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提出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邓小平同志指出:“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 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学识水平、思想意识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青年教师一般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他们是师资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力量,因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青年教师数量多,规模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来的青年教师进入高校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已成为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从1997年的404471人增长为2007年的1168300人,相应地,青年教师人数也从1997年213202人增加到2007年566813人,十年间,青年教师在高校专任教师中所占比重始终徘徊在50%左右。
第二,学历层次高。1993年,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为15500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为90491人,而到2007年时,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已有130926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有363034人。十年间,高校专任教师队伍规模扩大了2.89倍,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长了8.45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增长了4.01倍。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提高。至于高校青年教师学历水平在这十年间的变动情况,由于青年教师大都是中级职称,因而以中级职称中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教师数目的变化来看:1997年高校中级职称的教师数为156791,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有4102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2.62%;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有45881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29.26%。2007年,高校中级职称教师数为39444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34058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8.63%;硕士为140944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35.73%,这两个比例分别比1997年的2.62%、29.26%增长了6.01和6.47个百分点。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由此得见。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数学、英语、计算机操作技能运用较娴熟。
第三,追求个性,价值趋向多元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是社会化的产物。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受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的巨大影响。青年教师大部分生于20世纪70年代,他们成长的主要阶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东剧变而步入低潮、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并没有改变,只是方式更为隐蔽、国际社会各种社会主义思潮鱼目混珠…凡此种种,扑朔迷离,难辨真伪,对这些问题如果缺乏正确地分析和鉴别,就会影响青年教师树立坚定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信念;其二,青年教师还是我国对内改革事业的见证者,他们亲自感受了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充分肯定和承认,这一方面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流行。因而在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中,难免出现重经济轻政治、重物质轻精神、重实惠轻道义等情况;其三,青年教师也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亲历者,国家在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大量的西方文化也一齐涌入,且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所以有些青年教师或多或少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大公无私、助人为乐、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化。
第四,重业务能力的提升,轻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基本上都能意识到自己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教学、科研工作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能够比较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各项业务能力,包括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参与科研、撰写论文等。但对于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则摆在相对次要的位置,错误地认为只有专职的两课教师才需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青年教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是听报告、读文件等,这些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令青年教师觉得枯燥乏味,难以受到青年教师欢迎,也无法引起青年教师的共鸣。导致青年教师无形中排斥思想政治教育,拒其于千里之外。
2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人是环境的产物。青年教师成长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当中,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的时期,成长于推崇民主和科学的政治环境之下。在这样一种大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环境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当然也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也受到一些负面问题的消极影响,它们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青年教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认识自己肩负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不少高校要么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青年教师思想工作流于形式;要么是方式方法陈旧,内容老套,缺乏激励,导致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差强人意。高校要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既要更新观念,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又要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吸引力来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的实际成效。
2.1 提高认识,创新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有些高校领导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青年教师都是高学历人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不会有问题,所以高校只需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头,忽视了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此,高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意识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它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高校党政各级领导要互相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首先,高校党委和行政的主要领导要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负总责,可以确定一位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党委要定期研究和解决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问题,确定阶段教育目标、计划和内容。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摆上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板块,作为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要建立校系二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加大投入,建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各自的分工及协调机制;再次,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支部要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把青年教师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他们自觉自愿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最后,还可以强化工会职能,不断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高校工会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把个人的思想情感、前途命运和学校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推进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 创新方式方法,显形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
显形教育与隐形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不同方式。显形教育一般采用正面“灌输”的教育方式,施教者与受教者直接面对面,它目标明确,时效性强。隐形教育是指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不直接显露,其教育形式是侧面的、间接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长期以来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以显形教育为主,采用正面“灌输”,尽管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青年教师思维活跃、自尊心强、独立性强,一味地正面“灌输”可能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而隐形教育讲究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效应。所以,高校应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方式,例如,组织青年教师到革命圣地考察,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参观学习,组织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到艰苦的地方扶贫、支教,积极投身农村的教育工作,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增加实践机会,锻炼意志品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性,寓教育于各项有益的活动之中,让青年教师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2.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载体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实效,既可以依靠传统载体的运用,但更要与时俱进,积极采用新载体。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媒体,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上网已经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校要积极运用网络来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校应建设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加强网上形势与政策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其次,可以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式的校领导电子邮箱,开展在线交流,及时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再次,开展网上专项服务,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校内舆论引导,纠正错误信息和批评错误言论;最后,还可以鼓励思想政治工作者用博客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博客相对于其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因而更容易激发青年教师的兴趣。
