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然而长时期以来,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因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使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更谈不上认知、技能、兴趣、创造等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指导学法,赋予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1、加强技法训练。绘画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构图、造型、勾线、上色;中国画的笔墨、布局;素描的透视、线条……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 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
实物演示。即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如上《画一顶帽子》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几顶漂亮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等,然后戴到头上让学生作画或根据现有的帽子想象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帽子。
语言表达。即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画青蛙》一课,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青蛙王国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媒体应用。即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选择创作途径。(1)观察比较法。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如五年级的《牵牛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生活中的牵牛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牵牛花,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2)临创结合法。学生在模拟、参考范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将范画的形象加以增减、缩放、挪移、变化等处理,组成新画面。同时,大胆用色,依照创意表现。但要告诫学生在作画时,不要用尺去画出呆板的线条,不要沿瓶盖去画出死板的圆圈,要让他们知道那是一种机械的作画方法,按照那种方法画出来画是无生命的。(3)玩做结合法。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如:《画熊猫》一课,让学生先用二年级学过的撕纸拼贴做做玩玩,再画下来。《下雪了》一课可选择一个下雪天,让学生去雪中玩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寓教于乐。在游戏之余,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践的活动和相互的讨论悟出道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教育目标。
二、创造条件,提供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除了进行正常绘画活动以外,还可如下操作:
1、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是由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画,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在黑板上,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讲台与课桌近在咫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却遥遥千里,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 教学” 。这样学生肯定愿意,而且教得认真,学得开心,真正体现自主参与。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质量,必须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绘画、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总之,要真正推行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指导学法,赋予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1、加强技法训练。绘画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构图、造型、勾线、上色;中国画的笔墨、布局;素描的透视、线条……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 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
实物演示。即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如上《画一顶帽子》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几顶漂亮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等,然后戴到头上让学生作画或根据现有的帽子想象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帽子。
语言表达。即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画青蛙》一课,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青蛙王国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媒体应用。即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选择创作途径。(1)观察比较法。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如五年级的《牵牛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生活中的牵牛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牵牛花,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2)临创结合法。学生在模拟、参考范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将范画的形象加以增减、缩放、挪移、变化等处理,组成新画面。同时,大胆用色,依照创意表现。但要告诫学生在作画时,不要用尺去画出呆板的线条,不要沿瓶盖去画出死板的圆圈,要让他们知道那是一种机械的作画方法,按照那种方法画出来画是无生命的。(3)玩做结合法。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如:《画熊猫》一课,让学生先用二年级学过的撕纸拼贴做做玩玩,再画下来。《下雪了》一课可选择一个下雪天,让学生去雪中玩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寓教于乐。在游戏之余,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践的活动和相互的讨论悟出道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教育目标。
二、创造条件,提供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除了进行正常绘画活动以外,还可如下操作:
1、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是由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画,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在黑板上,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讲台与课桌近在咫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却遥遥千里,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 教学” 。这样学生肯定愿意,而且教得认真,学得开心,真正体现自主参与。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质量,必须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绘画、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总之,要真正推行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