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天河,对我来说,那是母亲的河,是我的政治生命哇哇啼叫落蓐红尘的产床。
天河。凭借南中国改革开放的恢宏舞台,镀上了美轮美奂的时尚金色。在天河,我们有幸经历了农耕文明到商业文明基因突变般地瞬间羽化;在天河,澎湃的创业激情与进发的艺术生机水乳交融。
2017年母亲节,广州市天河区文联与“方所”以感恩母亲的名义,举办朗诵会献给母爱的经典文学,犹如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呢呢哝哝,摇篮曲的歌谣,在这一晌贪欢的时刻,濡染着赞美诗般的东方穹空。
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是母亲的呼唤:人世间最温暖的手,是母亲的爱抚;人世间最温馨的爱,是母亲的襟怀。神看万物,是俯视,是“慈眼视众生”。母亲,她的目光永远跟随。小的时候,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们是她一切美好的希望,大了些,我们成了她一切美好的想象。我们的不足,被她小心地藏着掖着,而一点点成就,就成了她永远的骄傲。
古训里那个咬掉母亲乳头的孽子有一千条死罪,那位溺爱儿子的母亲,窃想这无疑是人类最为伟大的真正的母亲!
曾经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让多少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母爱是我们内心最温暖的歌,总会在某个午后、某个黄昏、某个黑夜,在心中轻轻响起,让人情不能已。母爱是幅淡淡的画,总会在某个陌生街头、某个陌生小站、某个异乡旅店,在我们最失意、最需要求助的时候,闪现在眼前而悄悄地泪洒襟衫……有句歌词“我要稳稳的幸福”,大概这个世界给不了任何人“稳稳的幸福”,唯一能做到的,只有我们的母亲。无论她高矮胖瘦美丑,她的存在,便是我们坚强的盾牌,足以抵挡万水千山跋涉的辛苦与沮丧。“在家靠娘,出门靠墙”。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古诗人对母爱有着极为真情真切的表达,他们通过文学语言艺术的力量,传递着对人类最高尚、无私之爱的歌颂,为伟大母亲献上祝福,集中体现对生命本源的珍惜与尊重。
当代作家莫言的《母亲》,写出了一个平凡小女人最浓烈的爱。莫言对于生命本源的珍惜与尊重,在文本中化為对母亲在苦难日子里带给他希望的回忆,进而获取生活勇气与信念。朗诵者张琳独具人文个性的声音,诠释了一个母亲的生活绘本。甜美的语音附骥着文句的精要隆隆共振,让每一个听众享受着“命运”交响诗般的恢宏华彩,久久为之动容。
张琳独具人文个性的声音,诠释了一个母亲的生活绘本,无论是文字内容还是诠释者的声音,都呈现着一种深沉、丰富的感情。这种真挚的表达,将无声的文字转为深情有声的诵读,更加真切与有力,听者动容。
女性作家毕淑敏的作品《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挚又明理的厚爱,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充满柔情。作家在文中直抒胸臆表达对孩子无尽爱的语句极其感人。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星海音乐学院王虹教授的朗诵,更使得文章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句读泉流涛涌,体验与情感相遇,文字的宽度与深度张弛延宕,文学的魅力化为人生醒笔,可为颤动腑膈,瀑漱胸臆。
史铁生因为自己的特殊经历,对母亲有着更为复杂更含蓄的表达。这种含蓄隐于深沉且平静的诉说之中,语言更具一份艺术的张力。他对生命,自然有着别样的感悟与体验,他对母亲,有爱和忏悔,感恩与歌颂。他写母亲的伟大与痛苦,在母亲生前,做儿子的没有体会到她的伟大。母亲离他去了,他终于懂得了母亲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懂得了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况,选择怎样的活法,都要好好地活。而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鼓励。作家史铁生才能克服了别人想不到的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带有复杂的质感,如草叶片上那透着生命活力的纹理,只有认真细读,静下心来,才能感受他的体验与诉说的力量,才能在他对母亲的描述中,触碰作者的体验与沉痛。
