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于丹现象”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于丹论语心得》的热播,这两年原本就热闹的“兴国学”又有升温“开锅”之势。乡下的书店我不知道,不能妄说,现在只要你一进城市书店,满眼都是这种精神快餐,不,著作——仿佛全国人民都成了小学生。当然,正像有论者说的,“今天听上去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却堪称真理的一件事情是,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未来人类最稀缺的不是粮食,不是水,不是石油,而是人们的注意力”。没想到,这本来就不难懂的意思,现在又让“于丹现象”诠释了一回。
  所谓“兴国学”之声,不是现在才发出的;即便因此惹出新一轮争议,也已经有数年了。
  那还是在世纪之初,一些学者认为:要想把中国治理好,靠法制还不行,还要靠道德。而一说中国的道德,似乎就要尊孔、就要读经、就要“兴国学”,仿佛中国人的道德都让孔子、国学给买断了。其实,就我所知,孔子从来就没有把自己看成“圣人”,孔子时代也没有把孔子看成“圣人”。就像“‘道家’乃是秦以后的名词,……老子、庄子的时代并无人称他们为道家”(胡适语)一样。孔子那个“大成至圣”是一些想利用他的某些后人强加给他的。
  大约也就从那之后,中华大地也就又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读经风”。到了现在,国学的不断升温似乎是大趋势。清华大学率先成立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也新设了有关的教学和科研机构,报刊还说不少国家在兴办“孔子学院”。如果说只有读我们的这些“经”才能把中国人的道德读上去,且不说中国至少有知有识者读了几百几千年,为什么反而不如有些不读经的国家,就是西方那些没有我们这些“经”的国家,他们的社会不是要糟透了吗?然而事实好像并非如此。这一点,有不久前央视播放的《大国崛起》为证。
  且不说愚忠愚孝是否就应该颂扬,最想弄明白的就是,一个人是否只有尊孔读经才懂得忠孝?才知道如何做人?如果是,那么,孔子之前不说,自孔子之后两千五百年来,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不仅没读过论语,也不可能读二程和朱熹,这岂不是等于说,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懂忠孝,都不懂如何做人?可这样说,难道不荒唐吗?
  于丹教授当然可以像庄周一样讲出无数个小故事作为她立论的根据,可我曾看到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曾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首席教授的李欧梵先生,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告诉读者,他曾听香港中大校长刘遵义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纽约有位大富翁,雇华仆一人,名叫丁龙。数年后,富翁将其辞退。后该翁居室不慎失火,富翁幸免于难。丁龙闻讯后即自动返回侍候在侧,富翁不胜感动,因而问曰:“我早将你辞退,为何自愿重返?”丁龙答曰:“家父早有名训,亲邻有难,必助之。”富翁曰:“令尊是否读过孔孟圣贤书,有以教之?”丁龙答曰:“家父乃草莽农夫,不识字。”富翁继而又问:“令祖父必读过书。”丁龙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读过书,非书香子弟。”富翁闻后惊叹不止。后丁龙在富翁处又干了多年,辛劳致病而死。死前对富翁曰:“我多年所获薪金未尝多用,悉数积存于此,有一万余元,不如奉还。”富翁大恸,遂又捐赠十多万美金,加原数总共约二十万美元,在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丁龙汉学讲座”,以此纪念这位目不识丁,但集中国伦理道德于一身的华工。
  人不仅有社会属性,同样,也都有历史属性,完全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历史人”,孔子自不例外。那么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与弟子们所谈加在一起的那两万多字,还有多少可取之处?他所说的那些话,在今天看来,有哪些仍然要算是正确的,又有哪些应该摒弃?一个知识分子站在今天讲坛上是否需要在讲自己的“心得”时也稍带几句?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不能只爱吾师,不爱真理,更不能置先进的理念如民主、科学于不顾,一味迎合所谓“民意”。此外,我们今天如果不尊孔读经,是不是就不能继续改革开放,就会在道德和思想上引起混乱?换句话说,就因为是中国人,不管已经与孔子在时空上相隔多么久远,我们就一定要把他的思想道德带着,甚至把他看作思想道德的楷模?
  在对待尊孔读经和反尊孔读经这个话题上,原来我的认识一直是比较单纯的。尽管有五四运动,尽管“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也已近一个世纪,我们有些人喜欢孔子喜欢儒学,要尊孔要读经,在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这是再正常不过了。再说,儒家在历史上是强势学派,为大多数朝代的统治阶级所尊崇,只在“五四”之后,孔子儒学才有所式微。既然如此,不说西方现代那些更加进步的理念了,只依我们早在战国时期就曾经有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传统,尊孔读经者即使在学术上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存在,也是完全有理由的。
  但现在的情形不是这样。
  现在是,一说要建设和谐社会,似乎就要呼唤孔子,呼唤国学,呼唤有些人心中的旧文化。你说这不是很奇怪吗?那么我就想问:我们要建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和谐社会?孔子的思想是封建思想,这是明摆着的,“五四”时期也已有定论,没有人能翻得了这个案;而所谓的儒学,事实上也充斥着封建思想的糟粕,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如此,那么,难道我们要建成一个像封建社会一样的和谐社会?就算是真的建成了这样一个社会,要算进步呢?还是算倒退呢?而据我所知,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也从来就没有真正和谐过——也不可能和谐。当然,今天无疑要建设和谐社会。但这个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完全摒弃了腐朽的封建意识,具有现代文明的和谐社会。
  林帆先生在《也谈国学》一文中说道:“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孕育出科学,而几千年的专制主义更不可能形成民主,兼之以受限于顽固的传统观念,所以只能在‘人文教化’中回旋,最终不脱伦理道德的范畴。这是很大的消极面。”我自己也曾在一则短文中说过,在今天,我们实在不应该还在那里鼓吹尊孔读经,“否则,真是对不起那些曾高举着‘科学、民主’大旗的先贤们,对不起他们当年的热血沸腾。中国没有五四运动,没有先贤们对科学、民主的大力宣扬和传播,还真不知我们现在是个什么样。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在去世前不久说过这样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再说,时势使然,就是你不想往前走,行吗?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猜测的保护性措施一技
神山圣土育芳华"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一曲<康定情歌>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遍了全世界.康定,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从此名声远扬.璀璨深远的康巴文化以及独具魅力的
重点介绍了金川县自然概况,对金川县草地类型、牧草产量、质量、草地面积、植被组成、土壤结构、草地利用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在综合分析金川县草地利用现状的前提下,提出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而人均可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为了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育种、栽培、施肥等方法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其中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近几年财政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一种新型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和遏制腐败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作为一项全新
用好思维导图和翻转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识迁移能力等,作用大效果好,能让高中世界区域地理的复习更高效。
邓小平虽然没有从字面上提出“和谐社会”,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饱含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战略目标、开辟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