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7月1日,曾经为中国外交服务了37年的“外交斗士”沙祖康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不过,这一次他并不孤单,因为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夫人刘瑾凤。从现在开始的5年任期里,爱人将一直陪伴在沙祖康的身边。
沙夫人抖出“老沙”家底
2007年6月底,沙祖康和他的夫人刘瑾凤在他们的纽约新家安顿下来。这是一栋独立的别墅,距离纽约曼哈顿岛以北20多英里。这里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社区,整洁、安静、有序,四周绿树成荫。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老沙都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常常跟我说,现在要讲究了,不能将就。”曾任中国驻韩国釜山总领事、日内瓦公使参赞的刘瑾凤说,“这次来纽约履新,老沙专门购买了一辆新型的宝马车,对官邸也是精挑细选。他说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也代表国家的形象,在车子和房子上决不能含糊。”
“其实老沙是个苦孩子,当年他甚至上不起学。”谈起她的老沙,同样在外交界历练数十年的刘瑾凤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沙祖康194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在英国人办的亚洲汽油公司工作,母亲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当工人。
沙祖康的父亲曾经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受党的教育很多年。解放后,上海的经济比较困难,特别是失业工人很多。父亲便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带头离开大城市,减轻城市的压力。1950年,他们全家就回到了老家江苏宜兴市杨巷公社蒋店村,在那里安家落户。3年以后,上海那边又好了起来,原来被解散的工人马上又回到上海,可是当时沙祖康的父亲认为农村的生活自由些便没有回上海。
对于出身于贫寒农家的沙祖康来说,当年能够上大学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母亲最大的愿望却是他千万不要考上大学。因为家里太穷,需要劳动力,考上了大学也付不起学费。
1965年,沙祖康考入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当时家里没钱供他念大学,公社书记吴海清闻讯后,以个人名义担保沙家从当时的人民公社信用社借了22.5元钱。于是,沙祖康得以上学深造。
为婚姻问题曾上书周总理
“老沙性格中有这样的特点,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他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刘瑾凤谈及他们两人恋爱时的事情,又陷入了甜蜜的回忆之中。
刘瑾凤说,她和老沙是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早在1965年就认识了,虽然当时彼此都有好感,但在5年的大学生活中他们俩基本没有讲过什么话。直到1970年毕业后,在时任南大外国语系党总支书记蒋克老师的撮合下,两人才捅破那层窗户纸,沙祖康与大自己一岁的刘瑾凤确立了恋爱关系。
进入南京大学才8个月,“文革”便开始了,学校也停课了。那时候整天就是政治学习,绝对不能看英文,谁要看英文,就是不关心政治。于是沙祖康就念英文版的《毛选》。《毛选》英文版当时经过很多专家修订过的,是很标准的。在批斗大会上,上面的人讲中文,沙祖康就用英文把《毛选》中的话表达出来。因为这是毛主席的话,红卫兵们拿他也没有办法。讲的机会多了,英语自然也就越来越好了。
到1968年复课闹革命的时候,已经可以给班里的同学们上英文课的沙祖康走上了临时讲台。
大学毕业分配时,中央军委和外交部两家都要品学兼优的沙祖康,蒋克老师建议说,外交部才成立不久,十分缺乏人才,鼓励他到外交部去锻炼锻炼。结果,沙祖康果断地说了声“好”,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然而好事多磨,刘瑾凤受远亲的“株连”,进不了外交部,而是去了六机部。在那个年代,她和沙祖康的爱情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外交官怎么能和社会关系不清不白的人结婚呢?于是,在沙祖康去英国留学之前,沙祖康与刘瑾凤的爱情亮起了红灯。组织上让沙祖康与刘瑾凤“一刀两断”:“这是保密工作的需要,外事工作的需要,也是外交部的指示。”当时,沙祖康做出分手的决定是很痛苦的。
在英国留学的两年多时间里,沙祖康和刘瑾凤仅能通过书信保持联系。两年三载倏忽过去,沙祖康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刘瑾凤身边。之后,沙祖康向组织上提出与刘瑾凤“恢复关系”,而组织上的意见是,“从政治上考虑,根据你的情况,刘瑾凤同志不适合跟你成家。因为你将来要当高翻,要接触党和国家的核心机密。”
苦恼的沙祖康想起刘瑾凤往日对自己的好,辗转反侧,魂牵梦萦。到后来,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直接上诉周恩来总理。充满激情的沙祖康将自己的种种苦难、愤懑毫无顾忌地倾泻在信笺上。最后,他在信封上用毛笔写上“周总理亲启,姬鹏飞外长转交”。
