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蓬勃发展,涌现出大批语文教育名家,陶行知、蔡元培、叶圣陶、胡适、朱自清等名家都为大家所熟知,诸位学者对他们的教育思想的研究也不胜枚举,但对同时期的语文教育大家夏丏尊的研究却略显冷清。带着疑问,我开始了对夏丏尊教育思想的研究,深感夏丏尊教育思想的博大、深刻、敏锐,也引发了我对当今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夏丏尊的写作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为何写”“写什么” “怎么写”这三个层次。下面将从以上三个层次来谈谈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当今语文作文教学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为何写
夏丏尊关注写作与生活的交融,“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并不是随便玩玩的游戏。”
他还认为,写作不仅与外在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可以不断构建主体的人格素养。他在《夏丏尊谈教育》一书中指出,“文如其人,文字毕竟是一种人格的表现,冷刻的文字,不是浮热的性质的人所能摹效的,要作细密的文字,必须具备细密的性格。”这样便将写作教学与培养学生人格相结合,让写作融于生活,并在写作中提升人格。
夏丏尊非常崇尚写作中的自我。他反对虚伪造作、视套成 习,告诫学生勿模仿、勿抄袭、勿漫用成语或典故;抨击八股文写作,提倡表达真情;提醒师生努力提高修养,切勿止步于文章法则的学习……
夏丏尊的这些观点,表明了写作是为生活而写、为我而作的态度。
二、写什么
(一)表达自我的情感
夏丏尊说:“文章原是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东西,要有思想感情,才能写得出来。”写作必须注入自己的人格、思想、情感才行,需有自我的创意,提倡自我表现的自由、充分和真实。
为达到写“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境界,夏丏尊主张:“我们生当现在,已不必再受此种束缚,肚子里有什么思想感情,尽可自由发挥,写成文字。形式也不必如从前地要有定律,日记好算文章,随笔好也算文章。作诗不必限字数,讲对仗,也不必一定用韵,长短自由,题目随意。”这种思想是相对于古代“代圣贤立言”的传统来谈的,与南宋谢枋得的“放胆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轨范》引言部分写道:“凡学文,初要胆大,……开广其胸襟,发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
(二)表达复合的情感
夏丏尊继而指出,并非所有思想感情一经表出便可成文章。“文章的内容是思想感情,所谓思想感情,不是单独的,是由若干思想或感情复合而成的东西。”首先,复合的思想感情必须精致化。精致化不仅限于议论性文体,叙事性、说明性文体也是如此;不仅整体结构的布局要精致,表现手法、遣词造句等也要精致。写作若能做到精致化,必然能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刻化、立体化。
因此,写作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要表达复合、精致的思想感情。
(三)表达成熟的情感
对于写什么,夏丏尊的思考也不仅停留在表现自己的、复合的思想感情层面上。夏丏尊强调,要表现成熟、发达的思想感情,有了“自我”“复合”作为奠基,再加上“成熟”“发达”作为补充和升华,浑然相融。这正是针对写作中无病呻吟、为文造情的不良现象而提出的。
三、怎样写
(一)求通求好
“求通”“求好”主要是从写作标准的角度来讲。“求通”的标准又分成明了和适当。“明了”是指是形式上和部分的明了;“适当”是指态度上和整体的适当。关于“求好”,夏丏尊明确说道:“所谓好的文字,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当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以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快悦,不要使读者得着厌倦。”夏丏尊对此看得十分透彻,对“读者意识”的强调正是针对当时学生写作中矫揉造作的现象提出的。如今王荣生教授等人也积极倡导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强调明确交际语境、写作对象和目的等。
(二)知行合一
古代荀子、王守仁均强调教育中的知行合一原则,而在写作实践上,相较“知”与“行”,夏丏尊颇为看中“行”,主张多练、多看、多思、多商量。夏丏尊坚持,命题作文练习须每周一次,还坚信课外多写日记、笔记、公告等也是真正的作文。作文写好后还要与同学、老师多商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是如今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之一。
(三)文从道出
夏丏尊意识到人格素养对写作的重要性。他说:“文章真要动人,非有好人格、好学问做根据不可,仅从方法上着想总是末枝。因为讲得出的不过是文章的规矩,而不是文章的技巧。”
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强调德对言的决定作用。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善言正是人格修养的结果。朱熹说:“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也强调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这与夏丏尊先生强调将人格素养为作文的最高学问这一思想如出一辙。
夏丏尊对人格素养的强调正暗合了新课标强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以做人促作文,以作文促做人,两者相辅相成。
如今,有一些教师和学生以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为榜样,不论看到什么作文题,一律开头妙语连珠,中间把屈原、苏轼、李白硬拉出来谈其身世、精神,结尾点题唱高调,完成一篇套路文,这不是新式“八股文”吗?我们从作文中看到的不是学生的真情实感,而是精神的空洞,这种精神的空洞正是应试教育空洞化的反映。学生尚且不能独立分清哪一种语言是好的语言,哪一种作文是好的作文,写假话、写套话在作文中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那为何还要去说真话呢?长此以往,作文便成了学生精神之外的东西,而不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工具。