演员出身的郭东文,他用自己的嗓音,演绎了他对作者情感上的体认。沉稳大气而又满含深情。他和作者的创作心态合一而印心,他用自己的表达,再次升华了作品的品质,子句之间,作者的情感喷薄而出又相当节制,他对情感细致精到的演译,将文字的静谧之美通过有声语言传达出来,引导着每一个听者,走向自己的母亲。犹如黑暗中引导光明的火把,让我们与母亲再次相遇,感受她的隐忍与无私,深沉与宽阔。
俗世对人,有着难以逃脱约定俗成的标准:有人被认为活得充实,有人则空虚:有人幸福,有人悲惨;有人轰轰烈烈,有人平平淡淡。每个人,以自己独有的状态辗转于世上,环境不同,机遇不同,道路不同,体验自然迥异。然而,关乎灵魂与精神,一个人如何体验人生,是他思想修养、价值观最真实的表达,无关其社会成就,社会地位等等身份枷锁,也只有这个时候,人的表达才是平等的。有人用诗的语言回答了深邃的人生哲理。诗与人生同声同气的气质,都婉转深刻地说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于是,他的声音,有了长江大河的激荡,亦充盈着滴滴清泉的清润。聆听这样的语言,亦是在聆听一种生活,感受触碰生命。
艾青著名的诗篇: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其作品深沉感人至深。《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大气磅礴,让人震撼。将一位用乳汁用母爱喂养别人的孩子、用劳力忠诚服侍别人的农妇形象生动呈现出来,并对这形象呈诉了切切爱心。养母毫无保留的爱,亲生父母的陌生……这种特殊生活经历酿制的感情是浓烈的。是养母大堰河哺育了诗人,同时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养母的遭遇、品格、情操,甚至是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艾青的诗的营养。养母的乳汁,注定诗人一生的性格——善良、纯朴、正直,因此,也决定了诗人的命运。 那么,对其作品的演绎,不仅需要对语言情感的掌握。更是对演读者情感的考验。
徐涛的朗诵,因此有了挑战。他将人性中的光辉,通过自己声线上音乐的韵律,巧妙表达出来,使声音有了可读性,扩张了艺术语言的阅读空间。圆浑厚重如天籁般的魔力,只要一开口,情感的蕴积便让听众走入了作家与他的情感深处。
朗读之于徐涛,已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命的思考。他的朗诵,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诉求,是对永恒理想的追求。他朗誦着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超乎语言文字之上的,一种来自于灵魂的独白。
姚锡娟对舒婷的诗歌《在诗歌的十字架上》的朗诵,把一个既坚强又脆弱、既悲壮又哀怨、身心俱疲的诗人向最疼爱自己的母亲倾诉苦难和委屈的真实心理表达出来。她独特的音质和朗诵情感将这首诗带至深藏诗人文字背后的精神向度。
有人这样赞美姚锡娟:“每次欣赏姚锡娟语言艺术的时候,我总会泪眼模糊地陡然想到,我面对的、我仰望的是——断臂的维纳斯。”对于自己的朗诵舞台,姚锡娟用八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熟、懂、化、说、准、送、真、新。
如此近距离地倾听欣赏她的声音,让人不禁要在心底赞叹声音的艺术魅力,感动于她对声音艺术永恒的追求。
余音袅袅,不绝于心的,是对艺术的折服与感动。
汇集了这些艺术家的集体朗诵,《母亲颂》更是让人在经典中体验着母亲如大地般的永恒。如歌如诉的艺术张力,打通了每位聆听者的心灵,开启着一卷母亲的诗样风景。
母亲,母爱,天河的每一粒辰星,今夜此时是如此的灿烂。
啊,漫长的没有尽头的中世纪的东方,作为女人的母亲,背负了人世间的一切苦难:卑贱的巨盾,三纲五常的枷锁,三从四德的绞杀,家庭负担的桎梏……千百年来,人类的母亲究竟走过了一条多么艰难的路,究竟遭遇了多少曲折和坎坷,究竟付出了多少血泪,或许连她们自己都难以述说。就连哈姆莱特王子也不能容忍其二三其德的母后,言词里的轻贱交谪之刻薄,真令人不堪卒读而发指,更遑论东方的不肖俗竖!
古贤(阮藉)以为,“畜生不知其父,犹知有母,而况人乎?”
