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设计看生态室内设计构思意象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生态室内设计是指在室内设计中结合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的观念,将自身纳入生态循环系统的设计方法。它是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整体解决方案,贯穿在室内设计的各个方面,及建造、使用乃至项目终止使用的整个过程。其目的是将用户的使用要求和对天然再生资源的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场地环境、建造过程、运行与维护等因素进行统筹分析,紧密结合地域条件,在各个环节中采用适当的技术与合理的设计手段进行全面协调,在创造一个健康宜人的室内环境的同时,尽可以能地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生态建筑室内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虽然处于微观层次,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涉及的因素十分广泛,它不但与建筑本身有着皮、肉、脏腑的关系,还与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生态建筑室内环境的取得,是综合处理这些因素的结果。室内设计中的生态构思就是设计师在生态理论的指引下,有意识地在室内设计过程中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运用生态设计方法以完成室内设计的构思过程。
  “如果我们的艺术节奏——结果——要成为有意义的话,那么,我们事前的深思熟虑——原因——也必须有意义。”通过路易斯·H·沙利文的这段话,站在设计构思的角度来理解,它强调了设计主体对于设计程序(也就是实质解决方案的选择)的意识程度的重要性。
  
  一、生态室内设计构思的研究目的
  
  伴随着自由经济的全球化,21世纪同时也是资源浪费全球化、环境风险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的环境问题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是促使业内人士开始了对地球上的大型人工建造物——建筑——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研究和评估,结果发现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占了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至此,建筑和室内设计师们将人类自身的活动纳入到生态系统中,重新评价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建筑应运而生,作为生态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室内环境设计也同时产生,成为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任何时期的建筑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当时的主流思潮,同时,每个时代的主流思潮在意识形态上对于当时的城市图书馆建设又起到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日渐为人们关注和推崇的生态设计观对于当代图书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就是生态图书馆的建设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注重和强调图书馆建筑的环保、节能、健康和舒适。我之所以以图书馆为例来对这一研究课题进行论述,不仅是因为图书馆是积累知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地方,还因为城市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能源消耗体,并且作为公共空间,它也是一个制造并排放废水、废气以及工作、生活垃圾的机体,降低这些废弃物的排放量不仅是环保的要求,也是城市本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生态室内设计构思过程的阶段性划分
  
  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曾在他的《思考的艺术》一书中针对一切创造性构思提出“四阶段模型”。但是,具体到室内设计而言,合理的划分标准应该是涵盖了主体性的思维过程和客体性的思维内容两个部分。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认为可以将室内环境生态构思过程界定为意念建构、意象发展、意象完善三个阶段;“建构——发展——完善”可以反映主体的思维过程,而“意念、意象”则表达了客体性的思维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室内环境生态构思过程的普适性规律。
  意念建构阶段在整个生态创作构思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意念”,是指设计师形成的某种明确的创作意图,也可称为概念、理念,该阶段资料收集是否充分,现场勘察是否详尽,能否把握住所应注意到的生态关键点等等,直接关系到以后构思的方向。如果说意念是指创作主体产生的生态设计观念,那么意象发展则是指创作主体在初步设计意图的指引下,对图书馆的布局、功能、结构选型等做通盘考虑,对未来作品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的抽象概括、虚拟想象、选择加工以产生形象性的结果,并通过一定的表达手段使之物化的过程。意象完善阶段是整个构思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指在构思方案基本确定以后,对其尺寸、细部以及各种技术问题做最后的调整,使室内设计的生态意象更加具体化,并将这种完善的生态意象充分“物化”,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成为最终的设计成果。
  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构思的意象发展阶段在整个构思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从抽象到表象(设计意念从概念向方案转换的创意物化环节)以及从平面到空间的转换中(设计意念从概念向方案转换的技术表达环节)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前一意念建构阶段的延伸,同时为下一意象完善阶段奠定了基础。
  
  三、美术图书馆生态构思意象发展阶段的思维特征
  
  在意象发展阶段,创作主体的思维活动十分复杂,既要建立总体的意象,又要初步解决大量的建筑及室内设计问题来使意象发展,并得以较好地表达。为此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思考、比较、分析和决策。在这一阶段,图书馆设计主要遵从生态室内环境设计目标角度来讲的“3F”原则:①Fit for the nature—适应自然,使生态美术图书馆的室内环境不仅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也要与整个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意义上相协调;②Fit for the people—适于人的需求,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必须是适度的,是在尊重自然原则制约下的“以人为本”,生态室内环境设计中对使用者利益的考虑,必须服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这一大前提,任何以牺牲大环境的安宁来达到小环境的舒适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③Fit for the time—图书馆的生态室内环境设计要具有前瞻性,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应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以适应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总地来说,创作主体的思维在该阶段呈现出感性和理性相互交织的特点。以图书馆设计为例,图书馆的前期生态意念建构和个性特征使生态环境意象的确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闪现着感性的灵感火花。而设计中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的问题,又使我必须依靠理性去理清脉络、权衡把握,用这种理性的思考来保证生态室内环境的设计不会由于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变成虚幻的“空中楼阁”,在进行生态室内概念设计的同时,注重可实现的程度。
  室内设计的创作构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构思方法的种类也是多样的,生态构思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在大量的创作过程中大都是以某种构思类型为主,辅以其他的构思类型,我在文中对生态室内设计构思的阐述,其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借助对生态构思与表达的分析研究,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解决怎样在理论大框架内思考、怎样把理论成果转化为构思方法和技术成果,最终升华为内在的设计理念的问题。
  总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室内设计只有在具有生态设计观念和意识的人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即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室内小环境达到与整个自然环境的生态意义上的协调,使其真正成为我们以及造福子孙后代的理想家园——一个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民族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低下,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广西龙胜各族自治
近年来,社会及学校师生对教育技术的期望愈来愈高,而教育技术学自身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这种反差使得教育技术学界在学科研究和发展中通过大量吸收教育学、技术学和艺术学的
软氮化作为提高耐磨性、耐蚀性的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用于机械结构零件和模具的表面处理,在实际应用范围以碳钢为主,应用于铸铁例子非常少,为了获得铸铁软氮化后耐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强烈冲击教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教育呈现出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
目的:观察槲寄生 Viscum coloratum Nakai.提取液抗衰老作用。方法:槲寄生提取液按10g/kg,20g/kg给老年大鼠连续灌胃30d后,测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
采用微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18例,全部治愈,骨折愈合时间为4~7周,微型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具有明显优越性.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观察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IL-1β、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隔药灸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隔药灸组穴位选取"天枢
应用络泰冻干粉针剂(主要有效成分为精制三七总皂甙)治疗突发性耳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各观察34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3.5%,P<0.01,明显优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