干部司的人偷偷阅读了沙祖康的这封告状信,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皮球”就自然而然地踢到了干部司副司长、姬鹏飞部长夫人许寒冰的办公桌上。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许寒冰对沙祖康并不陌生。那年姬鹏飞访问英国,同行的许寒冰当时挑了两名最优秀的留学生客串当翻译,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杨洁篪,另一位就是沙祖康。许寒冰当时对沙祖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字写得不错,文采斐然,这样的人才,外交部要留住!许寒冰大笔一挥,居然给沙祖康这桩婚事开了绿灯。
34年“妻离子散”生活终结束
沙祖康曾用“妻离子散”来形容自己的家庭状况。原来,爱人刘瑾凤当参赞,做大使、总领事,一直生活在国外,而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儿子沙磊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外交部,经常出国担任外交翻译——于是,一家人很少有机会团聚。
“我和老沙能走到一起真的不容易,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这段感情。”刘瑾凤介绍,1973年结婚后不久,老沙就被派往斯里兰卡任大使翻译,并一待就是7年。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和老沙之间聚少离多,34年的夫妻,分别的时间却超过一半。
“但我和老沙之间非常默契,无话不说。再加上都是从事外交工作,彼此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多。老沙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并给了我许多的帮助和指导。”正是这种相互支持,尤其是精神上的相互鼓励,两人才始终风雨同行。
2007年6月,沙祖康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沙祖康:“60岁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你有后台吗?”沙祖康这样回答:“后台有,我的后台就是13亿中国人民,我的后台就是我们中国的政府,其他没了,当然我家里的后台就是我老婆,还有我儿子,还有我的很好的、很贤惠的儿媳妇。其他我没有后台,我不相信后台。”
人们评价沙祖康说他虽是中国外交官,却像美国人一样喜欢张扬,有美国人一样的办事风格。但沙祖康却拒绝接受“鹰派”外交官的称号。他说:“我既不是鹰派,也不是和平派,我是中国派,我是中国的外交官,我捍卫中国的利益。”
都说知夫莫若妻,对于老沙的外交风格,作为夫人的刘瑾凤自然有她更深的了解。“我对老沙的外交风格持肯定态度。老沙是一个善于战斗的人,也是容易打交道的人,进退有度、取舍有法,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正因为如此,他在外交工作上才取得了如此多的成绩。”
“老沙不会讲假话,也不会做假事。他喜欢直来直去。他除了两颗牙是假的,身上没任何别的假东西。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他这种性格。”谈起老沙,刘瑾凤的言语中总是透着一种自信、自豪,“老沙是个性情中人,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是非观念特别强,我很欣赏他。”
责编/伊和和
E-mail:[email protected]
沙夫人抖出“老沙”家底
2007年6月底,沙祖康和他的夫人刘瑾凤在他们的纽约新家安顿下来。这是一栋独立的别墅,距离纽约曼哈顿岛以北20多英里。这里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社区,整洁、安静、有序,四周绿树成荫。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老沙都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常常跟我说,现在要讲究了,不能将就。”曾任中国驻韩国釜山总领事、日内瓦公使参赞的刘瑾凤说,“这次来纽约履新,老沙专门购买了一辆新型的宝马车,对官邸也是精挑细选。他说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也代表国家的形象,在车子和房子上决不能含糊。”
“其实老沙是个苦孩子,当年他甚至上不起学。”谈起她的老沙,同样在外交界历练数十年的刘瑾凤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沙祖康194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在英国人办的亚洲汽油公司工作,母亲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当工人。
沙祖康的父亲曾经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受党的教育很多年。解放后,上海的经济比较困难,特别是失业工人很多。父亲便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带头离开大城市,减轻城市的压力。1950年,他们全家就回到了老家江苏宜兴市杨巷公社蒋店村,在那里安家落户。3年以后,上海那边又好了起来,原来被解散的工人马上又回到上海,可是当时沙祖康的父亲认为农村的生活自由些便没有回上海。
对于出身于贫寒农家的沙祖康来说,当年能够上大学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母亲最大的愿望却是他千万不要考上大学。因为家里太穷,需要劳动力,考上了大学也付不起学费。
1965年,沙祖康考入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当时家里没钱供他念大学,公社书记吴海清闻讯后,以个人名义担保沙家从当时的人民公社信用社借了22.5元钱。于是,沙祖康得以上学深造。
为婚姻问题曾上书周总理
“老沙性格中有这样的特点,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他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刘瑾凤谈及他们两人恋爱时的事情,又陷入了甜蜜的回忆之中。