也有先哲(胡适)以为,子女来到人间,并非其本意,其诞生时呼天抢地的惨叫抗争,说明他(她)是多么的痛苦与无奈。对子女“孝”的苛求,也就毫无道理了。
其实,母爱只不过是一种动物性的原始本能。东方四大美人都不是贤妻良母,更遑论母爱了。对母亲的颂歌,只有灵长类进化到了高级文明的人类,才以灿灿之华章,彰显母爱的神圣与尊严……
母亲的河声,天籁之响,洋洋浩浩乎江洋波涌,聊此一掬以观日月之光华也。
责任编辑 刘妍
天河。凭借南中国改革开放的恢宏舞台,镀上了美轮美奂的时尚金色。在天河,我们有幸经历了农耕文明到商业文明基因突变般地瞬间羽化;在天河,澎湃的创业激情与进发的艺术生机水乳交融。
2017年母亲节,广州市天河区文联与“方所”以感恩母亲的名义,举办朗诵会献给母爱的经典文学,犹如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呢呢哝哝,摇篮曲的歌谣,在这一晌贪欢的时刻,濡染着赞美诗般的东方穹空。
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是母亲的呼唤:人世间最温暖的手,是母亲的爱抚;人世间最温馨的爱,是母亲的襟怀。神看万物,是俯视,是“慈眼视众生”。母亲,她的目光永远跟随。小的时候,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们是她一切美好的希望,大了些,我们成了她一切美好的想象。我们的不足,被她小心地藏着掖着,而一点点成就,就成了她永远的骄傲。
古训里那个咬掉母亲乳头的孽子有一千条死罪,那位溺爱儿子的母亲,窃想这无疑是人类最为伟大的真正的母亲!
曾经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让多少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母爱是我们内心最温暖的歌,总会在某个午后、某个黄昏、某个黑夜,在心中轻轻响起,让人情不能已。母爱是幅淡淡的画,总会在某个陌生街头、某个陌生小站、某个异乡旅店,在我们最失意、最需要求助的时候,闪现在眼前而悄悄地泪洒襟衫……有句歌词“我要稳稳的幸福”,大概这个世界给不了任何人“稳稳的幸福”,唯一能做到的,只有我们的母亲。无论她高矮胖瘦美丑,她的存在,便是我们坚强的盾牌,足以抵挡万水千山跋涉的辛苦与沮丧。“在家靠娘,出门靠墙”。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古诗人对母爱有着极为真情真切的表达,他们通过文学语言艺术的力量,传递着对人类最高尚、无私之爱的歌颂,为伟大母亲献上祝福,集中体现对生命本源的珍惜与尊重。
当代作家莫言的《母亲》,写出了一个平凡小女人最浓烈的爱。莫言对于生命本源的珍惜与尊重,在文本中化為对母亲在苦难日子里带给他希望的回忆,进而获取生活勇气与信念。朗诵者张琳独具人文个性的声音,诠释了一个母亲的生活绘本。甜美的语音附骥着文句的精要隆隆共振,让每一个听众享受着“命运”交响诗般的恢宏华彩,久久为之动容。
张琳独具人文个性的声音,诠释了一个母亲的生活绘本,无论是文字内容还是诠释者的声音,都呈现着一种深沉、丰富的感情。这种真挚的表达,将无声的文字转为深情有声的诵读,更加真切与有力,听者动容。
女性作家毕淑敏的作品《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挚又明理的厚爱,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充满柔情。作家在文中直抒胸臆表达对孩子无尽爱的语句极其感人。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星海音乐学院王虹教授的朗诵,更使得文章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句读泉流涛涌,体验与情感相遇,文字的宽度与深度张弛延宕,文学的魅力化为人生醒笔,可为颤动腑膈,瀑漱胸臆。
史铁生因为自己的特殊经历,对母亲有着更为复杂更含蓄的表达。这种含蓄隐于深沉且平静的诉说之中,语言更具一份艺术的张力。他对生命,自然有着别样的感悟与体验,他对母亲,有爱和忏悔,感恩与歌颂。他写母亲的伟大与痛苦,在母亲生前,做儿子的没有体会到她的伟大。母亲离他去了,他终于懂得了母亲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懂得了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况,选择怎样的活法,都要好好地活。而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鼓励。作家史铁生才能克服了别人想不到的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带有复杂的质感,如草叶片上那透着生命活力的纹理,只有认真细读,静下心来,才能感受他的体验与诉说的力量,才能在他对母亲的描述中,触碰作者的体验与沉痛。
