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长期从事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经验,阐述了“四全”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论述了具体实施过程、特点及实施成效。实践证明,通过全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四全”人才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对学生成长、服务社会是有利的,对实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梦的践行是有利的,对高校和科研单位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四全”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梦
  作者简介:吴强(1977-),女,辽宁大连人,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江(1974-),男,江苏建湖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卓越计划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1602)、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1301)、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项目编号:J513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22-02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让当代青年,也让广大高校教师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更加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2200多万人,到2020年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将达到近2亿人,这个人才数量使我国成为人才大国,同时也是我国发展成为人才强国的基石。青年学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接班人要忠于祖国和人民,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正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所在,高校教师有义务承担这份使人才大国成为人才强国的重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高校教育的师生主体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铸就强国之梦。要实现人才强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未来栋梁。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育人体系,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各司其职,在大学四年的各个时间段、各个方面以及在高考前的招生咨询、大学毕业后的跟踪等环节,需要探索和实践“四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育人,包括知识体系的构建、品格的养成、职业素养的形成、回报社会和母校的情感塑造等等。
  一、“四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学生将宝贵的青春年华慷慨托付于高校,他们有着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精神,有着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决心、信心。广大教师以“不敢半点怠惰”的精神进行教育,祖国的未来必然将更加美好,同时要有着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的理念和责任感。青年一代生长的环境相对优越,需要广大教师令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令其懂得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只有进行激情奋斗、顽强拼搏才会为将来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令其认识到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要让青年学生认识到面临众多选择时,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
  不言而喻,高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学生自身,从大学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四年,在思想教育、军事与体育训练、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同时,这样的教育还需要前延到高考咨询乃至对中小学教育的深层次影响,后续到就业及其反响乃至终生教育,形成全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培养理念与模式。
  二、全员、全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教师备课在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备上课对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所在和接受程度等有清晰的了解,精心设计,采用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使教育教学“以人为本”,既教书更育人。教师在科研的基础上将前沿的科技研究热点带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成为科研创新等高层次学习内容和方式的一部分,在自主的科创过程中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和提升,进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论文环节上应更加注重由科创、科研项目、企业实际技术需求等问题导向型题目的比例,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
  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是知识点的传授,更是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要让学生明白“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只有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才可以让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解决具体工程实践问题中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教给学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使其明白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要让学生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全方位的教育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
  大学四年是人生极其宝贵的青春年华,是生命和事业重要的四年,是能力提升的四年,是人格养成的四年,是为立身之本奠定基础的四年。大学教育对人生的影响极其重要,应是全生命周期的教育,贯穿一生,大学一年级刚入学时对大学的印象,与同学互相认识、交流的美好情景,之后随着年级的提升陆续受教育的过程,如第一次到企业进行实习时的兴奋、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等等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学校要注意收集这些珍贵的资料,成为校史档案的一部分,这也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大学毕业后的关心,应如高考前对中学生及家长进行咨询答复那样耐心细致,而且时间跨度要大得多,高考咨询是一次性的,毕业后的关怀应是一生的,这是“终生教育”应有之意。对于校友的关心不仅仅是十年校庆、百年校庆时的邀请,二十年、三十年毕业返校的欢迎,更应是平时的关怀与交流,这样的交流其实很多不仅仅是情感的交流,更多的还包括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反馈的了解,包括校友以及用人单位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评价和建议,对课程设置改进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实习基地的建立都是大有裨益的。征询校友、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在校学生的培养方式的意见是大学教育应有的环节,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内在需要和应有之意,是大学教育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引领社会的需要。   三、“四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以塑造完善人格,爱党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全程、全员、全方位、全周期对学生进行培养。进校之初,专业负责人和资深教授给学生做专业指导,为学生配备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业进行全方位指导。大一下学期到大四,进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仿真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并全程贯穿大学生科创项目的动员、组织、申报、指导实施,贯穿海外名师讲座、国内知名学者讲座、企业人员讲座、现代发电技术专题讲座等各类学术讲座,贯穿学科主任、院领导班子成员与学生的交流。在入学之前,专业负责人、班子成员出席招生咨询,详细解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方案、就业情况等,学生本科毕业后定期不定期联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跟踪,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反映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邀请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知名教授等海外高层次人才、企业管理人员和资深工程师等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在内的校外专家,以及校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多次评为“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资深教师等为学生进行系列学术讲座。讲座既能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国际研究热点,又能深入了解生产过程、管理经验、企业文化企业等,令学生对专业的内涵、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所看重的方面,以及学习、研究的方法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学生既能继续深造进行基础研究,又能在毕业后立即服务社会。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育人的“四全”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得到师生和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配合,也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在校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人文、体育等方面都取得骄人成绩,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赞誉。
