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大部分都是由于中考成绩没有达到进入普通高中的分数而无奈选择进入中专继续学习的学生。因此,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科学学科的物理知识掌握程度偏低,并表现为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下笔者试图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表现的分析,提出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策略。
一、中专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所谓心理障碍,即妨碍某种活动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心理。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排斥学习物理、不认可学习物理的价值、不信任老师、消极应付学习等。就中专学生而言,这主要表现在思维定势、数理难辨、意志不坚等方面。
(一)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也称为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假如是同一类型的物理题目,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使用的次数频次越多,解题越熟练”[1],这就是少数教师采取“题海战役”训练的目的。然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这种思维定势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将生活中的已有经验积累应用于学习中,将自己在已有成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主观的、僵化的、带有顽固性的心理准备体现在物理学习中。如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时,通过电压和电流可以测量电阻值大小,但当电压为零时,学生往往将电阻值也当成零。这就是消极的心理准备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对相近或相关问题本能地使用电阻值的计算公式的定向条件反应。
(二)数理难辨
数学是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在锻炼人体脑细胞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九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数学观念,在学习物理时不自觉地忽视数学对物理的制约,以致得不出物理的正确答案。这种以数学思维代替物理思维的情况来自于学生把物理知识的表达形式绝对化。当学生以绝对化和偏离物理模型的数学形式进行思维时,用于解决物理问题的数学,成为干扰学生思维的障碍,即学生不考虑物理实质,数理难辨,只从数学形式来理解物理概念。常见的现象有乱代物理量,乱套公式。例如有的学生运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公式变形得到质量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式,从数学思维出发,得出质量与力成正比、与加速度成反比的结论。[2]又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时,对于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式和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式,有的学生无法分清向心加速度与半径之间到底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的关系。
(三)意志不坚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加上“中国式父母”的溺爱,学生在家过着享受型的生活。然而,学习不仅带给人知识获取的喜悦,更会带给人获取过程中的意志磨练。“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2]于是当发现物理不容易学习时,当遇到的学习困难得不到解决时,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出现差距时,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出现畏难情绪,出现负面思想。此时,家长、教师过高的期望或过度的不关注,都会使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延续,进而演变成厌学,以致学习时经常出现知识瞬间遗忘、联想受阻、思维紊乱等情况。这在有自卑心理存在的中专学生中较为突出,他们从前期的默默忍受,到逐渐漠视,直至最后完全放弃。因此,意志不坚也是学习物理的一种心理障碍。
二、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策略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言行、举止、观点、思维形式,均会对学生产生无法预估的影响。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概括地说,教师一是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关注最新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新技术发展与物理学的关系,及时将新信息应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二是要具有完善的人格,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传授他们学科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而且重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与学生共同创建融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领略到物理学内在美的同时,学会沟通、聆听、尊重、关心,人格魅力不断升华”[3]。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
(一)激发学习热情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使用教学的技巧使学生渴求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是一种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其中缘由,激发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的内在动力。如根据学生喜欢的台球创设学习情境:使用动力学知识分析丁俊晖的精湛球技。又如根据学生熟悉的动车组创设学习情境:使用功能知识,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火车的工作原理,分析火车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刹车效果的优劣性。精心设计的物理情境,能使教学内容变活,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迁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学习动力,消除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二)调整教材结构
中专物理教材内容多,教学课时少,给物理底子薄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障碍。中专有别于普通高中,物理往往不作为升学考试的必考课,其不利因素是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会降低,但其有利之处是教师可根据专业的不同,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开展有所侧重的教学。教师可淡化学科界限,淡化细节了解,强调学科之间以及学科与社会系统的关联性,在授课过程中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并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提高实验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而一见不如实践。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讨论实验思想和方法,控制变量,并使用先进的传感设备和计算机技术,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如重力加速度概念和光学折射定律建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相应的实验方法和传感器得到大量的数据,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所得数据作出各种曲线,分析对比后得出相应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且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误差计算和分析”[4]。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介绍的图像法、推理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提出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和改装、校准实验仪器的方法,让学生喜欢做实验,理解实验中包含的物理定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动力学和力学知识,解释某些交通事故造成的原因,包括根据汽车性能的摩擦力大小(刹车)和滑行距离,推算车辆当时行驶的速度等。
学问之美,不在于说得人满头雾水,而在于说得人备感亲切。中专物理教师应向英国皇家学会每年公开举办的科普讲座科学家学习,向央视的“百家讲坛”的专家学习,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地通俗易懂地进行解读,让中专学生愉快地接受物理知识,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消除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 孟强.对干扰学生学习物理心理的研究[J].技术物理教学,2013(9):86-87.
[2] 简觉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孙克勤. 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案例教学的认识[J].中外教育研究,2009(11):65-66.
