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配合物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t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STM对含氧桥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u-2(μ-O)(dptap)_4(NO3_)_2]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STM结果表明,该分子同时存在非解离吸附和解离吸附,大部分分子在Au(111)面形成有规则的排列,少量分子发生解离吸附,并形成(3~(1/2)×"3~(1/2))R30°Cu原子吸附结构.探讨了两种吸附现象共存的起因.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u-2 (μ-O) (dptap) _4 (NO3 _) _2] on the Au (111)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STM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non-dissociative 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ve adsorption, most of the molecules are arranged regularly on the Au (111) surface and a small amount of molecules are dissociatively adsorbed and form (3 ~ (1/2) × 3) 2)) R30 ° Cu atomic adsorption structure. The causes of the coexistence of two adsorption phenomena were discussed.
其他文献
利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对新型有机半导体三萘基膦(TNP)在金属Ag(110)表面上沉积生长及其电子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三萘基膦的价带谱峰分别位于费米能级以下3.8,6.3,9.3和11.0
获得了在超声分子束条件下,305.0~325.0 nm波长范围内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的(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REMPI-TOFMS)。在此波段,三氯乙烯分子通过双光子跃迁至3d里德堡态再吸收一个光子电离而后解离成CCl+等碎片离子,四氯乙烯分子则经历了π到3p德堡态的(2+1)多光子过程。实验分别获得两种氯代乙烯分子电离解离后产生的碎片离子CCl+的分质量光谱及光强指数。研究表
报道了一种新型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Nd:GdVO4微片激光器,测量了抽运输入功率与激光输出功率的关系,激光阈值功率为83 mW,在2 W的抽运功率下得到860 mW的1.064 μm基横模连
通过对直接键合InP-GaAs结构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以及断面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样品制备过程中不均匀的外加压强导致InP-GaAs交界面局部出现了不连续过渡的空间层,实验上将
通过求解电子运动的相对论方程,发现预加速电子在超强超短激光脉冲的作用下可以获得很高的能量增益. 飞秒激光脉冲的上升沿在焦点附近的区域有效加速电子后,电子和光脉冲一起
清朝中后期,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统治阶级对富人的评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官员、士大夫提出了“保富民”的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刘衡。他不仅作了理论上的论述,而且在实
微电影广告作为新起之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关中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并将其运用与微电影广告的创作,实现微电影广告与关中文化的有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体育教师的职业缺乏社会认同感,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地位相对较低,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待遇相对较低等因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工具。目前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还未曾运用各种新媒介,本文主要集中探讨利用新媒介进行价值主义教育思
研究了以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1-正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BMImH2PO4)为催化剂,在不使用其它有机溶剂且无需脱水的条件下,于室温下进行醛(酮)与二元醇的缩合反应,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