手机短信在高校也非常流行,它被称为继网络之后出现的第五媒体。短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同样能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重要作用。手机短信具有便捷灵活、间接含蓄、经济实惠的优点,高校可以建立青年教师群发机制,定期定时通过短信和青年教师保持联系、开展工作。
2.4 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思想觉悟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久,经济条件还不太宽裕,往往面临着成家立业、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等问题。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的现实,导致了一些青年教师情绪波动和心理失衡,产生了种种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打动青年教师,仅靠灌输与说教是行不通的,还需要把青年教师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为他们办实事。大致说来,在生活上,青年在婚姻、夫妻分居、住房分配、子女入托上学等问题上困难多一些;在工作上,青年教师渴望改善科研条件和教学条件,希望在信息交流、科研立项、经费资助、进修深造等方面有所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协同有关部门,力所能及地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只有关心和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达到凝聚人心、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实效。
2.5 制度创新,有效激励
制度创新是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保证。一些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包括青年教师生活会制度、中老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合同制度、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考核和奖惩制度、教书育人目标责任制等,推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为例,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要选配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的中、老年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在思想品德、政治责任、业务能力等方面全面关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对他们进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职业道德教育,并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让青年教师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要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必要的奖惩制度以发挥激励效果。一方面,高校对思想政治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要大力表彰,广泛宣传,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高校在党政干部选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出国、外出进修、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工作中,不能只与业务能力挂钩,还必须与思想道德考核结果相挂钩,从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两方面综合评优。这样才会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自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德才兼备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
[2] 孙峰,罗秋兰.高校教师应该成为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J].广西高教研究,2001(01).
[3] 杨利萍.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4] 袁贵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
[5] 肖文,周俊,董英,杨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隐形教育及载体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01).
[6] 魏影.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04).
[7] 祝国群,楼艳.理路与定位:思政工作中的高校专业教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9).
[8] 牛书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3(05).
[9] 刘福州.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N].光明日报,2009-08-26.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邓小平同志指出:“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 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学识水平、思想意识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青年教师一般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他们是师资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力量,因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青年教师数量多,规模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来的青年教师进入高校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已成为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从1997年的404471人增长为2007年的1168300人,相应地,青年教师人数也从1997年213202人增加到2007年566813人,十年间,青年教师在高校专任教师中所占比重始终徘徊在50%左右。
第二,学历层次高。1993年,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为15500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为90491人,而到2007年时,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已有130926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有363034人。十年间,高校专任教师队伍规模扩大了2.89倍,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长了8.45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增长了4.01倍。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提高。至于高校青年教师学历水平在这十年间的变动情况,由于青年教师大都是中级职称,因而以中级职称中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教师数目的变化来看:1997年高校中级职称的教师数为156791,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有4102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2.62%;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有45881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29.26%。2007年,高校中级职称教师数为39444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34058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8.63%;硕士为140944人,占中级职称教师数的35.73%,这两个比例分别比1997年的2.62%、29.26%增长了6.01和6.47个百分点。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由此得见。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数学、英语、计算机操作技能运用较娴熟。
第三,追求个性,价值趋向多元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是社会化的产物。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受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的巨大影响。青年教师大部分生于20世纪70年代,他们成长的主要阶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东剧变而步入低潮、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并没有改变,只是方式更为隐蔽、国际社会各种社会主义思潮鱼目混珠…凡此种种,扑朔迷离,难辨真伪,对这些问题如果缺乏正确地分析和鉴别,就会影响青年教师树立坚定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信念;其二,青年教师还是我国对内改革事业的见证者,他们亲自感受了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充分肯定和承认,这一方面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流行。因而在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中,难免出现重经济轻政治、重物质轻精神、重实惠轻道义等情况;其三,青年教师也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亲历者,国家在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大量的西方文化也一齐涌入,且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所以有些青年教师或多或少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大公无私、助人为乐、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化。
第四,重业务能力的提升,轻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基本上都能意识到自己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教学、科研工作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能够比较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各项业务能力,包括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参与科研、撰写论文等。但对于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则摆在相对次要的位置,错误地认为只有专职的两课教师才需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青年教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是听报告、读文件等,这些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令青年教师觉得枯燥乏味,难以受到青年教师欢迎,也无法引起青年教师的共鸣。导致青年教师无形中排斥思想政治教育,拒其于千里之外。
