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地理感知能力提升的三个步骤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__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知识生涯的重要阶段,对于刚入高中的中学生来说,高中地理扮演着重要的课程学习角色,地理学科自身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抽象性,学生想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具备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只有具备这种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如鱼得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提升自身素质,该文就高中生地理感知能力提升的三个步骤进行分析,旨在解决实际的地理教学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地理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联想能力高中地理
  空间感知能力是学生地理知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空间感知能力就是个体对三维空间事物的运作过程、状态、大小等的理解及判断,主要是通过联想及想象,实现现实与想象的融合。在高中地理学习生涯中,很多知识点的学习都涉及到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从而解决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其自身的地理空间感知能力。
  一、新型地理教学观念的树立
  空间感知能力涉及到个体与三维空间的关系。地理学科中的诸多章节都与空间感知能力密切相关,比如在行星地球这一章,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空间感知能力,能够了解地球是怎样运动的,黑夜白昼是怎样进行更替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空间感知能力扮演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提升现阶段教学工作的效益,必须要进行高中生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进行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进行新型教育理念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板书式模式,这种模式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学地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资源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必然就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必然就不利于高中生地理感知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模块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地理素质的培养是高中课堂良好开展的基础,如果教师仅仅进行板书教学,而不是学生素质化教学,就必然影响到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这就必须进行新型教学理念的应用,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感知能力。
  二、直观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1.实物直观化
  实物直观化,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直观的实物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知这些显像,从这些实物中理解抽象事物的运作规律。通过对直观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在学生脑海内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学生依据这种影像,进行抽象知识的深入思考,通过表象,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实质内涵。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直观化教学逐渐引起教育学界的重视,科技的进步也有利推动了实物直观化教学模式的开展,通过对新科技的使用,更多的直观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直观化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分别是实物直观化模块、模像直观化模块、语言直观化模块。
  通过对实在物体的展示,可以给予学生丰富的知识体验。通过对实物直观化模块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等章节,教师可以把地球的3D模型带到教师来,让学生了解到宇宙中地球的运作轨迹、地球的圈层结构、全球地球的变化状况、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等知识、教师也可以把地图册带到教室来,让学生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说出来该位置的大气运动状况、气候状况、地表形态状况等,引导学生熟练使用地图比例尺,进行地图信息的深入理解及解读。又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利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来模拟地球运动状况,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与太阳的密切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素质,提升高中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2.模像直观化
  模像直观化模式的开展,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而模拟事物的运转及变化,将现实事物的运作轨迹模拟出来。比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教师如果只是板书式教学,空间想象能力低的同学未必能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虚拟图像模拟软件的使用,模拟地球的空间运转状况,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模像运转轨迹,学生的头脑中就能展现具体的实物运转过程,进而加深对相关的地理知识的理解。
  3.语言直观化
  高中地理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语言的组织应用技术。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必然是一位语言组织高手,教师需要利用丰富的语言感染每一位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利用丰富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时空隧道,发挥其自身的想象能力,扩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想象能力,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驰骋,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扎实性。
  地理想象能力代表着学生对客观地理事物的反映能力,这种想象能力具体分为创造性地理想象与再造性想象。再造性地理想象是学生按照地理事物及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勾勒出其反映的地理事物、现象状况、发展变化状况。创造性想象是学生根据现在的地理形象,在脑海中勾勒出新的地理形象。
  想象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地理材料的利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想象力,这是增强学生思维素质的重要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地理想象能力的途径众多,常见的途径有如下几种。提升学生的地理事物信息库的丰富性,教师可以利用录像、地理模型、地图、幻灯片等提供给学生直观化的模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多多参与地理事物的观察及实践,丰富学生的地理事物信息库。教师也可以进行类比方法的应用,在学生原有地理事物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利用比喻及类比,点出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异同性,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形成新的地理认识。教师也可以进行分析法的应用,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的地理事物知识,进行其进行该地理事物不同组成部分的剖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思考,重视已有的地理事物形象,将单独的地理事物串联起来思考,提升学生的大局观,培养学生的综合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从而提升现阶段高中地理的教学素质。
  四、结语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地理感知能力,教师必须进行新型教学手段的使用,保证师生间关系的和谐性,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学生地理感知素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相晓东.内化视觉处理,高效培养读图[J].地理教学,2014,(19).
  [2]邓淑芳.促进中学生读图能力生成的几种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7).
  [3]刘苏琼.谈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与析图能力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0).
其他文献
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心理教育,一直都是大众所关注的焦点。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大多还在人格、个性形成或者完善的时期,由于他们的特殊生活背景,导致他们比一些同龄孩子面临更多
支持C编译和汇编的嵌入式集成开发平台(SdIDE)集工程管理、编辑、编译、程序下载、调试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MCU实验开发工具。本文给出了SdIDE的基本设计方法,其中研究与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传统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改进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
把个人奋斗目标和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使价值观成为有形的考量;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全面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注意“世俗化”倾向,确定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从以上三个方面,谈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道德行为标准日常行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进一步发展,同时各种思想浪潮也撞击着人们的观念,打破了不少的传统思想,引
从可靠性对单片机系统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实际系统,就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采用模块化思想,系统地研究增强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各种设计,对各种设计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