[4] 何焰蓝,等.美国波特兰大学物理基础教学启示与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15(2):31-34.
一、中专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所谓心理障碍,即妨碍某种活动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心理。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排斥学习物理、不认可学习物理的价值、不信任老师、消极应付学习等。就中专学生而言,这主要表现在思维定势、数理难辨、意志不坚等方面。
(一)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也称为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假如是同一类型的物理题目,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使用的次数频次越多,解题越熟练”[1],这就是少数教师采取“题海战役”训练的目的。然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这种思维定势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将生活中的已有经验积累应用于学习中,将自己在已有成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主观的、僵化的、带有顽固性的心理准备体现在物理学习中。如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时,通过电压和电流可以测量电阻值大小,但当电压为零时,学生往往将电阻值也当成零。这就是消极的心理准备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对相近或相关问题本能地使用电阻值的计算公式的定向条件反应。
(二)数理难辨
数学是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在锻炼人体脑细胞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九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数学观念,在学习物理时不自觉地忽视数学对物理的制约,以致得不出物理的正确答案。这种以数学思维代替物理思维的情况来自于学生把物理知识的表达形式绝对化。当学生以绝对化和偏离物理模型的数学形式进行思维时,用于解决物理问题的数学,成为干扰学生思维的障碍,即学生不考虑物理实质,数理难辨,只从数学形式来理解物理概念。常见的现象有乱代物理量,乱套公式。例如有的学生运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公式变形得到质量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式,从数学思维出发,得出质量与力成正比、与加速度成反比的结论。[2]又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时,对于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式和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式,有的学生无法分清向心加速度与半径之间到底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的关系。
(三)意志不坚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加上“中国式父母”的溺爱,学生在家过着享受型的生活。然而,学习不仅带给人知识获取的喜悦,更会带给人获取过程中的意志磨练。“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2]于是当发现物理不容易学习时,当遇到的学习困难得不到解决时,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出现差距时,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出现畏难情绪,出现负面思想。此时,家长、教师过高的期望或过度的不关注,都会使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延续,进而演变成厌学,以致学习时经常出现知识瞬间遗忘、联想受阻、思维紊乱等情况。这在有自卑心理存在的中专学生中较为突出,他们从前期的默默忍受,到逐渐漠视,直至最后完全放弃。因此,意志不坚也是学习物理的一种心理障碍。
二、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策略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言行、举止、观点、思维形式,均会对学生产生无法预估的影响。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概括地说,教师一是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关注最新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新技术发展与物理学的关系,及时将新信息应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二是要具有完善的人格,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传授他们学科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而且重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与学生共同创建融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领略到物理学内在美的同时,学会沟通、聆听、尊重、关心,人格魅力不断升华”[3]。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
(一)激发学习热情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使用教学的技巧使学生渴求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是一种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其中缘由,激发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的内在动力。如根据学生喜欢的台球创设学习情境:使用动力学知识分析丁俊晖的精湛球技。又如根据学生熟悉的动车组创设学习情境:使用功能知识,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火车的工作原理,分析火车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刹车效果的优劣性。精心设计的物理情境,能使教学内容变活,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迁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学习动力,消除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二)调整教材结构
中专物理教材内容多,教学课时少,给物理底子薄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障碍。中专有别于普通高中,物理往往不作为升学考试的必考课,其不利因素是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会降低,但其有利之处是教师可根据专业的不同,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开展有所侧重的教学。教师可淡化学科界限,淡化细节了解,强调学科之间以及学科与社会系统的关联性,在授课过程中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并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提高实验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而一见不如实践。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讨论实验思想和方法,控制变量,并使用先进的传感设备和计算机技术,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如重力加速度概念和光学折射定律建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相应的实验方法和传感器得到大量的数据,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所得数据作出各种曲线,分析对比后得出相应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且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误差计算和分析”[4]。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介绍的图像法、推理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提出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和改装、校准实验仪器的方法,让学生喜欢做实验,理解实验中包含的物理定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动力学和力学知识,解释某些交通事故造成的原因,包括根据汽车性能的摩擦力大小(刹车)和滑行距离,推算车辆当时行驶的速度等。
学问之美,不在于说得人满头雾水,而在于说得人备感亲切。中专物理教师应向英国皇家学会每年公开举办的科普讲座科学家学习,向央视的“百家讲坛”的专家学习,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地通俗易懂地进行解读,让中专学生愉快地接受物理知识,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消除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 孟强.对干扰学生学习物理心理的研究[J].技术物理教学,2013(9):86-87.
[2] 简觉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孙克勤. 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案例教学的认识[J].中外教育研究,2009(11):65-66.
[4] 何焰蓝,等.美国波特兰大学物理基础教学启示与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15(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