  以科创为例,有很多同学在参与科研项目后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根据成果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比赛,获得奖项。此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为阅读大量中英文文献,提高了英语能力,最后顺利通过雅思、TOFEL、GRE等考试,申请到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研究需要而预先学习专业课程,最后取得很好的课程考试成绩并优秀地完成了课程设计等环节,还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取得优秀成绩,不但完成了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拓展,还实现了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学习的促进以及两者直接的交融,既领会了知识又在灵活应用知识的同时深化了研究,促进更深层知识的学习,达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比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位同学在参与科创项目时感觉到基础知识不足,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这些促进了科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包括3篇学术论文、1项国家级竞赛奖项在内的成果外,专业课程成绩也因此大幅提高,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奖,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并被美国密西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环境工程一位同学参加科创项目,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刻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学生等称号,在上海市科创杯和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大赛中获奖,并被同济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人才培养成效的例子不胜枚举,以科创项目为纽带,全程全员进行人才培养,对所有团队成员都是一种精神鼓励。尤其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对科研项目的热爱和学习、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导师指导下逐步能够独立地完成构思、项目申报书的撰写、项目的开展和结题等整个科研过程。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述更具科研专业性,同时也锻炼了组织、交流、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再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上海电力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以此为契机,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很多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类课程采取校企联合授课,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资源进行人才培养。联合制订培养方案,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融入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将来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全员、全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四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上海电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团队逐渐壮大,承接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创基金项目的层次逐步提升,数量逐步增加,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专利、文章等成果,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得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认可,取得进一步深造资格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得益于校企联合,充分利用校企两种资源,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进展良好,学生得到一致好评。实践证明,“四全”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又红又专、德技双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和践行“中国梦”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江,等.大学生科创项目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4):29-30,34.
  [2]吴江,等.基于兴趣导向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28-30.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种理论教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使这一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培养要求相结合,是提高其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问题。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调研—互动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使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挥,同时有利于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在一种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推进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其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迫在眉睫。指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生态文明素质选修课和各门相关专业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支渠道;校园生态文化活动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生态环保实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作者简介:周晓阳(1953-),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政治与
期刊
摘要:全面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切实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可充分挖掘大学精神的育人功能。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大学精神的内涵以及大学精神的价值内涵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认为大学精神在强化学生对学校归属感和认同感、端正求学动机、改善治学态度、规范学习品行方面对学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精神;高校;学风建设  作者简介:曹仁秋(1966-),男,福建南平人,福州大学应用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形式,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形式应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创业素质构成中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要求,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课程教学与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有效协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素质  作者简介:何凌云(1982-),女,甘肃陇西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传
期刊
摘要:“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改进课程教和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顾丹珍(1971-),女,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海涛(1978-),女,甘肃兰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期刊
提要:高校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研究,这是由这门课程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是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年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张多来(1950-),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征难(1964-),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在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提出了高校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使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教学质量;途径;思考  作者简介:戴世英(1964-),女,山东莱阳人,沈阳工程学院教务处,统计师。(辽宁 沈阳 11013
期刊
摘要:人要懂得感恩,方能有一颗平静而知足的心;人要懂得定位,方能有一颗积极而进取的心。基层供电企业在管理中培养员工的感恩意识既是培养员工危机感、打破传统“铁饭碗”不良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国有企业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团队精神、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一种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通过管理者率先垂范、环境影响、工作实践、正面教育和事迹感染五个层面来实施感恩教育效果良好。  关键词:感恩;理性平和;积
期刊
摘要: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内外人才培育的一项共同任务。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互动的方法,对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运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精心设计项目、提高教师素质、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  作者简介:陈立中(1975-),女,湖南益阳人,长沙
期刊
摘要:针对军队院校研究生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类研究生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使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进程,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Seminar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谭月辉(1965-),男,河北石家庄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李召瑞(1977-),男,河北枣强人,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