演员出身的郭东文,他用自己的嗓音,演绎了他对作者情感上的体认。沉稳大气而又满含深情。他和作者的创作心态合一而印心,他用自己的表达,再次升华了作品的品质,子句之间,作者的情感喷薄而出又相当节制,他对情感细致精到的演译,将文字的静谧之美通过有声语言传达出来,引导着每一个听者,走向自己的母亲。犹如黑暗中引导光明的火把,让我们与母亲再次相遇,感受她的隐忍与无私,深沉与宽阔。
俗世对人,有着难以逃脱约定俗成的标准:有人被认为活得充实,有人则空虚:有人幸福,有人悲惨;有人轰轰烈烈,有人平平淡淡。每个人,以自己独有的状态辗转于世上,环境不同,机遇不同,道路不同,体验自然迥异。然而,关乎灵魂与精神,一个人如何体验人生,是他思想修养、价值观最真实的表达,无关其社会成就,社会地位等等身份枷锁,也只有这个时候,人的表达才是平等的。有人用诗的语言回答了深邃的人生哲理。诗与人生同声同气的气质,都婉转深刻地说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于是,他的声音,有了长江大河的激荡,亦充盈着滴滴清泉的清润。聆听这样的语言,亦是在聆听一种生活,感受触碰生命。
艾青著名的诗篇: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其作品深沉感人至深。《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大气磅礴,让人震撼。将一位用乳汁用母爱喂养别人的孩子、用劳力忠诚服侍别人的农妇形象生动呈现出来,并对这形象呈诉了切切爱心。养母毫无保留的爱,亲生父母的陌生……这种特殊生活经历酿制的感情是浓烈的。是养母大堰河哺育了诗人,同时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养母的遭遇、品格、情操,甚至是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艾青的诗的营养。养母的乳汁,注定诗人一生的性格——善良、纯朴、正直,因此,也决定了诗人的命运。 那么,对其作品的演绎,不仅需要对语言情感的掌握。更是对演读者情感的考验。
徐涛的朗诵,因此有了挑战。他将人性中的光辉,通过自己声线上音乐的韵律,巧妙表达出来,使声音有了可读性,扩张了艺术语言的阅读空间。圆浑厚重如天籁般的魔力,只要一开口,情感的蕴积便让听众走入了作家与他的情感深处。
朗读之于徐涛,已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命的思考。他的朗诵,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诉求,是对永恒理想的追求。他朗誦着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超乎语言文字之上的,一种来自于灵魂的独白。
姚锡娟对舒婷的诗歌《在诗歌的十字架上》的朗诵,把一个既坚强又脆弱、既悲壮又哀怨、身心俱疲的诗人向最疼爱自己的母亲倾诉苦难和委屈的真实心理表达出来。她独特的音质和朗诵情感将这首诗带至深藏诗人文字背后的精神向度。
有人这样赞美姚锡娟:“每次欣赏姚锡娟语言艺术的时候,我总会泪眼模糊地陡然想到,我面对的、我仰望的是——断臂的维纳斯。”对于自己的朗诵舞台,姚锡娟用八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熟、懂、化、说、准、送、真、新。
如此近距离地倾听欣赏她的声音,让人不禁要在心底赞叹声音的艺术魅力,感动于她对声音艺术永恒的追求。
余音袅袅,不绝于心的,是对艺术的折服与感动。
汇集了这些艺术家的集体朗诵,《母亲颂》更是让人在经典中体验着母亲如大地般的永恒。如歌如诉的艺术张力,打通了每位聆听者的心灵,开启着一卷母亲的诗样风景。
母亲,母爱,天河的每一粒辰星,今夜此时是如此的灿烂。
啊,漫长的没有尽头的中世纪的东方,作为女人的母亲,背负了人世间的一切苦难:卑贱的巨盾,三纲五常的枷锁,三从四德的绞杀,家庭负担的桎梏……千百年来,人类的母亲究竟走过了一条多么艰难的路,究竟遭遇了多少曲折和坎坷,究竟付出了多少血泪,或许连她们自己都难以述说。就连哈姆莱特王子也不能容忍其二三其德的母后,言词里的轻贱交谪之刻薄,真令人不堪卒读而发指,更遑论东方的不肖俗竖!
古贤(阮藉)以为,“畜生不知其父,犹知有母,而况人乎?”
也有先哲(胡适)以为,子女来到人间,并非其本意,其诞生时呼天抢地的惨叫抗争,说明他(她)是多么的痛苦与无奈。对子女“孝”的苛求,也就毫无道理了。
其实,母爱只不过是一种动物性的原始本能。东方四大美人都不是贤妻良母,更遑论母爱了。对母亲的颂歌,只有灵长类进化到了高级文明的人类,才以灿灿之华章,彰显母爱的神圣与尊严……
母亲的河声,天籁之响,洋洋浩浩乎江洋波涌,聊此一掬以观日月之光华也。
责任编辑 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