刘瑾凤说,她和老沙是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早在1965年就认识了,虽然当时彼此都有好感,但在5年的大学生活中他们俩基本没有讲过什么话。直到1970年毕业后,在时任南大外国语系党总支书记蒋克老师的撮合下,两人才捅破那层窗户纸,沙祖康与大自己一岁的刘瑾凤确立了恋爱关系。
进入南京大学才8个月,“文革”便开始了,学校也停课了。那时候整天就是政治学习,绝对不能看英文,谁要看英文,就是不关心政治。于是沙祖康就念英文版的《毛选》。《毛选》英文版当时经过很多专家修订过的,是很标准的。在批斗大会上,上面的人讲中文,沙祖康就用英文把《毛选》中的话表达出来。因为这是毛主席的话,红卫兵们拿他也没有办法。讲的机会多了,英语自然也就越来越好了。
到1968年复课闹革命的时候,已经可以给班里的同学们上英文课的沙祖康走上了临时讲台。
大学毕业分配时,中央军委和外交部两家都要品学兼优的沙祖康,蒋克老师建议说,外交部才成立不久,十分缺乏人才,鼓励他到外交部去锻炼锻炼。结果,沙祖康果断地说了声“好”,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然而好事多磨,刘瑾凤受远亲的“株连”,进不了外交部,而是去了六机部。在那个年代,她和沙祖康的爱情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外交官怎么能和社会关系不清不白的人结婚呢?于是,在沙祖康去英国留学之前,沙祖康与刘瑾凤的爱情亮起了红灯。组织上让沙祖康与刘瑾凤“一刀两断”:“这是保密工作的需要,外事工作的需要,也是外交部的指示。”当时,沙祖康做出分手的决定是很痛苦的。
在英国留学的两年多时间里,沙祖康和刘瑾凤仅能通过书信保持联系。两年三载倏忽过去,沙祖康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刘瑾凤身边。之后,沙祖康向组织上提出与刘瑾凤“恢复关系”,而组织上的意见是,“从政治上考虑,根据你的情况,刘瑾凤同志不适合跟你成家。因为你将来要当高翻,要接触党和国家的核心机密。”
苦恼的沙祖康想起刘瑾凤往日对自己的好,辗转反侧,魂牵梦萦。到后来,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直接上诉周恩来总理。充满激情的沙祖康将自己的种种苦难、愤懑毫无顾忌地倾泻在信笺上。最后,他在信封上用毛笔写上“周总理亲启,姬鹏飞外长转交”。
干部司的人偷偷阅读了沙祖康的这封告状信,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皮球”就自然而然地踢到了干部司副司长、姬鹏飞部长夫人许寒冰的办公桌上。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许寒冰对沙祖康并不陌生。那年姬鹏飞访问英国,同行的许寒冰当时挑了两名最优秀的留学生客串当翻译,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杨洁篪,另一位就是沙祖康。许寒冰当时对沙祖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字写得不错,文采斐然,这样的人才,外交部要留住!许寒冰大笔一挥,居然给沙祖康这桩婚事开了绿灯。
34年“妻离子散”生活终结束
沙祖康曾用“妻离子散”来形容自己的家庭状况。原来,爱人刘瑾凤当参赞,做大使、总领事,一直生活在国外,而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儿子沙磊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外交部,经常出国担任外交翻译——于是,一家人很少有机会团聚。
“我和老沙能走到一起真的不容易,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这段感情。”刘瑾凤介绍,1973年结婚后不久,老沙就被派往斯里兰卡任大使翻译,并一待就是7年。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和老沙之间聚少离多,34年的夫妻,分别的时间却超过一半。
“但我和老沙之间非常默契,无话不说。再加上都是从事外交工作,彼此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多。老沙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并给了我许多的帮助和指导。”正是这种相互支持,尤其是精神上的相互鼓励,两人才始终风雨同行。
2007年6月,沙祖康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沙祖康:“60岁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你有后台吗?”沙祖康这样回答:“后台有,我的后台就是13亿中国人民,我的后台就是我们中国的政府,其他没了,当然我家里的后台就是我老婆,还有我儿子,还有我的很好的、很贤惠的儿媳妇。其他我没有后台,我不相信后台。”
人们评价沙祖康说他虽是中国外交官,却像美国人一样喜欢张扬,有美国人一样的办事风格。但沙祖康却拒绝接受“鹰派”外交官的称号。他说:“我既不是鹰派,也不是和平派,我是中国派,我是中国的外交官,我捍卫中国的利益。”
都说知夫莫若妻,对于老沙的外交风格,作为夫人的刘瑾凤自然有她更深的了解。“我对老沙的外交风格持肯定态度。老沙是一个善于战斗的人,也是容易打交道的人,进退有度、取舍有法,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正因为如此,他在外交工作上才取得了如此多的成绩。”
“老沙不会讲假话,也不会做假事。他喜欢直来直去。他除了两颗牙是假的,身上没任何别的假东西。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他这种性格。”谈起老沙,刘瑾凤的言语中总是透着一种自信、自豪,“老沙是个性情中人,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是非观念特别强,我很欣赏他。”
责编/伊和和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