为纠此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
【关键词】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夏丏尊的写作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为何写”“写什么” “怎么写”这三个层次。下面将从以上三个层次来谈谈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当今语文作文教学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为何写
夏丏尊关注写作与生活的交融,“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并不是随便玩玩的游戏。”
他还认为,写作不仅与外在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可以不断构建主体的人格素养。他在《夏丏尊谈教育》一书中指出,“文如其人,文字毕竟是一种人格的表现,冷刻的文字,不是浮热的性质的人所能摹效的,要作细密的文字,必须具备细密的性格。”这样便将写作教学与培养学生人格相结合,让写作融于生活,并在写作中提升人格。
夏丏尊非常崇尚写作中的自我。他反对虚伪造作、视套成 习,告诫学生勿模仿、勿抄袭、勿漫用成语或典故;抨击八股文写作,提倡表达真情;提醒师生努力提高修养,切勿止步于文章法则的学习……
夏丏尊的这些观点,表明了写作是为生活而写、为我而作的态度。
二、写什么
(一)表达自我的情感
夏丏尊说:“文章原是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东西,要有思想感情,才能写得出来。”写作必须注入自己的人格、思想、情感才行,需有自我的创意,提倡自我表现的自由、充分和真实。
为达到写“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境界,夏丏尊主张:“我们生当现在,已不必再受此种束缚,肚子里有什么思想感情,尽可自由发挥,写成文字。形式也不必如从前地要有定律,日记好算文章,随笔好也算文章。作诗不必限字数,讲对仗,也不必一定用韵,长短自由,题目随意。”这种思想是相对于古代“代圣贤立言”的传统来谈的,与南宋谢枋得的“放胆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轨范》引言部分写道:“凡学文,初要胆大,……开广其胸襟,发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
(二)表达复合的情感
夏丏尊继而指出,并非所有思想感情一经表出便可成文章。“文章的内容是思想感情,所谓思想感情,不是单独的,是由若干思想或感情复合而成的东西。”首先,复合的思想感情必须精致化。精致化不仅限于议论性文体,叙事性、说明性文体也是如此;不仅整体结构的布局要精致,表现手法、遣词造句等也要精致。写作若能做到精致化,必然能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刻化、立体化。
因此,写作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要表达复合、精致的思想感情。
(三)表达成熟的情感
对于写什么,夏丏尊的思考也不仅停留在表现自己的、复合的思想感情层面上。夏丏尊强调,要表现成熟、发达的思想感情,有了“自我”“复合”作为奠基,再加上“成熟”“发达”作为补充和升华,浑然相融。这正是针对写作中无病呻吟、为文造情的不良现象而提出的。
三、怎样写
(一)求通求好
“求通”“求好”主要是从写作标准的角度来讲。“求通”的标准又分成明了和适当。“明了”是指是形式上和部分的明了;“适当”是指态度上和整体的适当。关于“求好”,夏丏尊明确说道:“所谓好的文字,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当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以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快悦,不要使读者得着厌倦。”夏丏尊对此看得十分透彻,对“读者意识”的强调正是针对当时学生写作中矫揉造作的现象提出的。如今王荣生教授等人也积极倡导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强调明确交际语境、写作对象和目的等。
(二)知行合一
古代荀子、王守仁均强调教育中的知行合一原则,而在写作实践上,相较“知”与“行”,夏丏尊颇为看中“行”,主张多练、多看、多思、多商量。夏丏尊坚持,命题作文练习须每周一次,还坚信课外多写日记、笔记、公告等也是真正的作文。作文写好后还要与同学、老师多商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是如今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之一。
(三)文从道出
夏丏尊意识到人格素养对写作的重要性。他说:“文章真要动人,非有好人格、好学问做根据不可,仅从方法上着想总是末枝。因为讲得出的不过是文章的规矩,而不是文章的技巧。”
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强调德对言的决定作用。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善言正是人格修养的结果。朱熹说:“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也强调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这与夏丏尊先生强调将人格素养为作文的最高学问这一思想如出一辙。
夏丏尊对人格素养的强调正暗合了新课标强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以做人促作文,以作文促做人,两者相辅相成。
如今,有一些教师和学生以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为榜样,不论看到什么作文题,一律开头妙语连珠,中间把屈原、苏轼、李白硬拉出来谈其身世、精神,结尾点题唱高调,完成一篇套路文,这不是新式“八股文”吗?我们从作文中看到的不是学生的真情实感,而是精神的空洞,这种精神的空洞正是应试教育空洞化的反映。学生尚且不能独立分清哪一种语言是好的语言,哪一种作文是好的作文,写假话、写套话在作文中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那为何还要去说真话呢?长此以往,作文便成了学生精神之外的东西,而不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工具。
为纠此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