句子很见功力。我们不妨简单赏析一下:“出门向东”,准确简洁地说明了方向;“不上半里”,准确简洁地说明了距离;“走过一道石桥”,准确简洁地说明了具体位置。从内容上看,作者叙述先生的家在哪里,讲了“方向”、“距离”、“位置”三个要素,其他内容没有捉及。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若减少一个,表达就不准确、不清楚了;若再增加其他内容,表达就不简洁了。从语言上看,语句精准,基本没有冗词赘字,作者只用14个字,就讲明了先生的家的位置。再举一个例子: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几句话介绍先生的书房。从第一句看,先生家有好几个房间,但作者重点写书房,其他房间不提,清楚地说明了去书房的路线、书房的位置,内容和语言都准确简洁。接下来,作者介绍书房里的陈设,别的东西没提,只重点写了匾和画,并且匾的位置、匾上的字,画的位置、画上的内容,都介绍得很清楚,内容和语言都准确简洁。这几句话没有多余的内容,没有多余的词句,表达到位,语言的清晰度很高。
2 描写准确简洁
描写,是写记叙类文章必用的方法。要做到描写生动,首先得做到描写准确简洁。还是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例子吧。作者写先生读书时,有一句精彩的描写: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从内容上看,作者只写了先生的面部表情和头部动作;写头部的动作,作者抓住了“仰”、“摇”、“拗”三个具体动作,非常准确和简洁;从语言上看,写头部动作时,只用了几个关键的动词,用极简练的词语写出一串复杂的动作、一个连贯的动作过程。这句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先生读书时陶醉的样子,语言的清晰度很高。
3 议论、抒情准确简洁
议论、抒情要做到准确简洁,更不容易,常常不是说得不到位,就是说得太多,这两种情况都影响表达的清晰度。议论、抒情要做到准确简洁,关键是要做到表达“精密”,讲究内容和语言的前后对接,不错位、不断裂、不重叠、不纠结,这需要借助逻辑的力量。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这两段话的核心,是讲在中华民族艰难的历史阶段,也有着壮美的景致和趣味。为了表达这个观点,作者在上丽引文的第一段,先把“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比做旅行,再点明旅途中有坦荡平原和崎岖险路两种境界,接着写“老于旅途的人”遇到这两种境界的表现,三句话环环相扣,内容和语言都准确简洁;引文的第二段紧承上一段,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这个大话题,转到大话题所包括的“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这个小话题,引出核心观点:中华民族在这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上,也有壮美的景致和趣味。第二段中的具体观点由第一段的比喻引出,第一段的比喻落脚于第二段的具体观点,两段内容环环相扣,内容和语言准确简洁,表达清晰。
提高语言的清晰度,关键是写作时思维要清晰,写什么、怎么写,每句、每段话写出来要达到什么日的、产生什么效果,都要了然于胸。如果思维混沌,语言也必然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