2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人是环境的产物。青年教师成长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当中,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的时期,成长于推崇民主和科学的政治环境之下。在这样一种大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环境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当然也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也受到一些负面问题的消极影响,它们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青年教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认识自己肩负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不少高校要么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青年教师思想工作流于形式;要么是方式方法陈旧,内容老套,缺乏激励,导致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差强人意。高校要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既要更新观念,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又要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吸引力来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的实际成效。
2.1 提高认识,创新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有些高校领导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青年教师都是高学历人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不会有问题,所以高校只需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头,忽视了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此,高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意识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它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高校党政各级领导要互相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首先,高校党委和行政的主要领导要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负总责,可以确定一位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党委要定期研究和解决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问题,确定阶段教育目标、计划和内容。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摆上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板块,作为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要建立校系二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加大投入,建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各自的分工及协调机制;再次,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支部要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把青年教师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他们自觉自愿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最后,还可以强化工会职能,不断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高校工会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把个人的思想情感、前途命运和学校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推进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 创新方式方法,显形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
显形教育与隐形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不同方式。显形教育一般采用正面“灌输”的教育方式,施教者与受教者直接面对面,它目标明确,时效性强。隐形教育是指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不直接显露,其教育形式是侧面的、间接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长期以来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以显形教育为主,采用正面“灌输”,尽管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青年教师思维活跃、自尊心强、独立性强,一味地正面“灌输”可能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而隐形教育讲究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效应。所以,高校应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方式,例如,组织青年教师到革命圣地考察,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参观学习,组织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到艰苦的地方扶贫、支教,积极投身农村的教育工作,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增加实践机会,锻炼意志品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性,寓教育于各项有益的活动之中,让青年教师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2.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载体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实效,既可以依靠传统载体的运用,但更要与时俱进,积极采用新载体。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媒体,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上网已经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校要积极运用网络来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校应建设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加强网上形势与政策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其次,可以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式的校领导电子邮箱,开展在线交流,及时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再次,开展网上专项服务,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校内舆论引导,纠正错误信息和批评错误言论;最后,还可以鼓励思想政治工作者用博客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博客相对于其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因而更容易激发青年教师的兴趣。
手机短信在高校也非常流行,它被称为继网络之后出现的第五媒体。短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同样能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重要作用。手机短信具有便捷灵活、间接含蓄、经济实惠的优点,高校可以建立青年教师群发机制,定期定时通过短信和青年教师保持联系、开展工作。
2.4 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思想觉悟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久,经济条件还不太宽裕,往往面临着成家立业、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等问题。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的现实,导致了一些青年教师情绪波动和心理失衡,产生了种种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打动青年教师,仅靠灌输与说教是行不通的,还需要把青年教师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为他们办实事。大致说来,在生活上,青年在婚姻、夫妻分居、住房分配、子女入托上学等问题上困难多一些;在工作上,青年教师渴望改善科研条件和教学条件,希望在信息交流、科研立项、经费资助、进修深造等方面有所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协同有关部门,力所能及地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只有关心和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达到凝聚人心、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实效。
2.5 制度创新,有效激励
制度创新是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保证。一些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包括青年教师生活会制度、中老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合同制度、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考核和奖惩制度、教书育人目标责任制等,推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为例,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要选配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的中、老年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在思想品德、政治责任、业务能力等方面全面关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对他们进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职业道德教育,并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让青年教师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要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必要的奖惩制度以发挥激励效果。一方面,高校对思想政治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要大力表彰,广泛宣传,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高校在党政干部选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出国、外出进修、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工作中,不能只与业务能力挂钩,还必须与思想道德考核结果相挂钩,从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两方面综合评优。这样才会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自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德才兼备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
[2] 孙峰,罗秋兰.高校教师应该成为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J].广西高教研究,2001(01).
[3] 杨利萍.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4] 袁贵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
[5] 肖文,周俊,董英,杨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隐形教育及载体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01).
[6] 魏影.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04).
[7] 祝国群,楼艳.理路与定位:思政工作中的高校专业教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9).
[8] 牛书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3(05).
[9] 刘福州.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N].光明日报,2009-08-26.