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后的处理及评价是一种艺术。教学过程中,如果课堂提问后的处理及评价恰如其分,往往能使学生感到喜悦,激起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反之,则容易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应对学生作出适时、科学、准确的处理与评价。具体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后的处理与评价应坚持四个原则,掌握五种方法。
一、应坚持四个原则
科学、准确、适时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对了就要肯定是对的。错了就要指出错之所在,不能含糊其辞。评价要抓住恰当的时机,不能过早,也不能太迟。评价过早,容易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评价过迟,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不利于知识的反馈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启发、鼓励的原则。教师提问后,要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或启发或鼓励,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时,要迅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对学生回答后的评价要多用鼓励性、欣赏性的语言,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不能在学生回答后讽刺或挖苦,这会严重损害学生脆弱的自尊心,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在学生心中形成长久的阴影。
教师评价主导性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赏识在课堂评价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准确简练、自然真诚,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品味到成功和被老师赏识的喜悦,从而具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和激励。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就要通过明确而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上正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评价多元性的原则。课堂终归是学生的,课堂提问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不应该由教师一手包办。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适当交给学生。开放了评价的空间,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对话者,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对他人意见的认可,也可以是对别人举例的补充和更正,在评价中教师适当地“让权”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把师评、生评、自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学习态度和情绪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标。
二、应掌握五种方法
搭桥引路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常常在交接点提问。教师提问后,如果学生一无所知或不知所云,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搭桥引路的方法,如提示思考的范围、对象、方法等,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理顺学生的答题思路。学生就会按照教师指给的方向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拨乱反正法。教师提问后,学生可能答得不够正确或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认真审题,通过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回答什么。进而拨正学生答题的思路。学生审清了题意,找对了思路后,自然就有了正确的答案。
由表及里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如果学生的回答只浮于文字的表面,不够深刻,教师可以通过~步步深入拓展其思路的方法加以指导。让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停留在表象上。
广开思路法。有时,学生的理解会不够全面,比如答对了一部分,但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广开思路的方法予以指导。如原因类问题,可指导学生。大的方面可以从内因、外因两方面来分析,也可以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来分析,还可以从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来分析:再如做法类问题,可以从”一大一小”两方面来考虑问题,“一大”即国家、社会,“一小”即个人(公民、消费者、销售者、经营者、生产者等)。
举一反三法。有些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往往感觉如“老虎吃天”,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后,可以先举一范例让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反三”。如提问“为什么要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思考类似的例题——“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意义有哪些?”只要例题的答案明白了,很快学生就会知道提问的关键点。
总之,教师的评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探索和掌握课堂提问后的处理与评价艺术,给学生以美的体验,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使学生“人人爱动脑筋,个个乐于回答”,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莫获)
一、应坚持四个原则
科学、准确、适时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对了就要肯定是对的。错了就要指出错之所在,不能含糊其辞。评价要抓住恰当的时机,不能过早,也不能太迟。评价过早,容易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评价过迟,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不利于知识的反馈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启发、鼓励的原则。教师提问后,要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或启发或鼓励,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时,要迅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对学生回答后的评价要多用鼓励性、欣赏性的语言,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不能在学生回答后讽刺或挖苦,这会严重损害学生脆弱的自尊心,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在学生心中形成长久的阴影。
教师评价主导性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赏识在课堂评价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准确简练、自然真诚,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品味到成功和被老师赏识的喜悦,从而具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和激励。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就要通过明确而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上正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评价多元性的原则。课堂终归是学生的,课堂提问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不应该由教师一手包办。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适当交给学生。开放了评价的空间,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对话者,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对他人意见的认可,也可以是对别人举例的补充和更正,在评价中教师适当地“让权”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把师评、生评、自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学习态度和情绪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标。
二、应掌握五种方法
搭桥引路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常常在交接点提问。教师提问后,如果学生一无所知或不知所云,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搭桥引路的方法,如提示思考的范围、对象、方法等,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理顺学生的答题思路。学生就会按照教师指给的方向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拨乱反正法。教师提问后,学生可能答得不够正确或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认真审题,通过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回答什么。进而拨正学生答题的思路。学生审清了题意,找对了思路后,自然就有了正确的答案。
由表及里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如果学生的回答只浮于文字的表面,不够深刻,教师可以通过~步步深入拓展其思路的方法加以指导。让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停留在表象上。
广开思路法。有时,学生的理解会不够全面,比如答对了一部分,但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广开思路的方法予以指导。如原因类问题,可指导学生。大的方面可以从内因、外因两方面来分析,也可以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来分析,还可以从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来分析:再如做法类问题,可以从”一大一小”两方面来考虑问题,“一大”即国家、社会,“一小”即个人(公民、消费者、销售者、经营者、生产者等)。
举一反三法。有些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往往感觉如“老虎吃天”,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后,可以先举一范例让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反三”。如提问“为什么要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思考类似的例题——“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意义有哪些?”只要例题的答案明白了,很快学生就会知道提问的关键点。
总之,教师的评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探索和掌握课堂提问后的处理与评价艺术,给学生以美的体验,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使学生“人人爱动脑筋,个个乐于回答”,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莫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